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首次向中国归还13件查获文物

来源: 作者:倪伟 点击: 发布时间:2017-09-11 09:37:25
近日,埃及向中国转交一批查获文物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悉,这批13张票据,最早可追溯至清末,目前这批文物正在归国途中。日前,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石岳文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埃及归还文物的经过。


8月27日,在埃及首都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观众参观埃及文物部向中国驻埃使馆转交的文物。新华社发

  含光绪年间银票等;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讲述归还经过;中国已与十余国签署防止非法进出境文物协定

  近日,埃及向中国转交一批查获文物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悉,这批13张票据,最早可追溯至清末,目前这批文物正在归国途中。

  日前,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石岳文向新京报记者讲述了埃及归还文物的经过。

  今年年初,埃及邮政海关查获多张疑似中国晚清、民国纸币及地方兑换券。其后,以照会的形式通报中国驻埃大使馆,请中方予以鉴定。

  中国驻埃大使馆将埃方提供的文物照片发回国内,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进行鉴定。专家反馈认为,这批票据主要是来自晚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纸币,还有少量澳门地区曾使用的澳币。

  这些古票据中包括一张清朝光绪27年黑龙江矿物总局发行的银票、一张中央苏区于20世纪30年代初发行的二十元纸币、两张民国时期山东高密县田赋预借券,以及一张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第三分部印发的汽油票等。

  石岳文说,国家文物局还请埃及核实,这些文物是否有中国政府出具的许可证,“如果没有许可证,那肯定是非法出口的,应该交还给中国政府。”

  8月27日,双方在埃及国际博物馆举办了交接仪式,埃及正式将这批文物交还给中国,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接收了这批文物。

  据悉,2010年,中埃签署了关于保护和返还从原属国非法贩运被盗文化财产的协定,此次文物归还系协定签署后,埃及首次向中国返还查获的非法贩运文物。

  ■ 焦点

  埃及为何首次向中国归还文物?

  系联合国公约的要求;中方人员评价埃及归还文物“动作很快,态度很坚决”

  埃及向中国归还流失文物,尚属首次。

  据埃及新闻网站报道,埃及港口文物单位负责人艾哈迈德·阿拉·罗维(Ahmed Al-Rawi)表示,这些文物是按照教科文组织协定移交的,文物如果被走私到埃及领土,埃及需要扣押外国文物并告知有关大使馆,以检查这些文物是否在遗产名录上,并对文物进行保护。

  中埃签署保护和返还文物协定

  1970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六届会议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其中规定,如果发生非法进出口文物的事件,要采取适当措施收回并归还此类文化财产。中国和埃及都是该协议的缔约国。

  根据上述公约精神,2010年10月中国和埃及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府关于保护和返还从原属国非法贩运被盗文化财产的协定》。

  石岳文当时参与了该协定的谈判和文本修改工作,他认为,这次归还文物行动也是双方履行协定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埃及文物部门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动作很快,态度也很坚决”。

  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中国与秘鲁、印度、意大利、菲律宾、希腊、智利、塞浦路斯、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埃塞俄比亚、蒙古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尼日利亚等多国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共同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责任编辑:倪伟)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