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舌尖上的安全”走进标准化示范基地
科普大棚里的“奇蔬异果”让读者兴致盎然
植保医生为生病植物“把脉问诊”
比一比采摘的收获
由北京市农业局与北京晨报联合主办的“舌尖上的安全”读者体验系列活动第二站日前来到房山区“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北京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本报15组读者家庭走进检测室、植物诊所,了解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观看植保医生为生病植物“把脉问诊”,开方治病。在科普温室大棚内,紫背天葵等植物以及绿色防控技术让大家大开眼界。
全程标准化
为质量安全层层把关
活动当天,15组读者家庭早早地来到北京泰华芦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吴艳指着大屏幕上的园区主平面图,为读者们详细介绍了基地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情况。她告诉读者,泰华芦村又叫芦西园,拥有标准化日光温室386栋,连栋温室近4000平米。基地采用“六统一,六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从购买生产资料到产品品牌销售一条龙的质量安全保障新举措。
“我们建有自己的检测室,并由专人负责,所有产品均接受检测室的抽样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带出产地。”她表示,为保证蔬菜质量安全,芦西园采用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物联网技术、温室环境检测系统、进销存和物资管理等系统,并开设了植物诊所,实现了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生产过程可查询,实施温室环境可智能化监测,使生产经营透明清晰、规范标准。
可追溯系统
为蔬果制作“身份证”
为了让读者对芦西园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工作人员在园区的检测室内,以番茄的质量追溯编码为例,为读者演示对产品生产情况的追溯过程。记者注意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编码就如同蔬菜、瓜果的“身份证”,轻轻一扫,该产品的“产销履历表”就展现在手机上。
随后,读者们来到设在园区内的植物诊所,正值附近农户就黄瓜叶片的病害向植保医生进行咨询,会诊现场,植保医生根据叶片的病害状况诊断病症,并就防治措施做出了详细讲解。“这些检测、诊疗的过程都是平时见不到的,非常有趣,也让我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更加放心了。”读者刘女士告诉记者。
走进科普棚
感受现代农业魅力
从生病植物的会诊现场走出来,读者家庭来到园区的科普温室大棚。紫背天葵、迷你南瓜、荷兰乳瓜、苤蓝等“奇蔬异果”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纷纷驻足观看。据介绍,芦西园是“房山蔬菜”商标品牌授权使用基地之一,为中国航天员中心生产供应蔬菜。如此高标准、高品质的蔬菜,自然受到了读者们的青睐。不一会儿,迷你小南瓜、圣女果、辣椒、芹菜等新鲜蔬菜就被采摘下来,装满了他们的菜篮子。
芦西园销售经理王俊告诉记者,想要尝到基地生产的放心蔬菜,除了到园区进行采摘之外,园区还提供宅配服务,只需订购,园区就可以将绿色蔬菜送到市民家中。除了生菜、甘蓝、青蒜苗、菜花等普通蔬菜,基地还生产有机草莓、迷你黄瓜、水果苤蓝、香蕉西葫芦、樱桃番茄等“明星蔬果”。
“通过这个活动,让市民零距离了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过程,让百姓吃得放心,让‘餐桌安全’更加透明。”北京市农业局农安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是从市级优级农业标准化基地中选择出来的,2016年北京共建设10家,分布在大兴、顺义、房山、平谷、密云、延庆、昌平和朝阳等8个区。
(责任编辑:杨可 赵春玲)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6“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发展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24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指导、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国际中医教育中心、中国国际教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