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赶牛鞭 三代戍边情

来源: 作者:本台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9-09-12 14:25:26

初秋的帕米尔高原已是寒气阵阵,夕阳西下,雪域高原被映照得通红,一条狭长的牦牛队在山谷中缓慢前行。

“这里地势平坦,今晚就在这里休息吧。”走在最前面的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牧民护边员拉齐尼·巴亚克扬了扬手中的赶牛鞭,向一旁的红其拉甫边防连连长杨映伟征询意见。“你是向导,听你的没错!”杨连长环顾四周后应允道。

安顿下来后,拉齐尼小心翼翼的将赶牛鞭贴身收好,这一幕被身旁的战士看到了,好奇地询问起鞭子的来历。“这根赶牛鞭为解放军指路的时间比我的年龄还长呢,它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拉齐尼讲起这根鞭子的来历滔滔不绝。

那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拜克得知刚刚组建不久的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到吾甫朗沟去巡逻时,第一时间找到连队,“那里是‘死亡之谷’,气候恶劣、地势险要,雪崩、泥石流随时有可能发生,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人当向导带路,实在是寸步难行。”讲到这里,他又指了指门外,“那里车开不进、马骑不动,但是可以乘骑‘高原之舟’。”大家扭头一看,原来这个塔吉克族老乡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一群牦牛。辨识地标、勘探道路、查看地形……从那以后,凯力迪拜克成为边防连队的第一位“牦牛向导”。

1972年,凯力迪拜克随官兵巡逻时第一次带上了儿子巴亚克。近百公里的巡逻路,父子俩走了一个月后才回到家,一进家门他们就发现,家里的20多只羊全被狼吃掉了。看着空荡荡的羊圈,懊恼、气愤与不解涌上巴亚克的心头。面对儿子的埋怨,凯力迪拜克语重心长地说:解放前国民党军队来到牧区抢牛羊,他叔叔就是在反抗中被打死的,但是解放后共产党送来了牛羊,每当雪灾发生时,又是解放军送来粮食、柴火与草料,这才保住了牧民的性命……听到这里,巴亚克接过父亲的赶牛鞭紧紧握在手里,那一刻,他的心里亮堂起来。

40多年来,巴亚克累计巡逻700多次,行程达3万多公里。有一天他把儿子拉齐尼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守卫在边境线,牧民才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一名护边员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接替我走下去。”巴亚克将赶牛鞭郑重地交给拉齐尼。那一刻,拉齐尼紧握赶牛鞭,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边员。

每一次突发的险情都是历练,而一次次的历练让拉齐尼更加成熟、稳重。这次巡逻途中,正当巡逻队伍向一处山坡行进时,军医罗辉乘骑的牦牛突然扭头向陡坡下冲去,这时其余的牦牛也像受惊似的,纷纷效仿着扭头奔跑,任凭大家怎么拉拽手中的缰绳都无济于事。“危险!”拉齐尼深知这种情况可能引发的后果,他意识到要让所有的牦牛停下来,必须首先让头牛停下来。抬脚、翻身、下牛一气呵成,拉齐尼一个箭步冲到罗辉面前抢过缰绳,拼命勒住牛头才让牦牛的脚步慢慢停下来。这次化险为夷让大家不由称赞拉齐尼反应敏捷、本领强,而拉齐尼笑着摆手,这不过是他这些年巡逻途中若干小插曲中的一个罢了。

天蒙蒙亮,拉齐尼穿上大衣后一手正了正写有“护边员”的胸标,一手抽出赶牛鞭。一声鞭响,划破清晨的宁静。

“出发!”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