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新时代
2018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达成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共识。这是继2014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构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扬帆再启航。
太平洋岛屿地区:重要地缘政治地位
太平洋岛屿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连接亚洲与南北美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向被全球体系的主导者美国视作自己的“内湖”。南太平洋传统地区强国澳大利亚则视太平洋岛屿地区为其“前院”。长期以来,美、澳两国不仅对太平洋岛屿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而且还在该地区不断扩建联合军事基地。美国和澳大利亚之所以对太平洋岛屿国家如此重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太平洋岛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方大国高度重视该地区的首要因素。虽然太平洋岛屿地区的14个独立岛国的面积仅为50多万平方公里,但其拥有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却高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疆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据澳大利亚有关机构报道,太平洋岛屿地区近来又探明了储量极为丰富并极具战略价值的稀有金属和非金属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既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又可用于尖端军事领域。显然,掌握这些资源不仅可使西方大国获得丰厚的经济和军事利益,更可制约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
二是太平洋岛屿地区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价值,是超级大国和地区强国一直竭力加以掌控的军事战略区。太平洋岛屿地区位于太平洋中部地带,扼守亚洲与南北美洲的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外,该地区洋面辽阔、水深流急、岛屿密布,战略舰艇布防于此既易于隐蔽,又便于进攻,对太平洋地区大国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美国和澳大利亚部分媒体曾指出,二战期间日本将帕劳殖民地建为军事基地后,东向威胁关岛,西向威慑菲律宾,并一举剪断了美国本土与亚洲的联系,致使太平洋战争伊始,美军菲律宾基地在日军前后夹击下瞬息崩溃,数万美军不战而降。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竭力掌控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安全体系,决不容许岛国与任何非西方国家建立军事和安全合作。
三是太平洋岛屿地区14个独立岛国“用一个声音说话”,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是西方国家设法控制的“票库”。20世纪70年代前,太平洋岛国均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独立后,岛国在经济和外援上一直依赖前殖民宗主国,因而在国际社会并不能真正为自身利益发声。冷战结束后,岛国政府及民众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意识空前高涨,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用一个声音说话”,努力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为此,各岛国奉行“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努力与包括中国、印度和东盟在内的世界新兴经济体发展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西方前殖民宗主国并不甘心在该地区力量和影响力的下降,试图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竭力恢复对太平洋岛国的控制,并使其成为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可以利用的政治工具。
区域力量转换下太平洋岛国的新选择
自2006年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双方于2014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达成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合作共识,从而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与日益强化引起了域内外某些传统大国,特别是太平洋岛国前殖民宗主国的不满和猜忌。这些国家囿于冷战和霸权主义思维,罔顾事实地在国际社会和太平洋岛屿地区渲染“新殖民主义论”“新霸权主义论”“资源掠夺论”和“债务危机论”等谬论,企图遏阻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前殖民宗主国竞相宣布设立岛国基础设施专项基金,并大幅度增加“无偿援助”,以抗衡并“消除”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然而在新形势下,前殖民宗主国企图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大控制岛国的“图谋”已很难变为现实,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岛国政府和民众的民族独立与自决意识空前高涨,因此附加了政治条件的“援助”,即使“无偿”,也不为岛国政府和民众所欢迎。据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相关资料,澳、新、美等西方“传统援助国”向太平洋岛国提供的大部分资金直接服务于其政治目的,用于输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是岛国政府和民众并不愿接受的“政治献金”。洛伊研究所部分学者曾对“传统援助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发现“传统援助国”的“援助”除了一小部分是“人道主义援助”外,其余绝大多数是旨在推进当地“民主”“人权”“法治”和“良政”的政治性项目,并且其效果“远非‘援助国’政府宣传的那样完美”,毕竟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极其费时费力的事。
其次,太平洋岛国寻求经济援助和对外经贸合作的对象已不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西方垄断时代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岛国地区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合作伙伴。尽管相较于西方“传统援助国”,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额度并不高,但是中国的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岛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亟需的基建项目,建成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洛伊研究所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中国提供的“援助”多为低息贷款或“友好性利率”贷款,主要用于推动当地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对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设置了严格的质量和管理标准。因此,更严格地讲,中国的援助项目属于发展性基金。这些学者还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援助”并非中国“强加”于岛国,而是岛国“积极主动地向中国争取”,其过程类似商业性借贷谈判。
再次,太平洋岛国的前殖民宗主国均已进入国力相对下降期,日渐无力对岛国进行长期“无偿援助”。美国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每年需支出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军费以维持其全球军事霸权,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大举投入资金以维护升级。即使是美国政府决心大规模推进的印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只准备出资1.13亿美元。澳大利亚现政府则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军事计划以期维持其南太平洋地区强国地位,不仅将军费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且计划未来数年筹措4000多亿澳元(约合3000亿美元)用于从美欧等军事强国购买先进的战机和潜艇,更打算进一步通过大量资金来升级和新建“强大”的军事工业。庞大的军事开支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和国家经济“创新转型”计划基本停留在纸面上。部分有识之士指出,与其将宝贵的资金拿来与新兴国家进行冷战式竞争,不如将各自国家早已陈旧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便更好造福民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最后,太平洋岛国在独立前后经历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掠夺和与中国平等互利相处的两个时期,岛国政府和民众已具备了高度的辨别力和鉴定力。全球范围经验表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因为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合作而被“殖民”,或被剥削压榨,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身陷“债务危机”或“破产”。自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国家就曾大肆“妖魔化”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与非洲国家之间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但事实上,中非不仅实现了共同发展,更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同样,太平洋岛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近年实现了高达7%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这是殖民时代根本难以想象和企及的。中国始终支持太平洋岛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真诚的帮助。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在发展中越来越认识到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才能真正帮助自己的国家走上稳定与发展之路。因此,任何“妖魔化”中国或中国同太平洋岛国互利合作关系的言论和行为,都难以在太平洋岛国地区产生诬指者希望的结果。
影响太平洋岛国积极同中国发展双边关系的因素
近年来,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迅速。在全球治理领域,双方在气候变化、地区政治、经济秩序等许多国际重大问题上立场相近,相互支持。在经济领域,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7年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地区双边贸易额增至82亿美元,比2012年几乎翻了一番。在文化、医疗等领域,双方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两国人文交流日益扩大。中国—太平洋岛国关系在过去的十余年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从太平洋岛国角度分析,既有其渴望独立自主和发展自身经济的强烈内生动力,也有其同域内外西方大国进行施压与反施压博弈的外生动力。
首先,太平洋岛国渴望独立自主、平等合作的政治主张,与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契合,这是双方互利合作迅猛发展的最重要内生动因。太平洋岛国有着漫长的被帝国主义列强殖民和奴役的历史,因此对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国际社会的平等相待充满渴望。中国在政治上主张国家不分大小,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因而赢得了岛国政府和民众的尊重和友谊,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在太平洋岛国做田野调查时发现,当地政界、学界、工商界,乃至普通民众争相称赞中国对岛国的平等相待和从无丝毫“霸凌”的言行。相较而言,西方政客、学者总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大谈“普世价值”和“良政”对太平洋岛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往往容易引起岛国政府和人民极大的抵触情绪。
其次,太平洋岛国对提高就业、改善民生有迫切需求,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促进了岛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双边关系迅猛发展的重要动因。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有关研究报告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在过去10年间向太平洋岛国提供了9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澳大利亚是太平洋岛国的第一大“援助国”。但该报告指出,西方的“援助”多为政治性的“无偿援助”,而中国的“援助”主要用于帮助岛国地区发展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如中国援建了许多通往偏远乡村的初级公路和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站等,这些“援助”项目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便利民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看来,中国对岛国多为“接地气”的“民心”援助工程,不仅拉近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人民的距离,而且助推了两地互利合作关系的发展。
再次,西方国家企图控制和利用太平洋岛国,并牺牲包括岛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自私自利行为,是太平洋岛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外生动因。中国在国际社会践行正确义利观,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言行与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赢得了太平洋岛国的信任和尊重。太平洋岛国最关心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议题,某些大国为一己私利拒不执行“节能减排”的国际公约义务引起岛国强烈不满,而中国在国际气候大会上为太平洋岛国的生存和利益“大声疾呼”,坚定履行“节能减排”的国际承诺,得到岛国的普遍认可和信任。在田野调查中,岛国一些地方领导人和酋长纷纷恳请中国提供能够保护沿海红树林的技术和专家,因为中国是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
太平洋岛国赢得独立后,一直渴望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并走上繁荣富强的发展之路。但现实无论是在国际政治领域,还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太平洋岛国均被极度边缘化。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受到岛国政府和民众的欢迎,就在于中国倡导以“平等相处、互利合作”理念与岛国人民携手共建中国—太平洋岛国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的真诚,也看到了脱贫致富和国家发展的希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建设,不仅有助于太平洋岛国加强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内联内通”,而且有助于岛国与世界各地,特别是大洋洲之外的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实现“外联外通”,对岛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均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太平洋岛国“内联内通”,不仅促进了岛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便利了民众的生活,而且增强了各个岛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凝聚力。太平洋岛国都是岛屿国家,“岛多国散”是其共同特点,各岛之间交通不便,联系不密,难以形成统一的商品和就业大市场。一些岛国加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后,国内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便利了当地民众的出行与就业,而且促进了外来投资与国内贸易的发展,岛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交通的便利更是促进了各岛屿之间的民众交往,增进了岛国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太平洋岛国“外联外通”,不仅让岛国不再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而且极大促进了岛国与世界各地的经贸交流,带动了岛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太平洋岛国与外部世界更为便利的互联互通引来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新兴国家更为优惠的、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投资。渔业加工园、农产品加工出口园、旅游工业园等史无前例地出现在太平洋岛国,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联外通”也让岛国的产品,特别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实现了更大价值,不再因交通不畅而被迫贱卖给前殖民宗主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建设正成为太平洋岛国走出世代生活的大洋洲,进而更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渠道。
太平洋岛国“内外联通”,升华了岛国政府和民众的发展观,拓展了实现国家发展的道路。太平洋岛国在挣脱殖民主义的枷锁后,对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民生予以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既有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桎梏,太平洋岛国鲜有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成功案例。世纪之交,新兴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群体性崛起,给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的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带来了强大冲击,“向北望”成为岛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共识。与外部世界,特别是与亚洲各国的互联互通极大地促进了岛国政府和各阶层民众与亚洲国家和人民的交流与往来。“借鉴亚洲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太平洋岛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越来越重要的考量。
结局
21世纪以来,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的经贸合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平等相处、互利合作、心心相印、守望相助”是双方关系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坚实基础和最强大动力。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深入发展是冷战和霸权主义思维作祟下“遏制”和“妖魔化”策略根本无法阻挡的。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热爱自己的国家,坚持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有智慧、有能力管理和发展好自己的国家。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浩瀚的太平洋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发展的纽带。[20]“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建设正助力推动太平洋地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本文转自《当代世界》总第447期
(第一作者系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二作者系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责任编辑:于 镭 赵少峰)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4-2025中俄文化年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深入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期间确定的2024-2025为中俄文化年,2024年11月23日下午,在全俄公共组织俄罗斯总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