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完成宣传思想工作使命的相关举措

来源: 作者:本台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8-10-15 10:17:22
      对习总书记的宣传会议的精神进行解读,我们可以获取几条至关重要的信息。首先,新形势下宣传工作使命的完成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前提。其次要增强“四个意识”,最后要坚定“四个自信”。持续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成长与发展,提升全民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宣传思想工作在通识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针对的宣传对象和具体实施的宣传形式也呈现个性化的特点。而作为高校来说,其宣传思想工作主要针对知识分子人才,顾名思义,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而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就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思想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期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究竟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便是如此,且这两个问题也是衡量一个学校能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标准。
思政课堂的核心地位
 
      高校贯彻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体现在立德树人,宣传工作的重点偏向于思政教育,以此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进一步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的落实,最终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综上可知,抓好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是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因为我国的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主流的意识形态,是立德树人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高校育人的全过程。因此,思政教育是筑牢高校师生进步成长、奋进与共的思想根基。而实现思政教育的利益最大化,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先导作用,高校要勇于承担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提升研究能力,加强党员教师与干部的理论水平及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思政课堂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也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时下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多元的时代活跃点和活跃元素来丰富思政课堂,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兴趣。除此之外,也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专业的语言艺术融入课堂,将深奥复杂的理论知识透彻化,深入化。以此营造出广受欢迎的思政课程,让更多的高校学生准确的把握政治方向和政治底线,在研究学术的同时武装自己的党性。
      加强思想理论主题课建设,也是切实可行的创新教学模式。思政主题课程要注意授课内容的时效性,能够切实反映某一时段的热点话题,第一时间反馈至高校思政课堂中去,达到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最大化。我院(北二外贯培学院)的思政课堂便紧密与时事政治链接,积极开展时代热点主体课程。例如,2018年9月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于中美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院教师便利用此时代活跃元素开展专题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底线和组织纪律,加强学生的党性和爱国意识。在本次思政专题教学活动中,贯培学院各班主任引领学生通过“中美贸易摩擦”内容分享、实践交流,审时度势,理解世情与国情,将践行青年责任、理解国家时势有机结合起来。全院学生依据自身特点,有特色地完成各班的主题班会,并以班级为单位提交了“中美贸易摩擦辨析”学习心得、分享“中美贸易摩擦辨析”学习体会视频、班级学习成果等材料,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学生纷纷表示,这次“中美贸易摩擦辨析”专题教学“有意思”、“都爱听”、“生动务实,而且十分有用”。此次思政专题课程便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将国家的宣传教育使命担当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我院还积极开展了“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逻辑”能特色思政专题课堂,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青年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将思政教育常态化是当今高校需努力完善的重点,始终把思政课堂放在核心地位才是高校长期稳固发展的前提,也是高校培养更多栋梁之才的催化剂。因此,思政课堂的质量对于高校完成宣传思想工作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要紧跟时代,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和多媒体这一重要宣传阵地。而网络传播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也就要求高校在网络宣传这一部分,要科学地把握信息传播的一般规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实时网络传播的方法和策略。一般来说,高校可以利用的网络传播资源基本以: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及校园网等主流新媒体。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沟通方式为课堂的沟通及课后的“训话”,而网络资源的涌现则打破了这一格局,变“训话”为“对话”,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师生的沟通更为活跃和频繁,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项宣传工作。此外,微博、微信等互动平台将原始宣传格局中的“带动”变为全体师生的互动。各高校可以利用媒体手段的创新引领思政和宣传工作的创新。把开放共享,积极引导作为教育的共赢理念,媒体传播注重贴近师生日常生活、一切以服务师生为目的,最终实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目的。
      贯培学院素来重视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对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在利用各传播媒介的同时,严把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制造师生积极互动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实时推送各项有关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动态的相关新闻,让学生时刻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树立个人价值与自信,从而更好地完成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
                   
传统文化的积极融入
 
      “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各高校最应该明确的根本命题。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会使高校的教书育人偏离轨道,故“重塑目标、明确目标、担当使命”是学院党政的基本工作要求,围绕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分层进行定位,凸显高校的育人特色之所在。而对于人才培养的宣传则需考量如何彰显学校的底蕴、文化的传承和使命的担当,宣传内容则着重如何体现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
      通过全方位的梳理与学习,笔者得知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方式被总结为九个坚持,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将这九个坚持具体落实在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上可以从人才培养定位入手,辅以合理的宣传方式,深入学生生活,传播正能量。
      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载体作用,探索高校文化教育元素的创新与发展,摸清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寻找与之契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载体,在校风建设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核心精神,师生形成合力凝聚主流精神的力量。丰富校园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内容,积极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拒绝谄媚、恶俗的宣传内容出现在高校的课堂上,积极传播正能量。树立高校品牌形象,以校园文化为抓手像品牌靠拢,融合思想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流同时,也起到愉悦师生身心的效果。此外,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不间断渗透教育的传播模式,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庆典活动,开展专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爱国荣校、服务人民的情感诉求。例如,我院曾开展的纪念“九一八”征文活动,在宣传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推进文化传播与校园文化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大学生,进一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从以上几点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力争全面落实新形势下宣传思想使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中国青年!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