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赡养老人调查:移民如何才能慰藉远方牵挂的心
深圳赡养老人调查:移民如何才能慰藉远方牵挂的心
|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城镇化进程势不可挡,人的流动更加便利,终究造就一批远离家乡,追求美好生活的城市移民。而在千里之外的故土,那里,还有移民的父母。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催化,让赡养老人尤其是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从道德约束上升到了法律层面。近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其中关于青年子女探望和问候老人的明确规定,引发持续热议。我们从尊重法律所希望达成的善意目标出发,选择深圳这样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进行调查,看看这里的人如何看待养老问题,他们在供给老年人精神需求方面有哪些尝试,有哪些期待?以及这座城市,能够为市民敬孝道做哪些保障?
1
深圳人如何看待父母养老?
独生女:照顾老人总是一块心病
“哎,你问得我心里好难受啊!”谈起父母的养老这个话题,80后女孩小媛(化名)倍感无奈,“现在我爹妈特想我回到他们身边,老催我回武汉去工作。”
在深圳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小媛是家里的独生女,老家在湖北孝感,父母都是公务员(微博),妈妈由于身体不好提早退休,爸爸今年也退休了。端午节的时候,小媛回了一趟老家陪父母过节,发现妈妈从春节到端午节的这三四个月里就瘦了16斤,“当时就觉得她的身体肯定是出了问题,但是这几个月她在电话中却从没有向我提起过。”小媛说。于是,她立即带着妈妈到武汉的医院检查,后诊断患有萎缩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听医生说萎缩性胃炎还比较严重,当时我心里就乱成了一团麻,不知道该在家陪妈妈治病还是接她过来好好照顾她。”
端午节后,小媛回到深圳,但是她没有心思好好上班,一直揪心妈妈的病和父母的养老问题。来深圳工作后,小媛一般一年回老家4次,平时一个星期打三四次电话,但是电话中父母常是报喜不报忧,更多的是担心在外的女儿,“其实我知道他们特别想念我,巴不得我天天在他们身边,相比有兄弟姐妹的父母,独生子女的爹妈对于子女那种情感上的依恋和渴求,不知道大多少倍啊。”
小媛本来想把父母接到深圳来照顾,但是老人的乡土观念特别重,不愿意离开老家,还希望她能回武汉去工作,这样父母和她就可以互相照顾。端午节回来后,小媛一直在纠结是回家工作,还是留在深圳,“要回家必须要放弃现在已经稳定的工作,但是想到两个老人孤孤单单在家没有人照顾,又恨不得立即辞职回老家去。”小媛无奈地说,“即便我留在深圳,老人的养老也会一直是一块心病。”
出租车司机:不能常回家却又没办法
来深圳18年的的士司机吴德松是家长的长子,妻子也来到深圳照顾他,儿子也从留守儿童成长为来深建设者,而70多岁的老母亲却还一直在老家留守着。而之所以放心让老母亲在家里留守,是因为家里还有弟弟和妹妹可以帮忙照顾,“这样我在深圳就可以多赚点钱照顾家里了。”吴德松说。
尽管如此,不能在身边照顾老母亲,吴德松还是感觉到很愧疚和不舒服。他告诉记者,他很早就当兵离开家里,父亲4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照顾整个家庭很不容易,“以前刚来深圳的时候,一年还会回去几次看望一下她,老人非常高兴,也很满意。”
但是,他现在只能在物质上满足老母亲的生活需求,而对老母亲生活上的精神需求却是缺失的,“平时一个月寄几百块给老母亲当作生活费,回家的时候给老人买点衣服和用的东西,其实她每次都会说不需要我们买东西,只要我们经常回家看看就可以了。”
而这一点却恰恰是吴徳松做不到的。近几年来,由于经济不景气,开的士的成本增加,他的收入也越来越低,除去房租和家庭开支,一个月的收入只能解决整个家庭的温饱问题。由于每天都要出车,不能请假替班,他现在很少回家去看望老母亲,“最近一次回家是今年春节的时候,儿子回家结婚才回去的,之前有10多年没有回家过过春节,也至少是两三年才回去一次,平时就给老人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近况。”吴德松说,“其实这对于一个长子来说,真的是很失职的,不是我不孝顺,是自己实在没有办法。”
公司员工:父母来深还是在老家,这是个问题
刘先生在深圳一家保险公司上班,来深圳已经6年时间,通过自己的打拼,他现在深圳已经买房结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说起养老,刘先生显得十分无奈。“我这个年龄,算是人生最忙碌的阶段了”,刘先生说,因为父母身体都不好,早早退休在家,而母亲忙忙碌碌一辈子,闲下来又没有别的爱好,总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她的那种孤独感和失落感,隔着电话也能感觉到”,刘先生说。
“我曾经想,等我的经济条件再好一些,就能多买一套房,将父母接来深圳住,但现在,我确实没有准备好”,刘先生向记者介绍,作为家中的独子,赡养老人是一个不容推卸的责任,而且他也愿意跟父母有更多交流。尽管深圳和湖南的距离不算太远,但忙忙碌碌的生活,让物理上的距离显得越发遥远。“上一次通电话,母亲说在家实在太寂寞了,感觉内心很空虚。挂完电话,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刘先生说,养老的问题现在让他感觉十分煎熬,接来深圳住,老人不习惯;父母在老家,两头跑又不切实际,“现在来看,还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2
深圳人如何解父母相思愁?
他,淘宝订单60%寄给父母
“出来工作后突然发现,能够陪父母的时间更短了。”王明是家里的独子,高中时期就已经离开家里,到另一个城市读书,以前还能每年的寒暑假回去待一段时间。大学毕业后,却被繁忙的工作缠身,加上公司的管理比较严,请假不容易,一年一次的年假常常因为要值班而无法休假。在深圳工作4年的时间里,王明只回家2次。
为了弥补不能回家多陪父母的缺憾,王明每周打一次电话给父母,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了解父母现在的生活状态,也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求。在王明的淘宝账号中,60%的订单都是寄往家里的。“平时不能陪他们,只能给他们买东西。”王明说。
“我觉得吧,关键是让父母感觉到,我需要他们,让他们继续训我,我就还是他们的孩子。”王明说,对于父母未来的养老问题,他希望接父母前来同住,“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不想让父母晚年孤独地度过”。
不过,王明也坦言,接父母同住的前提,是他能够买得起够大的房子。“回老家发展或许可以住家里,但是,这样一来,经济收入会大大减少,未来的生活也不好过”。王明心中有憧憬,却又被现实所限制。
他,创造条件与父母多处
在很多人看来,经济条件似乎是自己能满足父母精神需求的前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和父母一起住,或住在一个小区里,就能很方便照顾家人了。然而,能够在深圳买得起房子的钱方,也有自己的尴尬处境。
钱方在深圳已经成家5年了,小孩准备上小学,父母也刚刚退休。最近,他打算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接父母过来同住。然而,此举却遭到了妻子和父母的反对。由于妻子和他父母生活习惯不一样,小孩刚出生时,爷爷奶奶也过来带孩子,却常常和妻子闹矛盾,“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但是大家都感到不开心”。
除此之外,钱方的父母也很难适应深圳的生活。“他们的饮食习惯、语言文化、交际圈子都已经固定了,很难适应新环境。”钱方说,父母不肯来,他也不会强求。“以后有空就多带他们去旅游,或者多带小孩回家,总之,最根本的就是创造条件,多陪伴父母”。
他,与父母同住全家乐融融
张升的经历或许会让很多人羡慕,他把父母接来同住,一家人的关系也处得很和睦。张升告诉记者,接父母来深圳也是基于成本的考虑。“以前春节的时候,回一趟家就要花2万元,接他们过来的话,机票稍微便宜一点”。
6年前张升买房的时候,恰巧父母都退休了,他就把两位老人都接过来。在他看来,这是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父母刚退休的时候,交际圈子还没有固定下来,离开老家父母也能接受。此外,父母对深圳的气候和生活适应得很快,才来不久就认识了新朋友。更让张升欣慰的是,由于妻子也是北方人,和父母相处得也很好,少有矛盾和冲突。
“我从小就在一个大家庭长大,已经适应了家庭生活了,希望孩子也能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张升说,在这个大家庭里,每天晚上大家都能在一起聊天、娱乐,周末能一起出去玩,小孩的存在更是让父母也有了寄托。
3
深圳人尽孝心保障如何?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有探亲假,工资也会照发
在深圳某司法机关工作的邓君(化名)虽然老家远在西安,但一年里,她总能保证回去两三次,邓君坦言,这得益于该机关为员工所提供的保障和便利。邓君告诉记者,探亲假方面,该机关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执行,每4年她都可以请20天的探亲假,而且休假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收入,“工资会照发”。邓君表示,因为自己参加工作已经超过10年,所以每年她还有10天的公休假,“算上国庆、春节等假期,每年起码能够回去两三次。”
邓君还表示,虽然司法机关的工作比较繁忙,但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假期即使遇到一些特殊事务需要处理,也可以在家里完成,“对这些,单位都没有进行过多的限制”。在深圳某人民团体工作的李佳(化名)也表示,该机构执行探亲假的情况和政府部门的情况类似,除了时间上有保障外,工资也不会变少。不过也有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表示,虽然有探亲假,但由于自己刚刚参加工作不久,“不好请太多假。”
部分事业单位员工有假不敢请,私企基本没有探亲假
相比邓君和李佳的遭遇,同在深圳某事业单位上班的韩文(化名)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刚刚工作没几年的韩文目前仍是单身,所以每年都会有20天的探亲假。但韩文坦陈,参加工作好几年,自己一直未请过探亲假,“不是单位不批,只要递假条,不是工作任务特别繁重的时间段,都可以休假。”
既然有假,韩文为何不请?韩文告诉记者,根本原因在于“请不起”,韩文所供职的机构虽然仍是事业单位性质,但目前已经改制,走市场化道路,“我们的工资和工作量、绩效直接挂钩,如果请20天假,工资就一下子掉下去了,连基本开销都不够。别说请探亲假,女同事生孩子工资都没法保证。我每年5天的年休假也一直没有休过。”
“所以一般是国庆、春节这样的大假期才能回家看父母,但有时候也不能保证,一年最多回去一两次。”韩文表示。
相比韩文的遭遇,在私企从事法律工作的陈先生则表示,自己对于韩文是“羡慕嫉妒恨”,“有假为什么不请啊?可以多回家陪陪父母,少挣点钱也可以啊。”
陈先生表示,探亲假的规定目前只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执行,作为私营企业是不需要遵守的,“所以只有年休假可以请。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我每年的年休假都用来旅行。要是能多一些假期,就可以陪陪父母了。”
4
深圳人对父母养老有哪些期待?
放开父母随迁落户政策 有探亲假并报销交通费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许多深圳人是很年轻的时候就来到深圳工作和建立家庭,而父母还在内地生活,父母和子女长期处于“分居”状态,父母的养老问题如今也成为许多深圳人最头痛的难题。小媛说,为了能就近照顾父母,她近几年也一直在游说父母来深圳居住,除了父母念家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父母不能随子女在深圳落户,“不能落户,社保、医保都不能转到深圳,看病什么的很不方便,也让老人感觉到自己就是个外地人,在深圳住着也不安心。”她建议,深圳能放开父母随子女落户的政策,这样在内地退休的父母也可以把社保、工龄待遇随迁转到深圳,这样就能帮助解决很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问题。
而老家在农村的吴德松来则建议,公司每年有一个探亲假,并且报销探亲假的交通费用。“现在公司要求每天都必须出车,除非是自己出了车祸或者其他重大问题才允许请假,基本上是不能请假探亲的,来这个公司17年了,也从来没有享受过探亲假。”吴德松说,对于外来打工者来说,每次回家的交通费用也不少,如果公司能报销交通费用,或者报销一定的比例,也可以让打工者常回家看看。
5
深圳人“常回家看看”成本多少?
交通成本高连父母都反对
尽管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没有明确规定“常回家看看”的频率,但我们以一个老家在中部城市武汉的深圳市民为代表,看看他在探望父母上的成本有多少。目前,深圳往返武汉的普通列车,卧铺车厢中铺约为280元,直达高铁约500元。如果充分利用国家公共假期,按照一对夫妻每两个月回家探望一次的频率计算,一个家庭,每年探望父母的交通出行成本大约为12000元,这还是剔除交通接驳费用后的估算结果。如果一对夫妻的老家在东北,往返以飞机出行,探亲成本会超过2万元。记者调查发现,一个在深圳务工的普通家庭,在解决租房、吃饭等日常必要开支外,能够存上4000元已属不易。如果真正做到“常回家看看”,深圳移民的探亲过程,将成为生活中沉重的经济负担。事实上,对于不少经济状况并不乐观的家庭而言,家乡的老人也会明确反对子女长期往家里跑,因为“知道你们在外挣钱不容易”。
仅一成多上班族主动休探亲假
网络调查: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昨日,在深圳某门户网站进行的“把‘常回家看看’列为法律条款,你怎么看?”调查显示,参与的1000多份调查中,54%的人反对把“常回家看看”列为法律条款,认为此条款可操作性很值得怀疑,估计最后就是一纸空文。34%的人表示持支持态度,12%的人认为不好说。
你有做到常回家看看父母吗?只有一成的调查者表示现在是跟父母一起住,一成的人有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近一成的人没办法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平时也很少跟父母联系。剩下近七成的人,没有跟父母一起住,也没办法经常回家看望父母,但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联系。而在子女与父母交流沟通的事情中,45%的聊自己及家人的近况,39%是聊父母的近况。虽然大部分的人没有机会经常回家看看,但是调查也显示,有84%的家长希望孩子经常回家的,不希望的只占5%,其中有近一成的人尚不清楚父母的心思。
对于深圳大部分的上班族来说,有探亲假才有时间回家看看。调查显示,70%的人表示没有休过探亲假,因为“探亲假难申请,还要与奖金、年终奖什么的挂钩,探亲假基本是名存实亡”。17%的人有休过,但很少休,除非有天大的事情,一般都没有休探亲假。而主动休探亲假的只占了13%。采写:向雨航 张仁望 昌道励 杨磊 策划:吕冰冰 统筹 杨磊(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感受红色江山 2025年1月19日人民经济理论创始人崔士忠应中红网创始人、总编辑江山老师之邀,参加中红网举办的2025年第1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暨健康中国座谈会》;并现场颁发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