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责任田 共筑中国梦(一)

来源: 作者:本台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20-05-28 15:52:46
前  言

      关于杨培芳老师题目为“天下大势,只关顺逆,盛衰在时,无论东西!”的文章。关于“农业时代适合天下一统论,工业时代适合个体还原论,信息时代适合关联协同论。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就叫做:时代之变必然超越中西之别。深有同感,不揣浅薄、妄提拙见:从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发明日晷、确立农历起,不经意间为我们随后的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及科举制度等】与农耕文化奠定了最为坚实的注脚——遵循自然规律、不误耕作农时,提倡春种秋收、明了兴衰更替。一直到英国人发明了蒸汽机与大本钟为代表的机械钟,开创了工业革命以后,我们原本领跑于世界的格局才被彻底打破;二战以来,美国人借助雄厚的国力、军力与网络世界英才为我所用的雄心,独霸天下至今,其基本原理是否可以简略为分秒必争与有效整合各生产要素为一体的电子钟与原子钟的模式;当下,我们是否也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将其上升为天人合一的生物钟模式!”

注:杨培芳,男,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同时兼任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多所大学教授。代表作品《网络协同经济学》、《新电信经济论谈》等。从事信息通信经济与政策研究,曾长期从事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1982年开始从事信息通信经济与政策研究,曾任国家信息技术与产业政策起草组成员、国家S-863高技术规划核心组成员,负责和参与多项信息通信行业重大经济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1992年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代表论著有《网络协同经济学》、《新电信经济论谈》、《网络钟型社会--公共理性经济革命》、《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等。
 
以下是对该文章的观点:

 
中国需要用信息文明之巧弥补工业文明之拙
 
      一、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并不落后。

      人类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中国并不落后。无论是作物驯化、纺织技能,还是丝绸、陶瓷产品,甚至天文历法和数学,都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否则也不会在欧美城邦部落时代,就出现大秦、大唐那样的盛世。

      现在许多学界精英经常为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纠结,在我看来,人类历史就是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谁能适应新型生产力发展,谁就会引领世界。欧洲的纺织机械革命曾让中国丝绸黯然失色,世界经济重心从中国移到欧洲;美国电气革命又让蒸汽动力机械退出历史舞台,世界经济重心也随之从欧洲移到美国。而中国复兴的机会早已不在工业文明,而在信息文明时代。

      二、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不适应工业文明。
    
      虽然中国农耕时代也有过许多辉煌,但是到了工业文明时代,你不得不承认远远落到西方后面。英国人发明蒸汽机以后,明清统治者自恃物产丰腴,兵强马壮,视西方工业文明为雕虫小技。到了近现代,许多志士仁人致力于实业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钢铁、建筑、石油、化工等领域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在轻工、电子、通信、航天、高铁等领域做出了让世界瞩目的贡献,但是许多关键技术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于是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有人认为中国已经从经济、科技、军事上全面超过西方;有人却认为中国工业总体水平仍然处于世界第四梯队。

      我基本赞成后一种判断,但是并没有像做出这种判断的人士那样悲观。多年前,因工作关系我接触过中国农业、机械、轻工、国防、科技领域的前沿,发现中国工业化有两大致命伤。一个是精细加工能力缺损,另一个是材料提纯能力不足。背后都隐藏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文化中缺少一种精细化的工匠精神【新宇备注:也可以理解为我们一直对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尊重程度有限】。

      比如我国曾经把瑞士手表零件全套进口,在国内组装。同样的工作环境,同样的熟练工人,瑞士工人组装的手表就走得好,中国工人组装的就走不好。再比如我国光导纤维制造技术的攻关,系统设计都很先进,只有材料提纯和成品纤维的机械弯度不过关。再比如我国集成电路芯片,中国人精巧设计堪称一流,就是卡在激光光刻工序上,因此我们的整体水平比国外顶级水平还差一个量级。再比如圆珠笔头,汽车发动机,攻关了几十年,也是卡在加工精度和材料纯度这两个问题上。

      三、要用信息文明之巧补工业文明之拙。


      多年前,我国信息领域的专家提出利用信息化的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后来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其内在机理就在于历史文化的演变。中国有沉淀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在工业时代成了历史包袱,因而失去了继续领先的地位。但是在否定之否定和流变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迎来了信息化文明的重要机会。首先,中国14亿人的巨大市场,决定了互联网的应用创新比西方更容易成功,这在电子商务和网络社交领域已经得到了证明。其次,中国文化中的包容、关联基因在网络标准,软件编制和芯片设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美国和欧洲的许多顶尖实验室里,都有华人科学家担纲。有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对我讲过,各国都很重视高新技术,在我们实验室里,凡由华人负责的研究小组,大多是高新技术!而美国人多在做高层组织管理工作。

      在IT领域,我国许多高技术公司把先进芯片设计出来,拿去美国或者欧洲做加工,甚至把整个加工环节买下来,实现了从应用创新反求基础技术创新的跨越。以移动通信技术为例,1G时代中国从网络设备到手机终端完全靠进口;2G时代,中国手机占有一席之地;3G时代中国提出的世界三大标准之一;4G时代中国制定世界两大标准之一;5G时代中国公司几乎独揽世界移动通信网的基础标准。有业内人士发现,中国人在信息通信领域已经进入无人区。可以预料,IT技术发展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甚至量子技术阶段之后,中国肯定会迎来更重要的历史机会。到那个阶段,中国信息文明的优势不啻在IT领域,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扩展到整个经济和社会。
要用量子思维发展新经济 


      我认为服务业可以细分为工业时代的传统服务业和信息时代的新型服务业。过去论述服务业的文献和专著大都以传统的服务业为基点,比如理发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现在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工业时代服务业的概念,当前经济学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因为用传统理论解释不了现代服务业。日本曾经把服务业从第三到第七产业,我认为还是要分为工业时代的服务业和信息时代的服务业比较好,这样就可以把新经济和旧经济区别开来。 
      
      人类社会从自给自足、部分分工、再到完全分工,这三个阶段使服务业规模越来越大,最后会大到什么程度?可以建立演化模型做进一步分析。美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中不是70%,已经是80%以上。美国201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17%,农业不到2%,剩下的都是服务业。我刚刚用手机查了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16年、2017年中国服务业的占比都是52%左右,但就业人口2016年是43%。 
    

      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效率为什么低于工业?《后工业社会来临》的作者丹尼尔.贝尔很早就发现,随着人类生产活动重心从商品到服务的演变,经济效率会越来越差,财政短缺很可能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看来,也许美国40年前是这样,但是我们中国现在的不是这样,中国服务业以43%的就业创造了52%的GDP。很可能是因为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直接发展新兴服务业,比如信息通信业、互联网平台、还有信息通信与许多生产型服务业相融合的产业,这些行业的经济效率都不低。 
    

      有位从通信服务业派到同样规模工业央企的高管说过,原来没想过,通信服务业其实是旱涝保收的行业,每月都有稳定的通信费进账。虽然每年都提速降费,但总体经济效率还是高于许多行业。而工业企业今年产品有市场,明年就不一定!我不知道美国现代服务业的效率如何,但基本可以肯定,发展新型服务业是实现规模和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 
    

      我们看问题一定要有历史眼光。我说过牛郎自己养牛种地是农业,牛郎的儿子造拖拉机是工业,牛郎的孙子在互联网平台上搞农业机械共享服务,就是现代服务业。过去的工厂内部自己办车队,办运输,办食堂,托儿所,都是工业。现在的工业企业都在共享专业运输能力和其它社会化能力,既提高了内部效率,也提高了社会效率,这个趋势必须肯定。 
    

      过去的软件产业是工业,后来改为服务业,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因为软件即服务SaaS;信息即服务IaaS;3D打印普及以后,制造即服务MaaS。它直影响产业政策和经济理论,甚至会对社会未来产生颠覆性的作用。现在许多学者都在呼吁要回归实体经济,他们想到的就是钢铁、机械、重化工业,似乎把服务业都当成虚拟经济。所以我讲过,回归实体经济是个伪命题,现在弄得马云也到处讲,互联网电子商务都不是虚拟经济,而是新实体经济。 
    

      现在对新型服务企业的内在机理研究非常缺位。工业时代也有过一些服务经济学的专著,但是都很传统和肤浅,不成气候。如果我国学者能深入研究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新型服务企业的内在机理和外部环境,善莫大焉。信息服务业的价值规律、成本收益规律与工业企业完全不同,甚至需要全新的经济政策环境。互联网平台确实存在利用丛林法则垄断市场的倾向,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工业时代的铁路、矿产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2014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桂冠由法国新规制经济学家梯诺尔独家摘取,说明新经济时代既不能放任市场无序发展,又不能依靠政府直接管制,需要的是社会协同治理。 
    

      如果说亚当.斯密通过分析早期工商业发现“看不见得手”,钱德勒通过分析铁路和电报的作用发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那么,我们中国信息经济学者通过分析互联网的作用,首先提出了协同互利的“第三只手”和“挽在一起的手”的概念。张曙光老师最近在一篇重要文章中提出“用互利经济人代替理性经济人”的设想,认为新经济时代的微观机理既不是利他,也不是利己,而是互利共赢。这些都代表新经济理论的演化方向,应该吸引更多年轻的学者深入研究下去。 
    

      现在有人频频提出“互联网将使我国回归计划经济”,我看他们根本没搞懂互联网的真谛。我讲过N遍:耕牛生产力的时代特征是独立分散,机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是集中垄断,信息生产力的时代特征是分布关联。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集中计划经济之外,肯定有第三种经济形态,就是协同互利市场经济。其实计划经济时代也没有离开过市场,你去商店买东西,除了要粮票、布票之外,钱也是一分都不能少的。 
    

      工业时代的经济学者受科学家的影响较深,思维方法停留在一分为二的原子论阶段,认为社会只有个体和集体、私有和公有、市场和政府、利己和利他这两类元素。信息时代思维应该是量子思维,一分为三。除了个体和整体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互关联(纠缠)的“胶体”,也就是社会协同、互利共赢。
 

注:共祝愿——华夏祥瑞    齐奋进——大德无疆
 
      用心看过王育昆老师在微博上发表的博文:谷歌愿景是“重组世界的信息”,但今天,佩奇觉得,“当时的格局不够宏大”。为什么格局不够宏大?因为当时只在已经“有”的世界里打转转,而没有看到无极混沌才是众妙之门的发源地。一如谢永健诗云:"凡人打妄想,自诩千年忧;唯有无始道,创法大自然"。特别是:到了21世纪,我们正在面临的时代大变已经产生了第四次革命,即“创意革命”。按照目前科技的发展,在可见的未来,机械性的、可重复的脑力劳动,甚至比较复杂的分析任务,都会被机器智能取代。但人的直觉,对知识的综合升华能力,是机器暂时难以超越的。

      所以,相对应的,未来社会最有价值的人,是以创造力、洞察力、对客户的感知力为核心特征的,他们就是“创意精英”。

      ——很受鼓舞、感同身受! 希望用我之前写的这段话来做个引言——前行探路无所惧,赴汤蹈火排万难!  恒有千年老二之心,才能做得亘古不变之事!

      【引领世界•唯吾中华】问道攀至凌顶处,禅修才得绝世功!路遇曲折帜难易,道逢凶险心更坚!相信奇迹——奇迹才会如约而至;构筑梦想——梦想才能引领未来!选择伙伴——伙伴才得以一当十;缔造团队——团队始终笑迎未来!

 

当世英才悉数网络绘聚,星星之火正在蓄势燎原,非为对联确是心声!
 
      【刘字新解】心若磐石、笔似刀剑,过往,若有人问起我姓甚名谁,我会随众说出:“有文采,带利刀的那位!”如今,若再有人问到,我会坦然地说出心里话:“本人已深受文曲星的眷顾,再习得悟空的真传,能把藏在中间的小棒,自如地放进、取出我的耳廓,更能把外围的大棒,舞出一轮降妖伏魔的如意棒花!”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必须相互选择、取长补短,彼此成就、共谋未来!用足、用好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把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里挑一的有志于此的专业人才和特殊人才聚集起来,利用我们各自的天然优势,着力打造一个有超前意识与现代思维的孵化场,产生聚合、叠加、倍增、裂变效应,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共谋未来
 

 
      【企业新解】企:永远把人放在第一位,闲人止步,哲人恳谈,集思广益,谋定后动!业:好似两人认准了一个目标,下地狱的活也愿一起去,筑天堂的事自然会一同来,最后是共创共享一个人人争先恐后,个个出力献策,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地球村创业者俱乐部
 
      与单喜变双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小业变大业的~业~字,同习总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倡议高度契合。期许在不久的将来,以此为雏形,肯请设计奇才@石昌鸿 先生在此草图的基础上设计成一带一路的形象标识。最上面的大字——可以理解为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头雁正在展翅高飞,一横可以理解为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下面分列两行的人行雁阵——一条代表着海上丝绸之路,一条代表着路上丝绸之路;也可理解为习大大统领的中国方阵所带来的上升气流让加入雁阵的沿途、沿岸国家都能搭上我们高速发展的顺风车。

      创意灵感来源于唐朝诗人杜甫在草堂之上写就的那句名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来他老人家的遗愿就只能在千年之后的21世纪的盛世华堂之上才能得以完美地呈现!也只有真正的大业才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