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投运五周年 拉动沿线资源优势“变身”经济优势
中新社西宁12月15日电 (记者 罗云鹏)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15日对外披露,“电力天路”自2011年底竣工投运以来,共计向西藏输送电量35.17亿千瓦时,外送西藏水电10.3亿千瓦时,同时也拉动了沿线清洁能源发展。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电力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30千米,是中国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目前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
西藏水电实现常态化外送
西藏水能资源丰富,其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本地消纳能力有限,西藏冬季缺电、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矛盾突出。
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张洪平介绍,“电力天路”投运五年来,每年冬季最大限度的向西藏供电,保障了当地民众冬季用电的需求。同时西藏工业用电全面开放,季节性缺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有效填补了西藏经济发展能源需求的短板。
据了解,2015年6月1日,“电力天路”首次实现历史性电力外送,西藏清洁能源首次参与西北区域电力平衡,西藏藏中水电在青海境内得到消纳。
数据显示,2015年,西藏水电外送电量3.32亿千瓦时,2016年外送电量6.98亿千瓦时,西藏丰水期电力外送进入常态化。
专家预计,到“十三五”末,随着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的持续开发,通过“电力天路”,西藏电网将实现电力大规模外送,跨省外送电力预计将达到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6.77万吨。
带动柴达木光伏产业规模发展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目前青海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正以每年100万千瓦的速度递增,并相继建成柴达木、共和两个百万级大规模集中并网光伏发电基地。
中国国家电网青海检修公司柴达木换流站站长曹昌睿介绍,“电力天路”投运前,青海柴达木地区仅依靠两回长距离330千伏线路供电,供电能力不仅无法满足海西地区负荷发展的需求,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送出成为难题。
据了解,“电力天路”投运五年间,柴拉直流输电系统相继成功实现了6次功率提升,输送功率由工程投运初期的100兆瓦提升至现在的400兆瓦,输送能力整整提升了4倍,系统单日外送电量达580万千瓦时,增加402万千瓦时。
张洪平介绍,随着青藏联网工程外送能力的逐年提升,五年间,青海柴达木地区光伏发展迅猛,新增并网装机容量308万千瓦,达到337.3万千瓦。
此外,为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光伏等新能源“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顽疾”,目前青海已启动青海清洁能源基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研究工作。
成为青海新能源和疆电外送主要通道
2013年7月,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二通道工程建成投运,新疆电网通过“电力天路”西宁至格尔木75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实现与西北主网互联。
张洪平称,目前“电力天路”已成为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以柴达木地区为中心的电力枢纽,成为青海新能源和疆电外送的主要通道。
青海省发改委能源局局长郭顺宁表示,“电力天路”对积极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满足青海、甘肃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助推青海、西藏、甘肃三省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罗云鹏)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6“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发展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24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指导、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国际中医教育中心、中国国际教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