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的多赢效应
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意味着把全家人的个人账户资金汇拢到一个池子里集中使用,这既可确保用于就医的“医保”属性不变,也可有效规避医保资金沉淀,同时也不会带来“浪费”风险。职工医保制度还应从重点保大病、保住院向保小病、保门诊延伸,最终实现既保大也保小,住院和门诊保障相均衡等,以期充分发挥医保作用,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更多惠企利民;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措施,拓宽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将更多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单位缴费不再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等四个维度聚焦深化医改,增强职工基本医保互助共济保障功能。其中,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允许家庭成员共济,可用于支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费用,探索用于家属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等个人缴费,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而且能惠及更广大人群,并可延伸到更多与医保相关的领域,从而更好厚植医保初心。
相较此前对医保个人账户必须用于参保者本人的门诊看病和购药支出的硬性限制,此次决定给原有限制松绑,允许医保个人账户在家庭成员之间共济使用,契合了全国亿万参保人的福祉诉求。深度解析此举,其可望实现的多赢效应显而易见。
首先,“家庭共济”契合医保本质。医疗保险的本质特征就是参保者在患病时可以得到“互济”与“补偿”。虽然医保个人账户的设置初衷是要保障参保者本人的门诊看病和购药支出,但对于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在内的一家人来说,他们是血脉相连和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属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个“细胞单位”。将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同样符合“互济”精神,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医保体系,此举也并不构成任何伤害。
其次,“家庭共济”彰显医保公平。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尽管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医保归类,但因其医保标准和身体状况并不相同,这就导致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使用情况差别很大。多年来,大部分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大量结余,少部分年老、体弱人群的个人账户却入不敷出,个人负担沉重,实行“家庭共济”,可以有效调剂家庭成员个人账户之间的“贫富”差距,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医保公平。
再次,“家庭共济”有利于放大医保的健康保障功能。父母生病需要子女服侍,丈夫健康少不了妻子关心,每个人的健康都不可或缺,家庭成员间具有彼此照应、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血亲关联。现实中,大多数家庭的“钱袋子”都是有分有合,相互“交际”的情况并不鲜见,“一人住院、全家凑钱”很多情况下乃是常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职工个人账户上的资金让渡于家人使用,就是在间接保障自己的“健康”。
概言之,允许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意味着把全家人的个人账户资金汇拢到一个池子里集中使用,这既可确保用于就医的“医保”属性不变,也可有效规避医保资金沉淀,同时也不会带来“浪费”风险。
在此之前,国内已有多地就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进行了尝试探索。从实践效果看,此举也有利于推动优化就医行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措施,有利于激励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慢病和健康管理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健康。
从长远看,推动医保个人账户合理、高效、精准使用,还需要在管理上具有更宽的视野,采取更灵活有效的措施。为应对疾病谱变化、人口老龄化等新挑战,职工医保制度还应从重点保大病、保住院向保小病、保门诊延伸,最终实现既保大也保小,住院和门诊保障相均衡等,以期充分发挥医保作用,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4-2025中俄文化年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深入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期间确定的2024-2025为中俄文化年,2024年11月23日下午,在全俄公共组织俄罗斯总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