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读物成人化 初中女生看重口味漫画惹人忧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4-24 10:16:14

东方网4月23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多读书,读好书”,历来是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挂在嘴上的话。然而,在时下市面上颇为流行的少儿读物中,过分低俗化、成人化的内容屡见不鲜。记者调查发现,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催熟”了曾经单纯温暖的少儿读物。多年前会因孩子坐在书店中埋首阅读而欣喜不已的家长们,现在却更多了一层担心:多读书,一定是好事吗?

学生追捧漫画杂志多含“不宜”信息

“这样的漫画中小学生能看吗?”“怎么不能看,这都是昨天新到的,就剩几本了,一会儿学校下课马上就卖光了。”

这段采访对话发生在上海市第一中学附近的一家报刊亭。记者看到挂在外面显眼处的一本名为《龙漫少年》的漫画杂志,封面是穿着十分“清凉”的日系动漫少女形象,一旁夺人眼球的标题写着:“在亚特兰蒂斯与女神撞个满怀”。当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有其他受中小学生欢迎的读物可以推荐时,老板娘拿出几本《知音漫客》和《男朋友》。记者随手翻看,这本名为《男朋友》的漫画杂志多涉及同性恋等内容,画面及文字描写也颇为“大胆”,被归为“腐向系”漫画,据老板娘说,“这是中学的小姑娘们最爱看的。”

一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程女士告诉记者,她曾注意到儿子的书包里放着一些漫画杂志,但出于对孩子的尊重她并没有抽出来翻看。程女士说,她也曾与孩子沟通关于课外读物的选择问题,并认同看漫画可以放松心情、激发创造力的作用,所以并未对孩子看漫画书的爱好加以干涉,至于是否担心其中有一些不良信息,她则表示未曾考虑这一问题。

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内老牌儿童文学杂志《少年文艺》的编辑刘婧。在刘婧看来,漫画本身是一种对青少年成长有益的阅读形式,但市面上许多漫画期刊成人化倾向明显,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价值取向。另外,漫画的表现形式本身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文字表达,比如漫画中常见的都是简短的、碎片化的对白和简单重复的打斗拟声词,如果经常在这样的文字环境中,非常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流畅的、有思想内涵的文字表达。她举例说,近些年《少年文艺》收到的小作者投稿中经常会见到用大段大段人物对白拼凑起来的文章,这样的写作风格很可能是受到漫画的影响。

惊险恐怖最吃香孩子欢喜家长忧

记者在福州路上海书城六楼少儿图书专区看到,席地捧读的孩子们,多聚集在摆放着“玄幻”、“恐怖”、“惊险”等类型图书的书架旁,“经典读物”、“世界童话”、“趣味益智”等区域几乎没人。在徐家汇某商场内一家新华书店里,记者同样发现了类似情形。

据书店的一名工作人员观察,在对图书的挑选上,家长与孩子的选择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次,家长在帮孩子选书时往往会购买比较传统的经典儿童读物或趣味学习类图书,如《安徒生童话》、《世界名著速读》、《十万个为什么》等等;而自己到书店来的孩子们则往往会长时间坐在书店的地板上看《鸡皮疙瘩》、《鬼吹灯》、《查理九世》之类的丛书。

“《鸡皮疙瘩》我早就看完了,但是《驭兽斋》和《神兽》也很好看,所以星期天补完课还要来这里看。这些书看起来比那些(指着摆放世界名著的书架方向)带劲多了。”十二岁的小羽向记者“推荐”他和同学们喜欢看的读物时,语气里洋溢着不假掩饰的兴奋。“爸爸妈妈赞成你看这些书吗?”记者继续问小羽。“他们很忙的,再说他们也不懂。”说完,小男孩便又一头钻进书中光怪陆离的玄幻世界里去了。

《少年文艺》杂志编辑刘婧认为,惊悚、悬疑类的读物并不是说不能给小孩子看,但要有选择性。比如鬼怪故事类的,如果是市面上流行的靠恐怖情节吸引人的鬼故事,有可能令孩子产生负面的幻想,甚至迷信。但像中国的经典神鬼小说《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就比较适合给孩子们阅读。因为这些故事虽然是描写鬼怪的,但其中却包含着积极的、正面的价值导向,并且经典著作的文字富有美感、能培养孩子的文学意识。

(东方网)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