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美国企业何以大手笔投资中国?

来源: 作者:杨玉国 点击: 发布时间:2020-04-24 12:13:34

  4月22日,在中国的北京、惠州以及美国的达拉斯市,同时举行了一场备受关注的“云开工”仪式。这个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建设,由此正式开启。

  作为美企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它的开工时间点值得关注。当前全球正处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由于供需严重失衡,国际油价近期在巨幅波动中震荡走低,甚至在本周一(20日)出现史无前例的“负油价”行情,大部分油企元气大伤。而埃克森美孚在这个时间点“逆势而上”,选择大手笔、长期投资中国,足以看出这家世界级石化巨头对中国的坚定信心与乐观预期。

  这种信心与预期来自哪里?既来自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形成的“硬实力”,也来自中国持续扩大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软实力”。埃克森美孚项目从项目储备、纳入规划,到完成审批、正式开工,总共只花了短短18个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东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了项目如期动工,展现了令人惊讶的“中国速度”。而这只是中国更高水平开放的一个缩影。

  正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首席执行官达伦·伍兹在开工仪式上所说的,除了基础设施之外,新的法律法规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所有这些都创造了一个环境,使埃克森美孚能够继续我们(在中国)的战略性长期投资”。

  伍兹提到的新法律法规中,就包括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外商投资法》。这是中国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迈出的重要一步,成为外商加码在华投资的一个重要“加分项”。

  人们注意到,本次疫情发生后,美方一些政客鼓吹所谓的中美产业链“脱钩”,甚至提议政府考虑为美企撤离中国“埋单”。眼下,百亿美元的美企项目在华开工,显然有力回击了所谓产业链“去中国化”的谬论。

  过去三个月,中国凭借着精准决策部署、强大的动员力和执行力以及14亿人民的团结奉献,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统筹推进复工复产,“世界工厂”的机器率先开动起来,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也更加坚定了国际资本继续投资中国的信心。

  4月8日,在武汉“解封”当天,另一家美国企业沃尔玛就宣布将在武汉扩大投资30亿元人民币(约合4.2亿美元)。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中国17日发布一项联合调查报告称,受访的在华美国企业中,超过70%表示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将生产、供应或采购业务迁至海外。

  对中国经济信心十足的不止美企。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英国电水壶制造商Strix位于中国的3个工厂已经在数周内完全恢复生产能力。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指出,中国在抗疫上表现出的规范性和纪律性,有助于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之下,外商投资中国的热度依旧,还在于他们无法割舍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比如,埃克森美孚一期项目包括年产量高达160万吨乙烯的装置等,生产的多种化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个人消费品领域,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直接供给中国市场。预计一期项目达产后,每年能给埃克森美孚带来390亿元人民币(约合55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这正如柏瑞投资公司投资专家所说,“中国最大的市场是中国”。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跨境投资、货物贸易和人员往来大幅减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到-3%,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衰退。阴霾之下,埃克森美孚百亿美元在华投资项目如期开工,无疑为坚定推动经济全球化投下一票,有利于增强各方战胜疫情的信心,推动深化国际经贸合作。

  据摩根大通分析师预测,中国将最先走出病毒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确实,中国拥有几十年发展积攒下来的完备的工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这些绝不是一场突发的疫情短期冲击就能够改变的。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以及全球热门投资目的地也没有变。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那些敏锐而有远见的跨国企业,必将在参与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互利共赢的机遇。(

(责任编辑:杨玉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