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记冲锋在抗疫一线的“科研铁军”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题:冲锋在抗疫一线的“科研铁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记事
王逸涛、王迪、王静怡
“向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2020年1月26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担任组长的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向武汉“逆行”出征。
他们日夜奋战,创新构建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和多重病原检测三位一体的检测平台;他们无畏生死,奔赴一线开展新冠肺炎流行规律调查研究,为科学防控提供重要支撑;他们攻坚克难,争分夺秒研发疫苗,为民而战。
使命在肩,为民而战
“必须尽快拿出最充分的应对方案。”面对迫切需要提升核酸日检测量的现状,刚抵达武汉的军事医学专家组连夜召开党员大会,定下“全链条设计、一体化攻关、短长期兼顾”的指导思想,明确将疫苗研究作为主攻方向。检测溯源、专家指导、样本采集、成果验证、气溶胶检测等工作同步开展。
“看起来冷冰冰的样本管背后,都代表着鲜活的生命。早出一份诊断结果,就早一分精准排查。”曾4次到非洲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进行疫情防控的研究员姜涛带领团队连续“运转”。
专家组依托自己搭建的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和全自动提取核酸方法,实现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
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他们把科研力转化为战斗力,始终冲锋在第一线。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在负压帐篷实验室隔着缓冲门进行交流(3月23日摄)。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专家组围绕确保生物安全、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3个环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检测方案。副研究员张晓鹏带领战友们迅速开展科研攻关,搭建了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有效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窗口期临床诊断的精准度。
——专家组在医院感染科病区设置了实验室,加快推进科研进度。负责科研管理和任务统筹的副研究员张珂说:“检测与临床保持零距离,可以实时评估治疗效果。”
——一线病理研究缺乏有效保障,祁建城率队主动请缨,短短5天就改造出负压病理方舱。工程师张宗兴长期坚守在火神山医院保障病理工作。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在负压移动实验室进行实验(2月24日摄)。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科研尖兵,向险前行
2月初,新冠肺炎病毒能否通过气溶胶传播,成为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为了尽快回应社会关切,研究员曹诚带队进入金银潭医院进行全方位气溶胶采样。
从机关工作区到物资仓储区,从门诊区到检验科,甚至是收治危重病人的ICU病房,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前)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ICU里紧张工作 (2月13日摄)。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在医院ICU病房,一名危重病人正在接受气管插管手术,专家们超近距离现场实时采集空气样本,获取了第一手气溶胶检测数据,为确定临床救治人员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提供了依据。
为使调研数据更具有普遍性,专家组扩大调研范围,又多次深入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以及各方舱医院开展采样调研,每次时间达6小时以上。
姜涛博士(左)和黎浩博士(右)在搭建的负压帐篷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1月31日摄)。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采样点位包括感染者的床头、散步通道、使用过的热水器、微波炉等,有时还需要趴在公厕旁才能对排泄物进行采样。” 军事医学专家组副组长、研究员曹务春说,想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他们顾不上这些,对一切毫无怨言。
为什么他们能忘我奉献、冲锋前行?因为他们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科研铁军”。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右)在搭建的负压帐篷实验室检查血清分离(3月26日摄)。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中国必须自主研发疫苗。”陈薇说。在武汉一线,她对疫苗研发总负责;回到后方战线,科研团队夜以继日,联合有关单位协同攻关。
“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推进疫苗药学、药效学等研究,快速完成疫苗设计、重组疫苗株构建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条件下生产制备……这是一场为了人类生命的赛跑,这是一场与病毒抢速度的鏖战,团队所有成员一路向前冲。
研究人员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一起在帐篷实验室苦战了100多天,习惯了超负荷工作,习惯了找个地方就“眯一会儿”,习惯了黑眼圈、掉头发……陈薇在这几个月时间里,生了许多白发,人也瘦了一大圈。
迟象阳博士(左)与张梦瑶博士(中)在负压帐篷实验室内开展抗体检测(3月23日摄)。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专家组全体成员把最热切的科研情怀融入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们坚信:“为了人民,一切值得!”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在实验室内为武汉加油鼓劲(5月12日摄)。新华社发(张振威 摄)
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启动Ⅰ期临床试验,成为首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冠疫苗。
4月12日,疫苗Ⅱ期临床试验启动,中国再次领跑。
8月11日,疫苗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如今,陈薇团队研制的新冠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境外有序开展。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专家们说这首《我和我的祖国》,将永远伴随他们的科研之路。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感受红色江山 2025年1月19日人民经济理论创始人崔士忠应中红网创始人、总编辑江山老师之邀,参加中红网举办的2025年第1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暨健康中国座谈会》;并现场颁发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