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心”中快乐成长

来源: 作者:本台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8-11-20 14:10:01

“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我再也不会在角落里偷偷地抹眼泪了,我可以用手中的鼓棒敲出开心敲出快乐!”今年11岁的凤恩东,是湖南省蓝山县荆竹瑶族乡中心小学的一名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匮乏,亲情的长期缺席,并没有引起精神上的贫瘠,他自信、阳光、开朗,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感恩,特别敲得一手好架子鼓,让他每天都很开心。

近年来,蓝山县针对留守儿童呈现出文化、心理、亲情等“精神贫瘠”的问题,特别是网络游戏对留守儿童的侵蚀,推出了美心教育、瑶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兴趣教学等举措,既扶贫又扶志,孩子们一步一步收获了成长和自信,为留守儿童补足了精神之“钙”。

蓝山县楠市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楠市镇人口比较集中,经济比较繁荣,大大小小的网吧不下十家,一些社会人员打牌赌博的风气也很盛行,这些都给学校的教育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的盘晓红任楠市中心小学副校长以来,主抓学校德育工作,为此伤了不少脑筋。

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盘晓红几年的观察、学习和思考,她根据全校6个年级21个班的实际,决定每个班每周开一节美心课。

“美心课,顾名思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希望通过美心课的教学活动和长期的熏染,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善良、有公益心、负责、诚信、文明的人。”盘晓红介绍了自己创办美心课的初衷。

盘晓红的美心课内容广泛,有指导学生怎样做个好学生的《我们是好学生》;有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我是个讲礼貌的好孩子》;有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的《我会感恩》;有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美丽神奇的海南》;有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教育的《祖国啊,母亲》和《勿忘国耻》等,这些教学内容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也激起了学生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如今,美心课已经成为该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我们最喜欢上的就是美心课了!”学生黄兆生说,“在美心课上,盘老师还会穿插很多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圣贤经典,指导我们朗读、理解、背诵,并要求我们把这些经典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法宝。”

位于大山深处的大桥学校锣鼓喧天,欢声笑语,好不热闹。原来,人称“闲不住”校长——冯邵卿带领全校师生,再次邀请民间艺人入校教学,传统的舞龙舞狮,瑶族传统文化伞舞、长鼓舞、竹竿舞,操场上师生的精彩表演互动,吸引了村民们围观拍手叫好。

大桥学校是蓝山县一所少数民族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不但留守儿童占比高,且大多是寄宿生,这些留守儿童精神上缺少关爱,长期以来爱的缺失导致他们极度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封闭自己,他们孤独、自卑、过于敏感,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

怎样才能使山里的孩子也可以更加聪明而又自信呢?该校开设了各种乡土社团,注重乡土艺术教育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生活。在校内开设瑶族文化课程,学生可以选修瑶族长鼓舞、瑶族伞舞、竹竿舞、舞龙舞狮、剪纸、手工等。

与大桥学校一样,只有107个学生、16位教职工的荆竹中心小学学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老师们通过家访了解到,学校80%都是留守儿童,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让他们能快乐自信地成长,不但要给他们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还要让他们内心强大。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荆竹中心小学校长李辉从朋友处得知,某歌友会正在寻找一所合适的学校进行捐助。得知这一消息后,李辉马上想办法与歌友会负责人取得联系,并附上学校基本情况介绍,通过积极争取,为山区的孩子们争取到了一批器乐捐赠,其中包括尤克里里、吉他、电子琴、非洲鼓、架子鼓等多种西洋乐器,并利用网络视频教学、师生互学、专业教师指导等方式,让这所微型学校107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都学会了一门基础乐器。

“我们开心,因为孩子们的快乐;我们欣慰,因为孩子们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自我价值。”李辉说。(阳锡叶)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