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记者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拍摄的感人镜头(179)
-
微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第三批形象代言人与72位中国世界冠军一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
向伟大的祖国和英雄的中华儿女致敬!
向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向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人们致敬!
向纪录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摄影人致敬!
中国摄影记者俱乐部和微摄APP联合推出的“中国摄影记者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拍摄的感人镜头”大型新闻纪实报道在微摄隆重推出,活动旨在通过现场图片的形式,向世界反映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意志,向世界展示一个大国的精神!
我们希望在现场的您能够通过这一活动将现场最精彩的瞬间传递出来,让世界感动,让国人振奋精神,让来势汹猛的疫情尽早化为灰烬……
疫情在哪里,我们的身影就在哪里;公众关注在哪里,我们的镜头就在哪里!图片告诉世界,精神感动你我!
在微摄APP的摄影圈子,我们开辟了“抗击疫情,摄影人在行动!”大型专题,您可以直接上传图文故事;在微摄APP的摄影号,我们开辟了“中国摄影记者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拍摄的感人镜头”大型专题,您可以自己直接发布图文故事,也可以将图文故事发到我们的活动官方信箱:1760607283@qq.com,我们整理后隆重推出
-
3月6日,习近平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发)
习近平: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
落日余晖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官方微博 图 甘俊超 摄影
“我快一个月没看到太阳了。”
“要不要看一会儿?”
5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支援一线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
在送病人做CT返回途中停下来,
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
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
病人和医生,
这个温暖人心的瞬间被拍下来后,
感动无数网友。
-
3月5日,磨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严管磨山小区大门,对出入居民进行体温监测,并严格登记。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当日给磨山小区授牌“无疫情小区”。该小区疫情期间无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丝毫没有懈怠,按照防控要求严防死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通讯员 宋玲 摄)
-
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缺氧耐受力只有3分钟,为其实施气管切开术以缓解呼吸困难,必须争分夺秒。2月29日,鄂州市中心医院一次性成功完成3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总计用时45分钟。图为紧张的手术现场。(视界网 叶雁翅 摄)
-
3月6日,宜昌市点军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将新手机送到贫困学生手中。疫情期间,为确保全区学生“停课不停学”,该区540名教师将课堂搬到网上,4000多名中小学生线上参加学习。同时,该区向家庭困难、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留守儿童免费提供20G包月流量,对部分家庭确实困难、没有设备或设备无法满足网课需要的学生,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捐赠手机,保障他们的学习不受影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汪军 摄)
-
2月18日,广东深圳一家企业的工人在加工防护服。(新华社发)
分秒必争,打好医疗物资保障战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保障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严重紧缺,各地各部门迅速组织企业复工达产、增产扩能,千方百计保障物资供给。
这是一条提振信心的“上扬曲线”——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1.16亿只,是2月1日的12倍,医用N95口罩日产量达到166万只。医用防护服从日产0.87万件跃升至超过30万件,供需矛盾初步缓解。
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医疗物资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彰显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保障。
-
邹静波走进实验室。重庆日报记者 周雨 摄
连续奋战50多天检测了5000多份样本
——记永川区疫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邹静波
重庆日报记者周雨 实习生 刘玉娇
3月3日,邹静波在自己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张《新冠疫情中疾控人的工作是什么》的图片上批注:CDC(疾控中心)在当前疫情中会干哪些活?截至目前,永川区所有的检测都是在我们的PCR实验室完成的,包括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的所有在治病人动态监测!
邹静波是永川区疫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中心PCR实验室包括他在内总共只有8个人,疫情发生以来50多天,他带来同事连续奋战,至今已检测了5000多份样本。
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在深圳大鹏新区坝光防疫检查点,大鹏公安分局机训大队两名党员干警在执勤中(2月7日摄)。 新华社发
-
3月5日晚高峰时段,北环大道华侨城路段东行方向车多缓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
雷神山医院,深圳医疗队的中医疗法取得成效,患者病情好转。
深圳医疗队员就是我的家人
七旬老人一个半小时编写百字短信 感谢深圳医疗队
深圳报业集团特派武汉记者唐光明 何龙 文/图
3月5日,深圳医疗队中医队队长刘禹翔收到一条短信,信息说,我是23床的病患老王(化名),转院进入雷神山医院六病区的7天治疗,改变了我的命运、人生,你们让我看到希望,感谢你们,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信息共278个字,没有标点符号,是一位77岁老人,躺在病床上,耗费一个半小时编写所成。从病危到健康,如今,他和医生一起战胜死神,逐渐康复。
-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孙大陟在研发护目镜防雾酒精湿巾。
“您守护患者,我们守护您”
深圳科研人员用一项项实用贴心的发明给一线医护人员送去温暖
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出现疫情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一线的医护人员护目镜上起了雾,严重影响工作。当时我们就在想,作为科研人员,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这是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孙大陟的心里话。
像孙大陟一样的深圳科研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惦念着医护人员的安危和健康,主动将自己的科研技术转化为战疫发明。从解决护目镜起雾问题的喷雾,到让医护人员“酒精手”得到缓解的“隐形手套”;从让口罩实现循环使用的涂层和消毒机,到避免接触感染、快速测量体温的测温仪……
这些科研成果并不起眼,但传递着深圳的科技温度,体现了深圳科研人员的人文情怀,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科技力量厚积薄发的体现。
-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程鑫教授团队研制的低成本、桌面型高效灭菌消毒口罩再生设备。
-
深圳技术大学研发的红外热像测温仪监测到人体体温异常。 本栏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
疾控和海关人员登船排查。
“歌诗达”邮轮历险记
深圳各方全力参与“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游客救助的故事
深圳商报 (郑健阳)
最近,“钻石公主号”包括船长在内的最后一批人下船,总确诊人数达到705人。
而在一个多月前,一艘将靠岸深圳蛇口邮轮中心的邮轮,差一点就成为“钻石公主号”。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深圳市新冠肺炎唯一一家定点收治医院,承担着全市感染性疾病防治重任,而该院感染二科作为国家重点感染病临床专科和深港传染病中心,是医院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主要阵地。今年,该院感染二科被广东省总工会推选为抗疫一线先进女职工集体,感染二科主任袁静被广东省总工会推选为抗疫一线先进女职工个人,并分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深圳商报记者 包力 通讯员 杜南星 文/图
-
张冬雪(化名)向广东医疗队和当地医院护理人员挥手道别。
3月6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来好消息,该院因抗击疫情而感染的护士张冬雪(化名)被治愈,于上午10时30分左右出院。据悉,深圳第二批支援荆州医疗队参与了该护士的救治工作,钟南山院士曾受邀视频远程会诊。张冬雪确诊10天左右从重症转为轻症,12天左右就达到了出院标准,是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密切协作的成功范例。 深圳报业集团特派荆州记者 李晶川
-
“智慧头盔”助力深圳交警检疫点体温检测工作。
5G义警机器人、头盔式红外热成像仪、无人机……在深圳战疫过程中,一些高科技硬件设施被广泛应用于返深人、车检测,同时,疫情期间,大数据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升级,在市民足不出户时,就能线上办理多项公安业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役以来,深圳公安部门主动担当、连续作战,坚持科技助力、智慧赋能,及时共享数据资源、健全完善责任体系、精准管控返深人员、车辆,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全面排查返深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晶报记者 谢敏/文 赖犁/图
-
彭博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深圳市疾控中心的疫情“守夜人”
晶报记者 蒋津津/文、图
好久没见,今天看看你。”在结束下午的工作后,彭博脱下防护服,全身消毒后走出实验室,去到王赟的办公室。
王赟,不仅是彭博的妻子,也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另一科室的同事。在看到彭博后,王赟愣了好一会儿,所有的担心、委屈和思念,都化作一个紧紧的拥抱。
尽管在同一个单位,但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彭博和王赟的见面次数也寥寥无几。
-
民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是老百姓身边最亲近的“迷彩绿”。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福田区南园街道民兵分队主动作为,冲锋在一线,汇聚起战疫的强大力量。街头巷尾的体温监测点、每家每户的走廊门口,这一抹迷彩绿始终存在;辖区内巡逻巡查、物资输送、帮扶群众、协助复产、舆论宣传、维持秩序的任务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还有女队员们3人一组组成医护小组,走街串巷提供医护服务和心理疏导服务,用实际行动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疫情防线,让居民“宅”在家中更安心。 晶报记者 刘宇斌 冯燕 通讯员 张伟/文、图
-
深圳交警在全市检疫点建立防疫检查突击队,严格执勤不漏一车。晶报记者 陆洋 通讯员 刘明/文、图
-
深圳交警24小时在线办理业务平台,通过云服务助力市民远程享便利。晶报记者 陆洋 通讯员 刘明/文、图
-
罗湖医改下的疫情防控 既“刚”又有人情味。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来源:晶报
-
罗湖医改下的疫情防控 既“刚”又有人情味。在每个社区“三位一体”小组,都有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来源:晶报
-
罗湖医改下的疫情防控 既“刚”又有人情味。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老人得到“临时儿女”的关爱。来源:晶报
-
2月18日,新华社记者王毓国(左)和许杨在武汉进入隔离病区采访。新华社发
不畏艰险,深入一线
——“武汉保卫战”一线新闻工作者素描
新华社记者 胡浩 赵文君 郑璐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战、总体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根据中宣部的部署,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奔赴抗击疫情主战场。
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报道疫情最新动态,传播疫情防控知识,书写抗“疫”一线感人事迹,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舆论氛围,新闻战士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到战火中去记录生死之疫
新华社记者王毓国和他的战友,从北京奔赴武汉。除夕夜,新华社记者熊琦进入武汉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采访,最早发回《重症隔离病房里的除夕夜》等现场报道。
1月20日,新华社启动应急报道响应机制,随后成立武汉前方报道指挥部,平均每天播发各类稿件200多条,推出了《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将战“疫”进行到底——写在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托举生命的方舟——方舱医院建设记》等一批“镇版刷屏”之作,鼓舞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万千英雄向前,向前,再向前!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记者李舸率领的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协调在抗击疫情一线的骨干摄影力量,分赴各家医院,为全国驰援湖北的4.2万名一线医务人员每人留下一幅“战疫”肖像。
疫情就是命令,一批批新闻“战士”闻令而动,毅然逆行,不畏生死,冲锋陷阵,践行“四力”。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第一时间抽组前方宣传报道分队,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先后3批次派出24名记者,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派出摄影力量。解放军报摄影记者王传顺已在武汉奋战一个多月,5次深入最危险的“红区”。
经济日报记者瞿长福带领团队奔赴武汉,带头到医院、菜场、社区、企业采访,推出了“来自战‘疫’一线的纪实报道”“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特别报道”等系列主题全媒体作品。
1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魏凡穿上防护服,走进荆州胸科医院重症隔离区,与患者面对面交流;2月5日,南方都市报记者钟锐钧与同事赶赴武汉,此后他们蹲守汉口医院隔离病房,抢拍一个个感人的真实瞬间……
全力以赴、尽锐出战,根据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按照中央指导组的统一安排,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深入湖北和武汉一线,与当地媒体同仁并肩战斗,同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并肩作战。
到群众中去传递显政共识
疫情防控阻击战,也是一场舆论战、信心战、信息战。在抗疫一线,新闻工作者以笔为枪,传递信息、展示真相,驳斥谣言、澄清谬误,为提升群众防控意识、凝聚疫情防控共识、稳定民心激发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离汉通道关闭后,网络上一度盛传武汉市民生活陷入困境。人民日报社记者程远州和同事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加油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写出《直击:离汉通道关闭第一天》,澄清不实传言;针对公众对疫情的恐慌,采访多家医院医护人员,报道治愈出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线认知,传递理性科学的信息,为抗疫打气。
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度较为薄弱。新华社记者徐海波在1月22日采写《疫情防控别把农村漏了》予以呼吁。一周后,他踏上下乡路,深入六七个县市的乡镇村庄,到卫生院和病患家中了解情况,反映民声。
从1月26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持续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话题,凸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月11日起,《新闻联播》推出专栏“一线抗疫群英谱”,截至3月5日,已经连续播出24期节目,讲述了多个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普通人的故事,展示“平民英雄”的精神力量。
报道最真实的信息,供抗疫决策参考,是媒体职责的一部分。为深入调查武汉市未收治隔离的“四类人员”情况,人民日报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广泛征集新冠肺炎求助者信息。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协助征集有关线索,了解分类集中收治隔离工作的落实进展,推动解决应收尽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月9日半夜,环球时报记者崔萌和同事在跟踪采访一个社区转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工作滞后、衔接无序、组织混乱等问题,数十名患者无法得到妥善安置。崔萌和同事迅速向上级反映情况。当夜,中央指导组立即安排,予以妥善解决。次日,中央指导组对事件责任人进行了约谈问责。
媒体的报道不仅推动了问题的迅速解决,彰显要“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导向,更体现出中央对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对不作为的零容忍态度。
到平凡中去展现英雄时代
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至关重要。
围绕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的“防”“供”“治”“安”“暖”等方面工作,中央和湖北主要媒体统一开设“一线抗疫群英谱”“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收尽收刻不容缓”四大栏目,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的关心重视,宣传一线人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全国各地支援湖北和武汉的情况,展现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
人民日报社记者李昌禹跑医院、进社区,采写的一线人物报道《我的兄弟在战斗,我要回去!——一位武汉医生的千里逆行》《第一道防线,守住!》等报道,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冲锋在前的工作状态。
“我能做的便是用镜头去感知这座城市的脉搏,用文字去书写这些人的冷暖。”中国青年报记者鲁冲前后五次去到武昌方舱医院,从2月4日凌晨开始建设,到收治首批病患,再到康复患者出院……鲁冲见证了生命的“方舟”点燃希望的灯火。
从影像日记“这七天,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到短视频“钟南山示范如何摘口罩”;从发布武汉观察Vlog,到上线疫情地图;从发起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加油的公益活动,到设立信息辟谣专栏,各家新闻单位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作用,不断提升网上传播能力,将疫情防控最新消息、一线感人故事、疫情防控小贴士等,制作成图文、短视频、H5、抖音、快手等,被广泛传播。
抗击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
当前,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一线新闻工作者正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及时报道权威信息,把镜头对准一线、把笔端触及基层,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据新华社武汉3月6日电)
-
70位世界冠军录制的“我为武汉加油,我为中国加油”的视频正式通过微摄的摄影号隆重推出。
72位世界冠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72位世界冠军录制的“我为武汉加油,我为中国加油”的视频2月19日正式通过微摄隆重推出。微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形象代言人和72位世界冠军一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72位世界冠军是:
1,体操世界冠军范晔
2,体操奥运冠军郭伟阳
3,滑雪奥运冠军韩晓鹏
4,武术世界冠军白近斌
5,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
6,综合格斗世界冠军林荷琴
7,撑竿跳高世界冠军李玲
8,射箭奥运冠军张娟娟
9,游泳奥运冠军叶诗文
10,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
11,乒乓球世界冠军刘伟
12,体操奥运冠军邢傲伟
13,拳击奥运冠军张小平
14,蹦床奥运冠军陆春龙
15,武术世界冠军孙培原
16,排球奥运冠军杨昊
17,击剑奥运冠军许安琪
18,马拉松世界冠军朱晓琳
19,健美世界冠军郑少忠
20,武术世界冠军张耀文
21,蹼泳世界冠军孙祎婷
22,花样滑冰奥运冠军赵宏博
23,摩托艇世界冠军巫荣华
24,滑雪世界冠军李妮娜
25,标枪世界冠军吕会会
26,武术世界冠军马建超
27,现代五项世界冠军王炜
28,武术世界冠军成成
29,赛艇奥运冠军金紫薇
30,武术世界冠军阚文聪
31,武术世界冠军毛娅绮
32,跳水世界冠军李成伟
33,武术世界冠军耿晓灵
34,滑水世界冠军陈莉莉
35,武术世界冠军陈洲理
36,沙滩排球世界冠军薛晨
37,冰壶世界冠军王冰玉
38,武术世界冠军魏海玲
39,武术世界冠军庄莹莹
40,武术世界冠军秦力子
41,健美操世界冠军车磊
42,射击世界冠军翟宇佳
43,轮滑世界冠军郭丹
44,滑翔伞世界冠军张树鹏
45,柔道奥运冠军佟文
46,武术世界冠军黄湘琳
47,自行车奥运冠军宫金杰
48,摔跤奥运冠军王娇
49,竞走奥运冠军王丽萍
50,拳击世界冠军李洋
51,武术世界冠军贾瑞
52,铁饼世界冠军李艳凤
53,攀岩世界冠军钟齐鑫
54,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张丹
55,体操奥运冠军张成龙
56,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隋文静
57,花样滑冰世界冠军韩聪
58,游泳世界冠军傅园慧
59,武术世界冠军柴云龙
60,射击奥运冠军易思玲
61,体操奥运冠军刘璇
62,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诸宸
63,奥运跳水冠军肖海亮
64,柔道奥运冠军杨秀丽
65,花样游泳世界冠军蒋文文
66,滑雪世界冠军程爽
67,铅球世界冠军巩立姣
68,跆拳道奥运冠军吴静钰
69,击剑奥运冠军骆晓娟
70,速滑奥运冠军张虹
71,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张昊
72,艺术体操世界冠军朱丹
-
-
-
-
-
-
-
-
-
-
-
-
-
-
微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第一批形象代言人
-
微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第二批形象代言人
-
微摄“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第三批形象代言人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全球领袖齐聚2025年达沃斯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据全球金丝结联盟达沃斯论坛现场消息,1月21日备受世界瞩目的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以“坚守多边主义,共建开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