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票证展”见证改革开放沧桑巨变

来源: 作者:胡振栋 陈达 点击: 发布时间:2018-08-27 10:56:57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特记记者胡振栋 陈达): 8月26日,星期天。初秋的鹏城,满眼葱绿,繁花似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筹备,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深圳老票证展”开幕式在福田区文化馆•非遗主题馆举行。
图1:深圳“老票证展”开幕式
 
务实之举:简约开幕耳目一新
 
      开幕式上,见不到鲜花和地毯,也没有鼓乐迎宾、领导致辞,更看不到嘉宾剪彩这样的“压轴戏”……整个不超过10分钟的开展仪式,均由活动策划承办方代表、深圳市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李雷鸣一人担纲主持,令人耳目一新。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立竿见影,成为展览活动的另一道风景。
深圳市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范胜祥宣布展览开幕。福田区委原副书记、福田区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创会会长、名誉会长刘建女士出席并与百余名社区居民、收藏爱好者、文化艺术人士、媒体记者、文化义工等共同观赏展览。
图2:深圳“老票证展”开幕式现场
 
 
      本次公益展览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文体局)、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办;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福田区文化馆•非遗主题馆承办;福田区收藏家协会、深圳市红色经典艺术苑协办。展出时间为一个月,从2018年8月26日至2018年10月26日。
 
参展票证:弥足珍贵300多件
 
      深圳市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李雷鸣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主承办方举办这次展览,得到了福田区收藏家协会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征集到当年的各种票证300多件,其中有:从1955年发行的第一张粮票,到1994年结束的最后一张粮票;有全国29个省市区发行的布票;还有肥皂票、油盐票、理发票等生活票证。尤其是通过多方收寻,征集到40张当年深圳的各种票证。最弥足珍贵的是,1922年8月由燕京大学地理科手绘,以及1977年10月由广东省测绘局、宝安县革命委员会编绘的《宝安县地图》,将会让观众大开眼界。
图3:福田区领导范胜祥(右)、刘建(左)出席开幕式 
 
      李雷鸣会长介绍,本次票证展分为:全国粮票、省市粮票、全国布票、生活票证、深圳票证等类别。希望广大观众通过鉴赏,重温历史,珍惜今天。“这些老票证在过去那个物资严重短缺的年代里,曾经对于每个家庭可谓‘生死攸关’。那个时候,买米买油都要拿着粮油本,按人口定的计划量购买。如果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人们每个月都要排队买粮。就这样,人们艰难地度过了那段清苦心酸的日子。直到国家取消了粮食计划供应,粮食才真正走上市场,居民再也不用拿着粮本到指定粮店购买粮食了,只要手头有钱,到哪里都可以买,再也见不到排队买粮的场面了。”李雷鸣会长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时代的巨变。
 
中国票证:堪称现代文化遗产
 
      李雷鸣会长曾多年担任福田区文化局局长,酷爱收藏,对中国票证史颇有研究。他介绍说,凭票供应,并不是中国最早采用的。原苏联早在十月革命后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解放初期,新中国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国家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商品。
图4: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李雷鸣主持开幕式
 
      1955年,从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就进入了近40年的“票证时代”。1961 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多达 156 种。当年,粮票比钱还金贵。在票证之外,国家又发放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工业券等,以及贵重的商品票,如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1984 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5 年,国家又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1994年,各地陆续开始放开粮价、取消粮票。粮票正式推出历史舞台。
图5:观众在展览现场热烈交流
 
      票证是物资短缺的象征和产物。票证经济对粮食和商品进行统一定量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的基本需求,为稳定社会,保障城市居民基本平均分配短缺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票证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中华儿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抗争史,是囊括了中国农业、商业、工业、服务业在内的发展史,是历经沧桑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史,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不可低估,是无可限量的中国现代文化遗产。
 
中国粮票:40年充当“第二货币”
 
      方寸粮票,悠悠岁月。1955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使用暂行办法》。从此,全国除台湾省之外,均全面实行粮油票证供应制度,直到1994年全面放开粮食零售,粮油票才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粮票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票证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称为“第二货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次展览,共展出1955年至1994年的粮票40枚。
图6: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的第一张粮票
 
省市粮票:颇具浓郁地方特色
 
      李雷鸣会长介绍,本次展览,包括50年代至90年代全国各省市的粮票40枚。粮票的尺寸千差万别,其形式有横式,也有竖式、齿状和正方形。有的粮票与人民币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粮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额大的在千斤、万斤以上,面额小的仅为一钱。粮票内容名称各不相同,更是丰富多彩。
图7:1957年湖北省黄冈专员公署发行的粮票
 
      粮票的设计各不一样,有的有精美的图案,有的将风景名胜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设计在粮票上,如:陕西的兵马俑、广西的象鼻山、西藏的布达拉宫、上海的外滩、湖南的韶山、贵州的遵义等。有的有蒙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等。大多数粮票上面还盖有相关部门的公章,有的还印有编号等。
 
中国布票:“统购统销”保障民生
 
      谈及老票证,李雷鸣会长如数家珍。他说,布票是新中国三大票证之一(粮、布、购货券)。解放初,投机分子趁机兴风作浪,物价不稳,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为此,国务院于1954年9月9日签署了《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布票从此诞生,至1984年停止使用,风雨沧桑30载。
图8:弥足珍贵的《宝安县地图》现身“老票证展”
 
      方寸布票为稳定社会,调剂市场、保障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布票名目众多、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绚丽多姿、设计新颖、题材之泛,构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布票世界。本次展出1954年至1984年的布票40枚。
 
生活票证:涉及衣食住行全部
 
      中国生活票证无疑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观,其种类之多,无所不有,涉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每一个角落。它是经济的衍生物也是文化产物。中国生活票证,见证了新中国“半世纪风雨票证情”,它是值得永久珍藏的中国近现代史物资文化遗产。本次共展出2000年之前的中国日常生活票证40件,因为年代久远,有些票证使用时间长,票面有些陈旧,但也充分反映了这段特殊的沧桑历史。
图9:1982年深圳市某招待所1天5元住宿费收据
 
深圳票证:取消粮票引领全国
 
      李雷鸣会长介绍,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取消粮票的城市。1984年,深圳市专门召开会议讨论此事,最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深圳市政府决定,从1984年1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不含宝安县)取消粮、油、猪肉票证,实行议价、敞开供应。
图10:深圳早期使用的《边境管理区通行证》 
 
      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自当年4月1日起取消粮票和油票。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深圳取消粮票的时间比全国早了10年。本次共展出1952年至今的各种深圳票证40件。
 
观众热议:展览现场抚今追昔
 
      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捷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展出的票证,不但显现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文化、艺术价值,而且把我们的思绪又带回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前广泛使用各种票证的年代。今天我们收藏、研究、展示这些珍贵的票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历史意义。
图11:难得一见的“老票证”让观众大开眼界
 
      在展览现场,众多中老年观众一边观看展览,一边畅谈感想:我们都是经历了这些票证时代的人,在改革开放前20年,这些票证为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功不可没。就是因为改革开放给国家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粮油食品才不断丰富,充分满足了人民的生活,后来才逐步取消粮油食品凭票供应。今天看了这些票证后,一定要让我们及下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在享受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红利和巨大成果的同时,砥砺前行,锐意进取,永远奋斗。
(责任编辑:胡振栋 陈达)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