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留学之郭沫若:在日本筹办《创造》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3-29 10:03:21



百年留学之郭沫若:在日本筹办《创造》


郭沫若

  1914年,郭沫若(1892—1978)来到日本留学 (微博) ,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医。学习不用说,郭沫若是极聪明的。但是国内传来的不少坏消息让他时常坐卧不宁。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5月7日下了最后通牒。国内已成鼎沸,旅日的中国留学生也无比激愤。郭沫若觉得祖国受此欺辱,自己怎么还能在此逗留?“男儿投笔寻常事,归作沙场一片泥。”写下壮志诗,郭沫若和同学收拾行李马上回国,准备抗日。

  可当到上海时,郭沫若得知袁世凯已经签订了“二十一条”,无奈之下,还是回到日本继续求学。

  1916年8月初,郭沫若邂逅了日本姑娘佐藤富子,两人相爱了。1918年,郭沫若的长子出生了。这时他已经升入九州帝国大学的医学部了。

  作为一个月只有30多块钱补助的留学生,要求学、要养家,压力很大。他们一家住在一家当铺的仓库。学医要买昂贵的德文书,郭夫人就尽量节约生活费,经常买烤红薯当全家的午餐。偶尔郭沫若有了稿费收入,全家才能吃一次“驿便当盒饭”(内有烧鱼、蔬菜、大米饭)。为了节省开支,他们还经常搬家,找更便宜的住处。不过搬家很简单,因为家当少得可怜。

  艰难的生活、体贴的妻子、和谐的婚姻,让郭沫若诗情大发,上解剖课肢解尸体都不能阻挡他的想象力。“解剖呀!解剖呀!快快解剖呀!快把那陈腐了的皮毛分开!快把那没中用的筋骨离解!”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和同学夏鼎禹、钱潮等商谈,决定组织一个通讯社夏社,搜集、翻译日本报刊所载侵略中国的言论和消息,并撰写一些反击日本侵略的文章,油印之后投寄给国内的学校和报馆,以呼应国内的爱国运动。

  大家推选郭沫若为主编。这之后,他写的《同文同种辨》、《抵制日货之究竟》等文章陆续在上海的杂志《黑潮》上刊登出来了。《时事新报》还用《抵制日货之究竟》作为社论。

  五四运动之后,郭沫若决定自己筹办新文学杂志。想到做到,他和郁达夫、张资平、何畏等人商量后,决定杂志名字叫“创造”。1922年5月1日,《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了,后来扬名天下的创造社走上历史舞台。

  1923年3月,郭沫若毕业了,但此时他的心思已经完全放在文学上了,决定弃医从文,带着妻子和3个儿子回到了上海。(正 名)

  (人民日报海外版 正 名)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