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环保,不能只是填表(说道)
从善如流、完善制度,才能更好地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各种“吐槽”,转化为更扎实有效的环保举措
新年环保有新气象。
元旦起实行的新环评总纲提出,环评公众意见将单独报送,以利于“明晰公众参与的责任主体,强化公众参与效果”。日前出台的《江苏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试行)》特别指出,对于公众提出的意见,不予采纳的也要及时作出说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环保意识空前高涨,如今,人们不仅关心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也关注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正成为推进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
但与公众积极参与的热情相比较,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还很有限。在去年底的一次全国环评工作会上,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就坦言,一些环评“把公众参与简单理解为征求公众同意不同意”“有的介入时间晚,且仅是简单填表,无法全面反映公众意见”。除此之外,环境信息公开依旧“瘸腿”,有的部门惧怕公众监督的心理不减,“半遮半掩”,即使公开了也只是“默默”发在官网上。
群众积极参与与否,是检验政策效果的重要标尺。目前,环评已成为我国公众参与环保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此次新环评总纲,在赢得多方肯定的基础上,还有些许隐忧:环评公众意见由建筑单位自行组织,似乎有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之嫌。这就要求环保部门等在审核时,能从善如流。
如何消除各种障碍、鼓励公众更好地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相关制度。比如,各地可以通过定期公开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源的分布和排污情况,让公众可以快捷查询。可喜的是,此次江苏省专门出台法规,在环保基本法的基础上拓展了参与范围,明确了参与形式、渠道等细节,就是很好的尝试。或许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各种“吐槽”,转化为更扎实有效的环保举措。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6“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发展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24日,由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指导、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国际中医教育中心、中国国际教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