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培育生物医药新高地(高新区看创新③)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外景。
成都高新区供图
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成都高新区供图
生物医药国际平行实验室一角。
成都高新区供图
成都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缘何发展如此快速?请看记者的实地采访。
完善链条:
需求导向,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石怡没想到,才不到两年,公司就有这么大的变化。石怡是成都贝施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施美”)的总经理助理,该公司是专注口腔医疗产品研发的创业公司。
2017年9月,经过两年申请、筛选及专家答辩后,贝施美成功入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下简称“生物城”)。虽然享受到了生物城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当时石怡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还有不少顾虑。“我们准备入驻时,周边还是一片荒地。看不到规划图纸,连企业在哪儿安家都不知道。”
如今,三年过去了,贝施美团队从最初20多人发展壮大到150多人。“两年前,公司基本不用销售员,现在一批销售员在全国跑。今年上半年,虽然公司受到疫情影响,但目前两条生产线已满负荷运转,明年还要扩产、研发新品。”石怡兴奋地说。
石怡的信心,很大部分来自生物城越来越好的产业微生态。
医疗器械研发企业非常看重新产品的上市速度。2019年,贝施美研发的牙科种植体筹备开展临床试验。此前,公司从未开展过这类试验,仅找研究机构和筛选临床试验的研究者这两项工作,花了半年多时间还没个结果。
2018年,成都高新区成立了中西部首个省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联盟。该联盟聚集了四川省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资源,旨在解决药物研发中临床试验资源短缺的难题。受益于此,贝施美的临床研究进程大大提速。
“现在,这款产品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就能拿到Ⅲ类医疗器械批件。”石怡说。
梳理需求,补齐研发链条,是成都高新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举措。由于成都没有临床前药效评价基地,企业需带着产品、千里迢迢飞到上海等地评估药效。现在生物城里,临床前药物有效性评价平台正在加紧建设。
“未来,从靶点筛选、药物发现到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再到临床试验、中试放大等研发环节,高新区内都将会有服务平台。”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邓晖说,“我们的目标是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微生态。”
解决痛点:
超前布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在生物城见到邹强时,他正在生物医药国际平行实验室(以下简称“平行实验室”)和团队讨论方案。这位成都医学院的教授正在着手开发一种治疗白血病的生物药,该候选药物上市后有望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邹强介绍说,该候选药物开展临床试验需要用到CAR—T细胞生产线。要搭建这样一条生产线,单固定资产投入就要近3000万,这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负担不小。
正在邹强为此发愁时,平行实验室伸出了援手。
由成都高新区联合四川大学建设的平行实验室,面向国际前沿的生物治疗技术,建立了包括干细胞、细胞疫苗、CAR—T细胞、mRNA细胞等7大技术平台,拥有15条生产线,并对外开放共享。邹强在这里完成一个批次实验,14天只花了5万元。
生物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生物医药研发不确定性较大,平行实验室的建成解决了临床前到临床Ⅱ期阶段的研发痛点,鼓励企业做源头创新。
“CAR—T细胞生产线运行14天,成本测算是4.9万元。我们不为了赚钱,而是做公共服务。”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在平行实验室看到,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调试各条生产线。据介绍,平行实验室年底将全面投入运行,如今前来咨询、申请使用生产线的公司络绎不绝。未来,该实验室有望服务100个生物医药创新团队。
在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的冷冻实验室里,戴手套的研发人员打开一个冷库,从试剂盒中拿出一根小试管。这根试管里,有几百万种到上亿种小分子化合物。
据成都先导负责人介绍,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一个重要原因是需要化合物库做前期药物筛选。传统药物筛选方法将化合物一个个比对,完成一次筛选就得花几个月。瞄准这一痛点,成都先导建立了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库”平台——DNA编码化合物库,为新药研发提供“种子”。新的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大幅缩短了技术平台建立时间,显著降低了筛选成本。
目前成都先导的“种子库”中的化合物超过5000亿种,不久有望达到万亿种规模。与此同时,成都先导还挺进新药研发,他们研发的一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候选药物,已经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2018年,生物城启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项目。如今,这里培育创新策源地的努力正开花结果。邓晖介绍,截至目前,生物城在研新药品种72个,在研一类新药28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18个。
激活金融:
保险、基金齐发力,为企业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2018年,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类新药HC—1119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该试验需要在全球多地进行,不仅投入大,而且有一定风险。如何才能保障临床试验顺利进行?公司董事长陈元伟一度为此忧心忡忡。
“多亏了‘保险超市’,解了我的燃眉之急。”陈元伟说,他为HC—1119投保了药物临床试验责任险,直接撬动了商业保险保额超1.3亿元。
陈元伟说的“保险超市”,是成都高新区支持生物医药创新的首创举措。有了“保险超市”,不出高新区,企业就可以购买到在境外开展临床试验、在境外实施物流运输所需要的保险产品。
“新药研发风险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意外都可能拖累企业。这项保险产品可以说为企业研发兜了底。”邓晖说,“目前,通过125万元政策补贴,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撬动的商业保险保额超过3亿元。”
生物医药创新,离不开全生命周期、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此,主要针对早期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成都高新区在全国首创了BIO品种贷。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发起设立了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其中首支生物医药细分领域体外诊断基金不久前宣告成立。
供应链对生物医药产业举足轻重。如今,成都高新区依托蓉欧快铁等打造全球供应链,既增加了在国际生物医药供应节点的分量,也拉近了生物城与世界的距离。
如今,生物城名片在生物医药行业声名鹊起。“在美国波士顿、德国法兰克福,我跟当地研究者聊天,他们都知道中国西部有个BIO—TOWN(生物城)。”一位生物城的创业者对记者说。
两年前,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与合伙人创办的公司——非同生物落户生物城。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科恩伯格教授看中的是这里的创业环境,以及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长远规划。
为营造更适宜的创新创业环境,生物城内的国际医院正在建设,一座涵盖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国际学校也即将落成,风景宜人的永安湖森林公园已开门迎客……这块面积44平方公里、承载生物医药产业的热土,更显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全球领袖齐聚2025年达沃斯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据全球金丝结联盟达沃斯论坛现场消息,1月21日备受世界瞩目的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以“坚守多边主义,共建开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