新能源车补贴政策亟待纠偏 骗补猖獗有碍产业发展
在新能源车作为国家力推的新能源战略产业背景下,骗补调查成为2016年汽车业的大事件。有消息称,新能源骗补车企之一——苏州吉姆西实际控制人目前已被捕,成为新能源车骗补事件首位被抓高管。与此同时,在近一年的新能源车查处风暴之后,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策近日由四部委会签完毕,预计将在本月发布。
网民表示,新能源车企骗补频发,扰乱了行业秩序,对正处于发展探索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了恶劣影响。除了对违规企业和个人加强追责和处罚外,当务之急就是堵住现行补贴制度漏洞,并加强全方位实时监管。
骗补猖獗有碍产业发展
“媒体报道的骗补案例仅仅是冰山一角,骗补整治风暴也还在持续,要继续深入调查,对各种骗补和寻租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决不手软。”网民“向玲儿”说。
网民“清风徐来”表示,骗补行为不仅使政策目标落空,白白浪费宝贵而有限的财政资源,而且助长了行业歪风邪气,使好不容易奋斗出来的优势产业蒙上阴影。
新能源车骗补为何如此猖獗?在网民“张连起”看来,一是企业受利益驱动蓄意“骗补”。二是多级补贴导致补贴过度。三是部分地方政府在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指标的压力下,审核和监管失责。四是企业和产品准入门槛较低。
探索“去补贴化”之路
网民“张令晖”认为,财政普惠政策对培育新能源汽车初级市场是行之有效的,但若长期执行该政策,企业容易患上政策“依赖症”,丧失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行业也易出现低水平盲目扩张的问题。
“建议补贴政策逐步淡出,改为多元化扶持。”网民“杨历海”说,比如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免费充电站的模式带动新能源汽车需求,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提高行业技术门槛、推进市场化运作。“即便要补贴,也应该向技术更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倾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网民“邱超奕”指出,政策着力点可以考虑向研发端和基础设施倾斜。“当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端的财政补助逐步退坡,那些光靠吃补助存活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
(责任编辑:班娟娟 整理)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什么是文化? 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