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媒体培养人才 为新媒体培养人才
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进行灾难性事件“现场”报道虚拟仿真实验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供图
“没想到从来没经历过地震的我,今天能完成这个‘现场’报道。”2018年12月28日,天津工业大学2016级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于静静摘下了VR眼镜,清秀温婉的她从刚才的虚拟仿真地震现场回到了现实,心情一时间还难以平复。
和于静静一样,依托2017年9月投入使用的“天津工业大学融媒体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天津工业大学传媒类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完成这样的虚拟仿真体验式“现场采访”和在线移动视频报道。它也是天津工业大学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之一,充分体现其“用新媒体培养人才,为新媒体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教学理念。
发挥技术优势,用新媒体技术培养人才
自从2004年第一个传媒类本科专业建立以来,天津工业大学传媒艺术系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科底蕴,秉持“融合、协同、共享”的人才培养路径,致力于通过“专业融合、媒介融合”方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建立了“行业协同和区域协同”的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为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也在区域新媒体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说起搭建“天工云”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灾难性事件现场报道实验项目对于传媒类专业学生的作用,天津工业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王熙告诉记者,“现在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有了很多以前几乎无法体验的机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危险环境的同时,不仅安全有保障,还可以随时反复实践,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更锻炼了他们将来作为新闻工作者面对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进行现场报道的能力。”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再现灾难性事件现场,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没有VR眼镜,在手机上也可以完成观看体验、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和在线发布等环节,一部手机代替了摄像机、非线性编辑机、虚拟演播系统等昂贵的设备,这对于实验设备短缺的不发达地区的传媒教育更有实际意义。”王熙说道。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天津市教委推荐,作为天津市唯一的新闻传播类项目正在参加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评审。
除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外,用新媒体思维与手段打造新媒体创新创业系列课程,也是天津工业大学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又一大亮点。
从2017年开始,天津工业大学与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的网络共享课程《新媒体创新与运营》开始上线运行,这门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在天津工业大学设置主课堂,其他学校设置互动课堂,利用沉浸式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实现了业内专家和多校学生的即时沟通。不仅以上3所高校的传媒专业学生参与直播课程,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共10所高校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津告诉记者,“该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直播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专业、跨行业的协同共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了全面合作。”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新媒体行业培养人才
近10年来,天津工业大学传媒艺术系的3个本科专业(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广播电视编导学)和2个硕士点已培养2000余名毕业生,他们走上了传媒领域的各类岗位,大部分工作在新媒体创意运营一线。凭借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运营的专业背景,以及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和工科院校突出的技术实践,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天津市乃至全国传媒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入学以来,我能明显感觉到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2018年秋季学期王熙老师的《电视节目策划实务课程》,我们通过完成《生于1978》系列人物的融媒体报道,不仅全面锻炼了采、写、编等各环节的业务能力,更有机会近距离体验新媒体行业的工作模式。”硕士生陈佳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他们的7个视频融媒体报道。
以新媒体创新创业为特色,探索“学以致用”新模式
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新媒体发展方向进行分型培养;校内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管理的项目制;遵循行业实际运行模式,组织学生成立团队,参与到相关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中,以上种种教学模式无一不体现着“学以致用”理念。
“我们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接触实际工作的机会,使本科生在4年中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努力达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也使学校成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基地。”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传媒艺术系主任张荣恺告诉记者。
近两年来,很多学生参与了全运会赛事转播、全运会新媒体品牌传播策划运营等。“以项目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实现教学和实践的同步改革与创新,是我们教师团队的共同目标。”张荣恺说。
天津工业大学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同时关注全行业的互动与交流,每年举办京津冀高校新媒体创新创业创意论坛和融媒体技术成果科技转化论坛,邀请行业专家与各高校代表共同探讨和解决新媒体人才培养、融媒体成果转化等议题,不仅促进了高校间传媒专业科研成果的分享,加强了行业间的融合互通,也提高了其在学界的影响力。(韩萌萌)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4-2025中俄文化年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深入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期间确定的2024-2025为中俄文化年,2024年11月23日下午,在全俄公共组织俄罗斯总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