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主可控奔走 推动“中国制造”领跑世界

来源: 作者:强国论坛 点击: 发布时间:2020-04-22 12:55:03

      上世纪60年代,攻读无线电专业的倪光南自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后,投入了计算机事业中,从此便与科技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见证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奖,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的成就和所获荣誉众多,却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要坚持自主创新”、“抓住核心技术的命门”。攻克过一个又一个山峰,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倪院士,赤诚之心从未改变,为“中国制造”奔走,他一直在路上。

 

汉字处理难题 中国人自己解决

 

早期的计算机无法处理汉字,汉字的输出、显示等都曾是难题。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研究的学者之一,倪光南于上世纪60年代开展汉字处理和字符识别研究,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
 

强国论坛:您当时是怎样投入到计算机事业中的?

 

倪光南:我毕业到计算所是1961年,那时中国还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当初在计算所第一批参与、从事计算机事业的人,其实都是改行的,像我是学无线电专业的,还有学电机、物理、数学的,我们主要是在研制和实践过程中自学。


      强国论坛:您是我国最早从事汉字信息处理研究的学者之一,并且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有何难忘的经历?

 

倪光南:当时我们把解决汉字处理的问题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早期的计算机都不能处理汉字,做汉字处理要面对几千个方块汉字,无论计算机的硬件、软件都不支持。但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自己解决,不能依靠外国。

 

我们一般输入汉字,是用常规键盘,用拉丁字母拼写,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个是拼音,一个是分解成各种笔划,或者偏旁部首组字,我们叫汉字编码。但是汉字编码打起来不太方便。当时我们有一个想法,输入一个字,从上文就能联想到下文,例如输入“中国”,下文就联想出 “中国人”“中国人民”等,并且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些现在都已经变成计算机的常规功能了。

 

为做好产品 总工上阵当“客服”

 

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成立,倪光南应邀担任公司总工。他主持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 和1992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强国论坛:有人称您为“第一批下海的科学家”,您如何看待让科学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意义?

 

倪光南:改革开放后,对中国来说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当时中国的企业一般是简单的生产加工,进行研发的很少。中科院当时有个口号:“科技要面向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中科院计算所后来成立了计算所公司,把计算所很多成果转化成产品到市场上去,形成了中国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例如方正、紫光、同方。

 

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第一次办企业,缺什么?产品。当时我们把计算所在汉字处理方面的一些成果转化成产品,并且推到市场上去。产品推到市场后我们发现,我们应该要去柜台义务做销售,了解客户需求,从而不断改进。我还接过热线电话,做技术支持。一个科技人员到公司,所做工作不一定是开发,也可能是销售、服务、管理、生产等等。

 

核心技术“命脉”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是倪光南这些年一直为之不断奔走的方向。他认为,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讨不来、买不来,掌握核心技术的“命脉”,才能把握主动权。

 

强国论坛: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是您这些年一直倡导呼吁,并为之不断奔走的方向。“自主创新”、“自主可控”对于实现网络强国目标有何意义?

 

倪光南:作为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不太可能有自己发展的主动权,如果反映在效益上,在整个价值链里面都可能处于低端。当初做联想汉卡,其中一种比较畅销的型号,一千元的成本,能卖到两千元,因为联想汉卡有自己的独特技术。后来我们开始做联想品牌电脑,但当时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芯片是英特尔公司的,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的,电脑的销售利润也就很小。

 

网络安全是个重大的问题,其关键在于与网络相关的核心技术有没有重合,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如果不解决网络相关的核心技术问题,就会在网络空间里处于被动挨打的角色。为了争取网络空间的主动权,增强网络安全,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强国论坛:您认为中国的芯片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想要不被“卡脖子”,中国的芯片技术和产业该如何实现突破?

 

倪光南:我们进口芯片这些年,过去安全问题没有直接暴露出来,需要消费就进口,其实有很大的隐患,容易被人“卡脖子”。芯片产业链很长,除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还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装备作支撑。目前从整个芯片产业的角度看,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芯片设计的水平还不错。要做好长期准备,将整个产业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补齐,这样我们才不容易被别人“卡脖子”。

 

创新驱动 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

 

从事计算信息技术研究近60年,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倪院士,依然活跃在信息技术最前沿。他说,自己作为有经验的科技工作者,为一线科技工作人员提供帮助是应尽的责任。

 

强国论坛: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多重要?在您看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应身负怎样的使命与责任?

 

倪光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环境,并且为企业减负。

 

中国目前在网络安全信息化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得不错,我们正处于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阶段。哪些是并跑?例如我们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GPS的技术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北斗可以定位到分米甚至厘米,满足今后自动驾驶的需要,GPS也可以用,但是精度不行。

 

中国的5G发展,现在实现了领跑。在中国,我们随处可见5G的一些示范应用,5G手机也能买到,全世界只有中国才能做到。我们今后的任务,是尽可能更多的从跟跑到并跑,从并跑到领跑。我们也有这个信心,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强国论坛:您如何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有何寄语?

 

倪光南: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认识到创新是比较难的。创新是在竞争环境下做,不进则退。从技术创新到完成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应该有百折不回的精神。

 

我们正处在中国历史上对创新来讲最好的时代,要珍惜这个时代,发挥你的能力,把创新价值最大化。


(责任编辑:强国论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