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添活力 创新增效益
四川德阳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核电转子吊装设备。
资料图片
|
2015年8月,中央确定在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区域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德阳作为核心区域之一和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坚持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以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为战略目标,以“9张清单”为统揽,着力推进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32.5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走出了一条改革闯新路、创新谋未来的德阳之路。
自主创新 研发核心技术
德阳全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攻克突破了四大领域204项关键核心技术。
突破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四川宏华石油与西南石油大学联合攻关,成功研发页岩气中深井钻机等关键技术;整合中国二重、思远重工等关联企业,成功研发世界首台矩形掘进机;中国二重万航“高温合金大型烟气轮机涡轮盘工艺”打破国际垄断;四川宏华石油开发的“新一代深海浮式钻井系统及其核心技术”等海洋油气钻采设备,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突破航空与燃机关键技术,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汇集清华、中科院、川大3个国内顶尖院士团队,成功创建国家唯一自主知识产权重型燃机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50MW重型燃机,填补国内核心技术空白;中国二重自主研制全球最大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起落架等130余项大型模锻件,占整架飞机锻件的70%。
突破清洁能源核心技术,推进东深新能源“铝—空燃料电池”等30项新能源技术研发,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金属(铝)燃料电源、动力电池产业化,产品已被中国铁塔采购1000台作为基站电源;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世界最大的核电汽轮机“华龙一号”低压转子,一举站上第三代核电技术制高点;依托东方电气深入打造核电装备产业基地,被联合国授予“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称号。
突破石墨烯应用技术,着力打造石墨烯先导示范基地,投资7400万元、占地80亩的孵化标准厂房及展示中心已开工建设。设立2亿元的石墨烯产业基金,攻坚10个领域研发应用技术,开发出导热硅胶垫、防腐涂料、硅碳负极材料等应用产品。
军民融合 推动成果共享
德阳充分发挥军地科技资源优势和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出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12条政策,加快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拓宽军民融合发展通道,民参军企业资质认定、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1+N”带动发展模式、军工自转等改革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具备军工生产能力企业500余户,“民参军”企业达55户,2016年军民融合产值达1300亿元。
创新军民融合战略机制,主动对接12家中央军工集团和中物院,落实民参军、军转民和军民创新技术资源共享重大项目10个,组织明日宇航等12家企业与军工单位合作,组建五大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联盟。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项目,明日宇航机匣中心建设项目、航空航天大型复杂结构件智能数字化车间项目、航泰航空装备生产基地项目等14个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已被纳入四川省军民融合重点项目,目前已竣工项目2个。
共享军民融合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互联网+装备制造生产”模式,建成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入驻企业达2300余家,共享资源3400余条,提供服务资源400余项,四川宏华石油“智能钻机试点示范”及东电“线圈智能制造化车间”入围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示范项目。
产研携手 加快成果应用
德阳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力促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
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建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成果应用转化中心等11个平台,组建燃气轮机、油气钻采、石墨烯等六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德阳全市已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7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6户;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总数达24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达35.2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总数达806个。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来,德阳专利申请达10599件、同比增长100%,发明专利4062件、同比增长162%。与中科院、中物院、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上海交大等全国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促成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57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项。
聚焦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实施工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对60个重点工业项目实行转型升级,2016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累计达15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四川省第三,完成技改投资达366.2亿元。
人才新政 培养大国工匠
德阳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批“勇立潮头、接续创新”的大国工匠,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唯一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
大力建设领军人才队伍,出台创新人才“1+3”政策,建立全面创新国际领军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专项基金4亿元,实施“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先后引进国际专家15人、两院院士16人、国内外高层次专家400余人、大国工匠3人。
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探索政产学研用办学模式,创新“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推行“订单式”培育模式,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应用人才,成立四川装备制造产教联盟、四川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四川现代教育集团等六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400余家职业院校、行业机构和相关企业。
大力培育国际化人才,与职业教育领先的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合作,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引进国际职教理念、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培养人才,已有400多人通过欧洲核电设备焊接资质认证,成为“国际工匠”。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中德汽车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库卡机器人学院,每年培养人才规模达5000人。
总结经验 加快复制推广
德阳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按照“谋划推动实施一批、梳理提炼总结一批、储备研究探索一批、学习借鉴复制一批”思路,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加快可复制可推广总结经验提炼,德阳已形成成熟类经验20条、加快总结类经验14条、探索储备类经验14条、学习借鉴类经验18条。
其中,探索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以首席技师带动为标志的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模式、创新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四川全省推广;推动智能制造集群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探索大型国企改革扭亏脱困“中国二重模式”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十大典型案例;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得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肯定,入选四川改革转型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北京收藏家协会分会长交流会成功举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近日,北京收藏家协会成功召开了分会长交流会。该会议由协会会长高博达主持,秘书长苗立英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未来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部署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