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取经”的非洲留学生:把本领和友谊带回非洲
顶着高温,汗流浃背的楚柯正在室内赶制研究生实践课题--改良型油菜籽烘干设备。“努力了几个月,设备性能大大提升,油菜籽的破损率变小了,烘干时间也减少了。”中文流利的楚柯说道。
这位24岁的非洲喀麦隆小伙是湖南农业大学留学生。来华一年半,他不仅学会了中文,还能操作20多种农业设备。其最终目的是学会如何掌握现代农业的装备和技术,做一名非洲新农民。

楚柯说,这几年,中国很多农业企业把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带到喀麦隆,帮助当地提高农作物产量。“喀麦隆现在也有水稻,种类很多,产量很高,质量也比较好,还有中国人来教我们种植。”
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选择来中国留学。他们把在中国所学和在中国收获的友情带回非洲,为中非友好注入新鲜血液。
据法国《世界报》报道,截至2017年9月,在华非洲留学生总人数已将近5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可以领取中国政府的奖学金。
目前,湖南高校招收的非洲留学生有1102名,占该省接收国际留学生的50%以上,涉及农学、工商管理、土木和机械等专业。
来自加纳的卡冰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研习临床医学,在北京、天津、长沙和张家界等城市都有中国朋友。她想把中国先进医术带回国。
“中国政府派出了很多医生援助非洲的医院,包括我在内的非洲人很感谢他们,他们为增进非中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操着一口地道汉语的卡冰告诉记者,她毕业后会回到家乡的医院实习,用在中国学到的医学知识帮助底层的非洲民众。
卡冰的校友缇娜27岁,曾在赞比亚学了三年西医。“中国的医学水平很先进,很多非洲人从中受益,我打算把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写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争取在赞比亚发行,让更多学医的非洲青年了解中国。”缇娜说。
不远万里来到湖南,带着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来自加纳的欧酷格外珍惜学习机会。他经常在课余时间“缠”着老师给自己“开小灶”,交流学术问题。这位非洲“90后”青年已经学会了针灸、推拿和穴位按摩。

欧酷说,非中的友好交往,也给他的家乡带来了很多新变化。“中国产品随处可见,比如电视、手机、电脑和及各类日常用品,很多年轻人开始学汉语。”
欧酷认为,非中还可以在青年领域多加强交流,传好非洲友好的接力棒,使双方传统友谊在一代代青年手中继承和发展下去。“青年是非洲的未来,也是非中合作的未来,我要把神奇的中国中医带到非洲。”(完)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虎符纪念章 在举国欢庆、举世瞩目的9·3大阅兵盛大背景下,一款极具深远意义与非凡价值的《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虎符纪念章》震撼问世。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虎符纪念章》荣耀问世
- ・梵境绘世·千年唐卡”艺术鉴赏会在京举行
- ・短片【未封存的岁月日记】的时代意义
- ・“京颐活动月”为本市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提供500余场
- ・“一带一路国家治国理政研讨班”来京调研科技与文化产业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公益合唱展演
- ・中国方案赋能全球文化资产治理,中国丝路集团首发全球文
- ・丝路之舟出席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与北京出海基地共建全链
- ・世界前沿科技大会与沙特阿拉伯未来城市项目展开合作
- ・中国丝路集团成功举办CYDES 2025中国专题论坛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