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老教授与名字的故事
“这位就是我们学校的‘活历史’。”顺着延边大学工作人员的介绍看过去,眼前的老人西装笔挺、面带红光,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这位教授名叫金昌南,今年已85岁。在延大,很多人称他“党延大”。自1953年进入延边大学就读以来,他一直学习、工作、生活在这里,是学校70年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因此在后辈中有了“活历史”“党延大”的尊称。在学校一间会客室里,金昌南向记者讲述起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
出生于1934年的金昌南本是朝鲜咸镜北道人。6岁时,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吞并,朝鲜半岛民生维艰,父母被迫带着他渡过鸭绿江,在长白山下朝鲜族聚居的村子落了脚。
但一带江水并不能隔出一方平静的乐土。
彼时,伪满洲国已建立8年。日本在东北全境推行奴化教育,朝鲜族自办的私塾、村小中,学生们说日本话、读日本书、行日本礼,每次早操都要全体立正,面朝东京向天皇致敬。
为了培养出“帝国的臣民”,日本人甚至更改学生的姓氏,“金昌南”被改为“金山昌南”。“自己的名字没有了。”金昌南说。
黎明前的夜晚总是特别漫长。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金昌南才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有了系统学习朝鲜语的机会。
1949年,亲历解放战争的初中生金昌南,选择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
初中毕业那年,金昌南要上的高中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父母出不起学费和路费,他想到了向组织寻求帮助。拿着组织给的一等助学金2000元(旧币),金昌南连声“谢谢”都来不及说,穿着草鞋和单衣徒步6天,终于在清原县(今吉林通化辖区)设立的临时高中班入了学。
后来,金昌南才得以考入延边大学。“这个很不简单啊!”金昌南说,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拥有读大学的机会,这是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政策的生动体现。
1956年6月26日,怀着对组织的感谢和对未来的憧憬,金昌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延边大学历史上首批学生党员之一。
朱德委员长亲自视察学校并题写校名、大一新生中首次有了藏族学生……毕业留校后的几十年里,金昌南目睹了这所诞生于民族团结理念中的大学,如何在民族团结的实践中迈步发展。
1993年,金昌南从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任上退休。他“卸甲不归田”,将热情都投注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
每年秋季学期的新生入学教育中,金昌南都会讲起关于“名字”的故事。对于90后、00后学生们来说,这位朝鲜族“阿爸依”(老爷爷)的亲身经历,比任何历史书都要真切。
“我19岁进入延大,在延大入了党。‘党’是姓、‘延大’是名字,‘党延大’是我的全称。”金昌南说,“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爱国主义。”
因“名字”受屈辱、因“名字”受尊敬,如今,耄耋之年的金昌南也用“名字”给自己的人生写下注解。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首届9小时音乐马拉松文旅新体验 活动现场(齐嘉雯 供图)5月18日23时,随着最后一支乐队音浪渐息,1500名乐迷高举手机灯光汇成星河,在泰山国际会展中心开启了一场特殊的“追光行动”。这场持续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