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雪域高原 爱洒藏区同胞

来源: 作者:王 弢 姜 峰 琼达 点击: 发布时间:2017-11-16 17:43:53

  图为302医院医务人员在藏北高原为牧民普查包虫病期间,到部分贫困包虫病患者家中走访。
  陈爱平摄(新华社发)

  美哉,玉树巴塘!

  碧草无垠满眼绿,远山含黛云锦簇——巴塘草原之美,让每一位初上高原之人赞叹不已。

  就在这田园牧歌、如诗如画的美景下,隐藏着一种严重危害藏区草原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包虫病。

  作为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它在西藏、青海等部分牧区发病率较高,有“虫癌”之称,更是导致当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让藏区包虫病患者早日解除病痛,2015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发起“藏区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倡议,解放军第302医院等单位积极响应,组织多批次专家医疗队赴西藏、青海等地开展包虫病筛查和防治工作,并将疑难重症患者接到北京免费治疗,使大批贫困藏民得到帮助,在万里高原之上谱写出一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人民生命高于天”的时代赞歌。

  军民情深——

  “物质扶贫只能扶一时,健康扶贫才能扶一世”

  2015年国庆刚过,解放军302医院接到中华慈善总会的电话:藏区包虫病严重,急需医疗力量予以救助。

  在随后查阅资料中,一段文字更让他们揪心:有“虫癌”之称的包虫病,病死率高达94%。在西藏、青海等部分牧区,发病率高达10%以上,受威胁人口5000多万。

  然而,一个包虫病手术要花费好几万元(由于当地技术问题,无法根除和痊愈)。这对于不富裕的藏区农牧民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物质扶贫只能扶一时,健康扶贫才能扶一世。”302医院党委一班人形成共识:“扶贫先扶人,救贫先救病。”

  2015年11月,302医院率先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藏区贫困家庭包虫病患者救助行动”倡议,部署安排专家医疗队分赴西藏、青海等地开展包虫病疑似病人筛查和救治。

  11月的西藏,已经非常寒冷。302医院爱心医疗队驱车正前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日喀则市昂山县普查筛查。越野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当车行至一处盘山路时,突然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3米,车子误入了雪坑,车轮只能原地打转,走不动了。

  “走,铲雪推车!”带队的医疗队队长、肝胆外科二中心主任刘振文第一个跳下车,抡起铁锹铲雪。

  大家纷纷下车,前铲后推,车子以每小时1公里的速度挪动。海拔越来越高,积雪越来越厚,随队的司机不敢前进。

  “我们往前一步,也许有死的危险,但带给患者却是生的希望。不要怕!继续走!”医疗队员心中信念坚定。

  不管路有多险,有患者的地方都要去;不管人有多累,绝不遗漏一个患者。今年7月,302医院又抽调肝胆外科、肝衰竭、放射科、超声科专家组成医疗队赴那曲筛查包虫病,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尼玛县连续奋战9天,包村入户、一个不漏为全县百姓普查。

  两年来,302医院先后派出6批专家医疗队,赴西藏自治区的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和青海省玉树州等地,带领当地及驻地部队医院筛查藏族群众7100余人。

  生命赞歌——

  “如果我们退缩了,患者连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都没了”

  27岁的小伙子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

  他就是体内查出9个包虫囊,4个长在肝上、2个长在腹腔、3个长在盆腔的重症患者藏族牧民多吉。

  多吉是拉藏乡久噶村人。2013年夏天,他在家乡医院做了首次包虫病手术,由于手术没有彻底清理干净,两年间包虫囊迅速长满了胸腔和腹腔。

  这是一起复杂的包虫病案例。做吧,需要进行腹腔镜下盆腔包虫切除、腹腔包虫切除、肝包虫外囊剥离、胆囊切除术等多项综合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不做,等待多吉的只有死亡。

  “如果我们退缩了,患者连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都没了。”军人的天职,让刘振文主任做出决定。随即,一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斗悄然打响。

  小切口、游离、剥除、创面止血,柳叶刀在密如“织网”的血管间翩翩起舞。经过15个小时的奋战,多吉体内9个包虫全部切除。

  “是解放军第302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半个月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面色红润的多吉出院了。

  藏族少年扎西多杰,是青海玉树州称多县民族中学一名初三学生。

  去年,医疗队在筛查中确认扎西多杰患有包虫病。在当地卫计委的安排下,他被安排到医院接受治疗。

  检查时,医务人员大吃一惊:扎西多杰体内竟有一个足球大小的巨型包虫囊,直径长达20厘米,如不及时摘除,随时有生命危险。

  肝胆外科二中心针对包虫囊张力大,与胆囊粘连紧密,严重影响手术的实际,采取先用吸引器将囊内液体吸出再手术的办法进行治疗。经过8个小时奋战,终于将这一足球大的肝包虫囊成功摘除。

  以责任托起大义,用担当挽救生命。两年多来,军地的友谊之花在藏区绽放,302医院已为从藏区来北京的19个批次124名患者进行了治疗,为99名疑难重症患者实施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无1例复发。

  大爱无痕——

  “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

  31岁的旦增玉珍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旦增玉珍是西藏措美县哲古镇哲古村人,8年前,她在当地医院筛查中查出体内有包虫,由于当时经济比较困难,一直没有钱做手术。

  今年7月,当她攒够钱正准备做手术时,11岁的女儿彭琼在学校组织的筛查中也查出了包虫病。

  就在悲伤欲绝的旦增玉珍走投无路之时,302医院爱心医疗队敲开了她家的门,经过详细询问病情和复查,刘振文主任决定将母女俩带到拉萨免费进行手术。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20多名医生现场观摩了手术过程。

  “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302医院的医护人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注重在思想上立起藏族同胞“防”的意识,在技术上打牢藏区医院“治”的基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党“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庄严承诺。

  臧红是医疗队里的一名女医生,她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每次出发前,她会针对不同人群,从生活习惯、到饮食卫生等等,准备各类卡片、宣传单,让藏族同胞看后就明白。

  “我们医疗队既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走一路,宣传一路,普及一路。”院长姬军生、政委叶宏志告诉记者,专家医疗队还与当地医院、卫生院等单位同行一起工作,边筛查病人,边根据病人情况讲解包虫病防治技术。

  “救治一名患者,温暖一个家庭;普查一个县城,影响一方群众”,302医院明确要求医疗队员不仅要做治病救人的专家,还要做健康宣传的使者。同时,医院还充分发挥自身独特技术人才优势,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在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了第一家包虫病治疗中心,牵头举办了全军藏区包虫病筛查诊断与治疗技能培训、西藏自治区包虫病外科规范化诊疗技术培训,并承担了全军藏区包虫病救治“样板工程”创建任务,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从2017年至2020年,军队卫生系统计划利用近4年时间,联合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突出边远艰苦牧区的贫困人群,免费救治西藏自治区800例以上、青海省玉树及果洛藏族自治州400例以上包虫病贫困患者。对于手术难度和治疗风险较大的患者,还将继续送302医院、联勤保障部队部分医院等相关具备条件的军队医院免费接受治疗。

  时光如梭。今天,200多名包虫病患者经解放军第302医院治愈后,无一不演绎着美丽的新生。

  在山南,曾经对生失去希望的卓玛,如今变成美丽的大姑娘,自信乐观,开起了小超市;

  在那曲,曾经被包虫病折磨得不成人形的扎巴,笑声爽朗,干起活来不输小伙子;

  在玉树,曾经谈“虫”色变的牧民们,自觉从点滴做起,开始防治,决心以新时代的新面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新征程……


  救治一名患者,温暖一个家(快评)

  初冬的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二中心的病房里暖意融融。这里有已康复做回访的旦增玉珍母女,有正在接受治疗的7岁藏族小朋友吴坚……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让藏族同胞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

  这是一种温暖,润物无声,却惠及人民;这是一种奉献,默然无语,却丰碑永存;这是一种力量,看似无形,却感天动地。这温暖,就是党的温暖;这奉献,就是爱的奉献;这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为重大任务,加强血吸虫病等地方传染病的疫控。然而,受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包虫病在我国西藏、青海等部分牧区仍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农牧民的生命健康,在今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头,更成为当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能否有效防治包虫病,已经成为关系藏区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大计。

  以解放军第302医院为代表的部队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大无畏的勇气和人民至上的情怀,深入青藏高原腹地、跋涉广袤雪山草原、克服高寒缺氧危险,将党的关爱实实在在送到了藏区牧民群众的家门口,让疑难重症患者在首都北京享受到了最高水平的及时有效救治。

  功绩写在万里高原,温暖留在人民心底。在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西藏、青海地方党委政府全力推进下,源头管控、保障覆盖、诊疗帮扶,必将打赢藏区包虫病防治攻坚战;军民共建、军地联合,必将为藏区千家万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王 弢 姜 峰 琼达)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