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地震中的留守儿童:我不疼就是想爸爸妈妈了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4-22 14:23:54


关注地震中的留守儿童:我不疼就是想爸爸妈妈了


关注地震中的留守儿童:我不疼就是想爸爸妈妈了



关注地震中的留守儿童:我不疼就是想爸爸妈妈了



  我们无法忽略这群幼小的生命,忽视他们或圆瞪或微睁的眼睛,和他们稚嫩天真的脸庞。


  他们弱小的身躯敌不过轰然倒塌的围墙、楼房,他们从震区的各个地方汇聚到成都各大医院的病房,头裂、腿断、手伤;他们哭他们笑,他们沉默、彷徨或者迷茫。这一切情绪,真实而自然地释放。

  他们最小的才1岁,大的也不过十来岁。他们中还有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要么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要么总有爸爸或者妈妈不在身旁。

  他们伤痛的身体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但他们受伤的心灵该如何抚平?

  爸爸在国外打工“我想告诉他,我没事”

  高敏(4岁半,雅安天全县老场乡)入院:省医院伤情:脑部外伤,左脚骨折

  “我想爸爸了,我想告诉爸爸我没事。”21日下午1点过,省医院CT室外,大眼睛小美女高敏躺在诊疗床上对妈妈说。正说着,“叮铃铃叮铃铃……”妈妈的手机响了。“敏敏,爸爸打电话来了。”妈妈高兴地将手机递给小高敏。

  “我不接!我不接!拿开!拿开!”小高敏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妈妈手里的手机,双手紧紧抓着衣服,几乎声嘶力竭地喊叫着。尖锐的声音在医院长长的走道回响。

  手足无措的妈妈只好简单地告诉在国外打工的丈夫家里一切平安,就匆匆挂了电话。“女儿为什么出现这种奇怪的反应?”妈妈疑惑了。

  地震发生时,小高敏正在香甜的睡梦中,姐姐在离她四间房的厨房做饭,妈妈在山上干活。第一时间冲出屋的姐姐,又折回来救妹妹。小高敏已经被砖块砸中额头,血流不止。姐姐将她抱出来。

  妈妈回来了,带着受伤的小高敏,搭乘摩托车颠簸着去了天全县中医院。

  “问题不大,脑部外伤,左脚骨折。”天全县中医院医生的初步诊断,让妈妈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然而一直守护在女儿身边的她却发现,女儿开始害怕声音。

  “救护车的叫声、电话的声音,只要一响,她就会死死地抓住我的衣服,一直颤抖。”小高敏妈妈告诉记者,在乘坐救护车转来成都的途中,女儿听到这两种声音,甚至还会尖叫,剧烈挣扎。

  省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小高敏的脑部只是皮外伤,并没有出血,她对声音的过激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震后心理问题,严重的话可能出现失聪、失语,必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我不疼就是想爸爸妈妈了

  李奕(11岁,芦山县宝盛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

  入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应急病房

  伤情:盆骨骨折

  “我不疼,就是想爸爸妈妈了……”瘦小黝黑的李奕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吊针已挂了一天,床边的输尿管格外醒目。她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上海当建筑工人。地震发生时,爷爷奶奶在地里干活,她在家带两个妹妹。地震时,奶奶冲回家一把抱住了两个小孙女,小李奕跑在后面,却不幸被落下的木门砸中腰部。

  20日晚7点多,小李奕和奶奶被军用直升机送往成都军区总医院治疗。小李奕被确认为盆骨骨折,需要手术;奶奶也是多处骨折及挫伤。

  医护人员照顾着祖孙俩。21日中午,护士端来盒饭,一口一口喂到小李奕嘴里。

  “奶奶,爸爸怎么还没来看我?”小李奕不停地问同病房的奶奶。奶奶告诉她,爸爸妈妈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他们平时都出去打工了,每年过年才见得到一次。”小李奕有些抱怨。

  奶奶要被推去接受检查,小李奕急了,大哭起来:“奶奶你走哪儿去?”几个护士轮番安慰,才止住她的眼泪。

  病房里这下空荡荡的了,小李奕盯着输液瓶发呆,玩记者的手机也没什么兴趣。“最想见到爸爸妈妈。”她对记者说。

  爸爸就要回来看我了……

  周梦悦(6岁,芦山县飞仙关镇)

  入院:川大华西第二住院大楼儿外科

  伤情:右手右脚粉碎性骨折

  刚手术完的小梦悦躺在床上,情绪有点烦躁。她的右手和右脚都受伤了,右手是在雅安动手术的,20日晚转到成都后又做了右脚的手术。妈妈疼惜地说,孩子疼着呢,得时不时帮她挪动一下输液的右脚。

  已经从地震中心到了100多公里外的成都,这位母亲仍然穿着拖鞋。“根本就来不及拿东西,地震了,人就赶紧往外跑。”周妈妈说,小梦悦的爸爸在康定打工,平时就母女俩在家,地震时他们在不同的房间,女儿被隔壁家的围墙砸伤。小梦悦直抱怨,“如果没有那堵墙,我就不会受伤了。”

  妈妈的眼睛熬得通红,憔悴极了。小梦悦很想爸爸,“估计今天晚上就能到成都来。”

  爸爸回来了心里有苦说出来吧

  黄元(12岁,雅安宝兴县)

  入院:省医院川港康复中心

  伤情:头部受伤,左腿截肢

  上小学四年级的他,原本今天该去上学的,然而现在,学校垮了,家塌了,他被截肢了。

  “我想去上学,明天星期一了,我要去学校。”21日下午,小黄元仍在对记者喊着。他头上缠着纱布,棉被下的左腿位置,明显空了一截。

  小黄元的爸爸在外打工,妈妈在家操持家务。地震发生时妈妈不在家,他逃跑不及,被倒塌下来的一面墙压住双腿。他大喊“救命啊”,终于被邻居们发现。五六个邻居刨着压在他身上的砖块,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小黄元说,他渐渐感觉左腿没了知觉,坚持了好久好久,他迷迷糊糊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脱险了,终于放松了神经,“放心地晕过去了”。

  “可能要截肢。”宝山县医院医生的话,让小黄元的妈妈一阵眩晕。20日当天,小黄元被转到四川省人民医院,直至此时,妈妈都没有勇气告诉儿子实情。

  小黄元的左小腿保不住了。手术后醒来,他变得沉默,一直咬着嘴唇,满眼含泪,但硬是没有流出来。21日凌晨,爸爸终于赶到小黄元身边,见到异常坚强的儿子“平静得过分”。

  “我宁愿他哭出来!”黄妈妈说。

  21日下午,经过心理辅导志愿者对小黄元长达1个小时的心理疏导,他终于开口说话了……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

  留守娃娃一次次梦中惊醒

  躺在救灾帐篷里的牟薪毫,啃了两口沙琪玛后渐渐睡着了。这个才3岁半的小男孩,因地震受到惊吓,总是噩梦般惊醒。奶奶袁书群说,小薪毫很想念爸妈,非常想!

  袁书群56岁,芦山县龙门乡青龙村人。小薪毫自出生就跟着她,年轻的爸妈丢下娃娃远赴西藏打工,每年春节时回来一次,已经3年了。“娃娃平时不想爸爸妈妈,这次遭了地震,总是睡不安稳,头天晚上总是惊醒,一次次拉着我直喊,还总闹起要给爸妈打电话。”

  袁书群说,儿子媳妇从西藏打回了电话,着急惨了,说马上要赶回来,但是又买不到飞机票,“屋头人都平安,我干脆喊他们不要回来了,在外安心挣钱忙重建。”

  据成都晚报记者调查并从龙门乡政府了解,该乡的留守儿童比较多,有的一个组就有10多个,好在地震是白天,好多娃娃都由爷爷奶奶带着下地去了,伤亡不是很大。地震后,不少留守娃娃的父母及时赶回。

  爱他想他再不分开

  父亲徒步5小时回老家接娃

  一场地震后,罗先生终于意识到,再忙再累,也不能让孩子和自己分开。

  在成都双流打工并买了房子的罗先生夫妇,一直将娃娃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这次地震,罗先生再也停止不了对儿子的思念,即使奔赴灾区的路途艰难,他硬是徒步5小时,走回震中老家,接回了7个月大的儿子。

  21日下午,记者在芦山县人民医院门口遇到四处找顺风车回成都的罗先生,7个月的儿子由奶奶抱着跟在一旁。罗先生不时回头看儿子,眼神里满是怜爱。

  儿子在2个月大时,罗先生就将他送到芦山县龙门乡老家,夫妻俩继续在成都市的双流县忙工作。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时,罗先生恰好出差到雅安,“想到儿子在芦山老家,心一下子就悬了起来。”罗先生说,他开车往老家赶,但路很快就不通了,前方还有30多公里路,怎么办?

  罗先生心急如焚,又打不通老家电话,他下定决心走回去。

  5个多小时后,罗先生终于到达老家,看到平安的父母及儿子,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儿子并没有被地震吓到。他紧紧搂抱着孩子,久久不愿松开。

  21日一大早,罗先生就决定带着儿子回成都。“不管怎么样,在一起就好,以后儿子就跟着我们生活,再不想分开了。”(成都晚报)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