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如何实现代际飞跃
重庆新基建稳步释放新动能。这是在重庆高新区的国家质检基地,参观者在国家笔电质检中心参观(4月7日摄)
◇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系统性、质的“代际”飞跃特征的软硬件设施网络,可为实现“新发展理念”提供持久性公共服务支撑
◇新基建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创新推动、数字赋能和需求拉动
◇十大新型基础设施,将为塑造“美好未来”提供基础支撑。要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以为未来国家发展奠基为目标,在现代化强国愿景下,统筹、有序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未来蓝图的实现
中国是基础设施建设大国,但人均基础设施存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发展前景广阔。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及其应用创新催生新一代基础设施,开辟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空间。从中长期趋势看,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城镇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是新基建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未来30年,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明确的,在民生、新科技、新产业、区域发展、新能源、国家安全与治理等方面,还有大量的新基建投资需求。可以从使命、愿景、动力与任务四个方面来描绘新基建的未来蓝图。
新基建新使命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性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这对新基建的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实现“新发展理念”提供系统支撑是新基建的核心使命。
新型基础设施是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系统性、质的“代际”飞跃特征的软硬件设施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讲,带动传统基础设施体系转型升级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称“新基建”)的重要使命,新基建投资就是面向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引领性投资,必须确保科技体系更新颖,工程体系更健全,融合应用更便捷,有系统性、质的“代际”飞跃,才能为带动传统基础设施体系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以新带旧”的驱动力。
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以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创新体系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这也是新基建的直接使命。
当前,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催生基础设施体系变革,同时也引发思想观念的转变,生产、生活、组织方式和制度的变革。新基建是近期稳就业、稳投资等“六稳”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未来15年厚实产业基础、孕育科技创新、畅通经济循环、带动新消费、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更是要为未来30年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创造发展新机遇、塑造发展新优势。
要牢牢把握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一战略基点,发挥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治理能力。
新基建新愿景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制度和文明等不同视角看,人类社会正在从信息社会转向知识社会、智能社会,社会形态正在发生系统性、质的“代际”飞跃,基础设施体系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数字基建为代表的新基建,保障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使人类社会、虚拟空间、自然空间、机器物理空间联通互动、数字双生,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从这个角度看,新基建催生“未来已来”。
中国科学院《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战略研究报告,描绘了2050年实现现代化的图景,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整体构想,加上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体系,构成了十大新型基础设施的未来蓝图,即以数字化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为双核,以现代资源能源与交通物流、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和生物产业基础设施为经济基础设施主体,以现代教育、文化与卫生健康基础设施为社会基础设施主体,以生态环境和空天海洋新型基础设施为环境基础设施主体,以国家总体安全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设施为保障。这十大新型基础设施,将为塑造“美好未来”提供基础支撑。
支撑现代化强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具体包括以下4种类型。
狭义的新型基础设施,即数字化科技创新与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现代能源、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等基础设施,属于“新瓶新酒”类新基建。如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光源、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高性能国家数字孪生体和国家知识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开放共享基础平台,保障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更加顺畅、安全、高效流动,使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信息链等功能更齐全、融通发展、安全可靠,减少资源错配和浪费,提升资源整合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全社会创新力、生产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公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广义的新型基础设施包括3种类型,一类是“新瓶旧酒”,即基础设施数字化,如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基础设施;一类是“旧瓶新酒”,即有系统性、质的“代际”飞跃特征的基础设施升级,如空天海洋、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更新、拓展;还有一类是“新制度”,围绕国家新发展理念、新部署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即国家总体安全与治理现代化基础设施,如安全与治理标准、制度等软硬件设施。这些广义的新基建赋予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新的内涵,能更好地支撑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列为新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金等传统要素供给的有限性不同,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供给具有共享性、累积性和倍增性,需要协调好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序社会三种机制,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基建将带动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基础支撑。
新基建新动力
未来社会,新基建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创新推动、数字赋能和需求拉动。要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0到1、从无到有的跨越,从源头创新突破,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才能面向未来,培植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
组合创新和数字赋能是新基建的加速器。创新本质上是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基于“数字基建”,应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形成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政府通过创新和产业政策引导,可支持有平台搭建基础、有长远生态需求、有创新带动能力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提前介入新基建,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开放共享是新基建发展的内生动力。新旧基础设施体系跃迁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新建、更新、改造、升级过程。“融合科学”“会聚技术”作为基于多学科知识交叉来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新型科研范式,必然要求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知识基础设施。
补短板、缩小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的传统基建项目,是有效投资项目,需要基于新科技进行技术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升广义新基建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而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挖掘潜力、增加优势的狭义新基建项目,则必须确保科技体系更新颖,工程体系更健全,融合应用更便捷,有系统性、质的“代际”飞跃,才能实现“以新带旧”,为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新旧协调性和整体效能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新基建新任务
新基建未来蓝图是现代化强国愿景的底层,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应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深化细化路线图设计,系统布局新基建中长期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优化区域、行业布局,做好时、空、量、构、序统筹安排。
首先,要在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战略框架下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基建”的内涵深意。社会上普遍关注到重点任务,但对总体任务重视不够。中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强调要加快教育、养老、医疗、文旅等服务业发展,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这些领域都需要新基建的支撑。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同时部署了相关基础性、战略性任务。这些任务都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
其次,要在现代化强国建设愿景下细化新基建未来战略布局,切实落地“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要求。
目前,新基建受到新一轮投资追捧,有近期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内在需求,更应着眼长远,“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宜仅仅局限于当前热点领域,而忽视其他基础性、战略性领域,更不能脱离国情、盲目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新带旧的原则,将基础设施投资逐步从传统领域转向新兴领域,有序推进十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旧基础设施体系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加速整体转型升级,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
第三,要在现代化强国建设愿景下统筹、有序推进新基建未来蓝图的实现。目前,多地多部门都把5G、数据中心、城际轨道交通等新基建作为2020年投资重点项目并加大投资力度,这种“密集行动”布局新基建,亟需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有序进行,切忌走大水漫灌、盲目刺激的老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以为未来国家发展奠基为目标,将资金投入到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领域;要统筹协调好政府、地方、企业、社会各种资源,科学谋划,从规划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多维度予以引导和扶持,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方面协同推动新基建未来蓝图的实现。
(潘教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万劲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教峰)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4-2025中俄文化年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深入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期间确定的2024-2025为中俄文化年,2024年11月23日下午,在全俄公共组织俄罗斯总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