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购代捐”引领高校扶贫新模式
土豆泥、土豆丝、土豆片、土豆条……近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两所高校的师生排队吃土豆的新闻登上热搜。在厨师精心烹饪下,主要由土豆构成的菜品,成了食堂的美味盛宴,这些大学也被冠以“土豆大学”称号。缘何食堂这么多土豆?这和高校的定点扶贫工作有关,除此之外,一些高校食堂的其他食材,如大米、牛肉等也都来自于贫困地区。
“土豆大学”的新闻让人心头一暖。对在校大学生而言,能够和时代、社会同频共振的机会有限,而端上餐桌的美味,不仅能丰富味蕾,还能为脱贫攻坚献一份力,可谓与有荣焉。
同样,大学相比社会很小,却也是较大的社会单元,一所大学的成立、几所高校的聚集,对任何地区社会经济的贡献,都不言而喻。师生对助力脱贫的“土豆宴”本有好感,加之土豆确属美味,搭配各种食材后可成风味料理,但依然要看到,高校大批的采购量,之所以能被消费殆尽,离不开校园内庞大人群的饮食需求。
通过“以购代捐”模式,土豆既成了师生餐桌上源源不断供给的“食材”,也帮助远方贫困地区打造出脱贫造血“干细胞”,走过千山万水的小小土豆,就这样促成了高校与脱贫工作的双赢。事实上,在四川,“爱心土豆”早已不是新鲜事,这样的“精准扶贫”已有了成熟的沿循体系。根据以往报道,依托校园内巨大的“内需”动能,四川省教育厅委托当地高校后勤协会,成立高校后勤农副产品采购联盟,组织高校定向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
精准扶贫要规避粗放扶贫,关键要将扶贫要素落到实处,精准识别帮扶主体脱贫障碍,因地制宜贡献脱贫良策,既助其搬开脱贫致富的挡路石,也要扶起脱贫地区的动力、信心、志气,让外部扶贫转向内部造血。这个过程中,既需加强扶贫工作力度,更要注意发挥自身扶贫优势,做到用最大的力,做最能做的事,让脱贫攻坚不仅精准,更富高效。
对高校而言,将土豆送上餐桌,用以帮扶贫困落后地区搭建农产品供给体系,是做好供需对接的有效扶贫实践;而高校作为人才智力的高地,精准扶贫的优势则远不止于此。
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面貌的最好方式,就是释放土地生产力,对应的农业类科研院校,在科技兴农上便大有用武之地;而截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方式,便是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师范类院校而言,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师资等方面予以支援,更能雪中送炭。在科学全面地评估贫困地区资源的基础上,要做到需要什么帮什么,优势在哪扶到哪,比如是营销渠道问题,高校就应立足市场,帮其拓展产销渠道;如果是人才匮乏造成的疲软无力,就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做好人才输血。只有将高校的“好钢”用在扶贫的“刀刃”上,科研人才的优势才能得以放大,脱贫工作方可事半功倍,体现出高等院校扶贫更扶智的独特作用。
另外,精准扶贫也不只是对外扶贫,如何通过校内通道,通过创新奖助学金体系、拓宽勤工俭学渠道,改善校内贫困家庭孩子生活,既是近距离向贫困宣战,也符合扶贫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发挥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也是个双向过程,一方面丰富优质的科研人才向贫困地区涌流,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的现实问题,也必然刺激、启发并涵育着高校的科研教学,在扶贫的现实进程中,什么样的问题是紧迫的,什么样的想法需要离开书本、投身实践、付诸行动,都将予以明晰,而一个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方向上该如何用力,又要如何改革和创新,同样也能从中寻得答案。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白毅鹏)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4-2025中俄文化年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深入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期间确定的2024-2025为中俄文化年,2024年11月23日下午,在全俄公共组织俄罗斯总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