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拷问被“异化”的中国院士制度
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发布消息,清华大学(招生办)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还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京华时报》5月2日)
此前,施一公曾撰文批评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而备受关注。现在,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士,自然再次引起关注,关注的焦点当然是中国的院士制度。
其实,我们在引进西方制度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改造我们固有的文化环境。院士本来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一种荣誉,与权力、利益无关。尽管我国的院士制度也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但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仍然是“官本位”和权威崇拜。
因此,当院士制度“拿来”以后,我们的文化就在它上面附加了大量“新东西”。例如,某省规定,省财政为院士每人补贴20万元配备工作用车,院士享受相当于副省级的医疗待遇,医疗费实报实销……类似的政策在每个省市都能找到。利益与权力的结合,必然产生诸多问题:弄虚作假、学术浮躁浮夸、盲目崇拜、腐败……
直到现在,传统的“官本位”和权威崇拜的文化仍然在社会上盛行,在其庞大的阴影下,院士制度终究难逃被异化的命运。即使我们断然废除了院士制度,我们的文化还会把其他的制度异化为“利益”与“权力”的附庸。例如,博士生导师制度不是也像院士制度一样,已经蜕变成了“学术官衔”了吗?!
历史证明,只有在无形的制度与有形的制度相适应、相一致的条件下,有形的制度才能真正得到“自动的实施”而不会变味。因此,我们在引进先进制度的同时,也要改造我们的文化传统,抛弃一切与现代文明不一致的东西。虽然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项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一带一路国家治国理政研讨班”来 2025年7月1日至7日,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为“一带一路”国家治国理政研讨班组织协调在京期间的全部调研活动,本次研讨班围绕科技与文化产业进行专题调研。来自尼日利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一带一路国家治国理政研讨班”来京调研科技与文化产业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公益合唱展演
- ・中国方案赋能全球文化资产治理,中国丝路集团首发全球文
- ・丝路之舟出席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与北京出海基地共建全链
- ・世界前沿科技大会与沙特阿拉伯未来城市项目展开合作
- ・中国丝路集团成功举办CYDES 2025中国专题论坛
- ・《首都职工践行“两山”理论环保公益行动》走进门头沟潭
- ・中国智慧点亮东盟最大网络安全盛会CYDES 2025
- ・2025 京津冀大型公益合唱展演展播 北京地区复选活
- ・国内首个规模化落地校园的AI大模型“天立启鸣AI学伴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