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红之后曹县归于平静 网红效应却已悄然改变了这里
曹县的后网红生活
爆红之后再探曹县,感受当地的快与慢
所谓网红,往往“红”得快,去得也快。即便是曹县也不例外,时间久了,有关它的话题和调侃也逐渐淡出了网络。
三个月后,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曾红极一时的县城探访,这里早已恢复了往昔平静。然而,网红效应带来的影响正在悄然改变着这座鲁西南小城。
网上当红娘
直播了将近3个小时,43岁的吴姐坐在手机屏幕前的小凳子上,不停扇着手里的折叠扇。上午11点多,天气又闷又热,为了照顾直播间的“宝宝”,她忍着没把一旁的风扇打开,噪声太大。
吴姐是一名网络红娘,牵了一上午线,她嗓子有点发哑,但还是很热情地招呼着直播间里的一位男嘉宾:“她为啥没收你的花?没事,姐再给你找个女嘉宾。”
直播时,吴姐扎着辫子,戴粉红框的眼镜,穿一条白条纹黑底的裙子,看上去利落又优雅。
相比之下,“直播间”有些寒酸——就在她的鞋店里。吴姐把手机架在一张小木桌上,背景是落了灰尘的鞋架和有些老气的鞋子。
“你们找我算是找对了,附近就我在直播。”吴姐的鞋店位于曹县南湖公园旁的老商贸城。这里曾是曹县最繁华的地带,但随着近些年曹县城区向北发展,北边新崛起的商圈分流了这里很大一部分人,再加上网购的冲击,鞋店生意大不如当年。尽管是周末,顾客还是少得可怜。
卖了十多年鞋,吴姐不舍得放弃。这里生意淡了,房租也降下来了,一年万把块钱,这样一来,小店还能赚点零花钱。况且,这里是她直播的大本营。
吴姐接触直播已有近三年时间。前些年电商直播带货风起,她也嗅到了商机,成了商贸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走到线上的人,直播卖鞋。尤其是去年疫情以来,直播成了她的主业。
边播边学。她买了书,上起网课。厚厚的笔记本见证了她的学习过程。账号该如何变现,做什么内容吸引粉丝,如何让用户记住你,她在笔记本里一一列出。
“想做一个真正的主播,你必须学会讲废话。”吴姐说,自己积累是一方面,嘴皮子也需要练。现在她能张口就来:“这又不是花三五千,不用考虑一下午,也不是买什么冰箱和冰柜,不用回家抱着老婆孩子开啥会,更不是买什么飞机跟大炮,不用向领导打报告,小钱舍得花,方便自然带回家……”
鞋没卖多少,身体却精疲力尽。今年5月份,曹县出圈,吴姐想抓住这波流量,开始玩起抖音,她花了55块钱,买了一个麦克风,能放音乐,也能唱歌,她也尝试过拍短视频,却没蹭到多少流量,这让她有点灰心。怎么才能有流量?她发现很多草根主播,为了吸引眼球,在地上打滚撒泼,她觉得自己做不来,另外,做主播节奏太紧张,得一直回应网友和调动情绪,让她很难应付,也没有再坚持。
她倒是非常喜欢现在的兼职,做网络红娘。这工作对她来说不仅是一份营生,也是一种爱好,打发无聊时间的同时,还能成人之美。“做这个不累,无非就是打打圆场,你喜欢哪个嘉宾,我把她拉来,你遇到什么困难了,我帮忙来解决。”
她每天直播7小时,有时候一天撮合好几对,有时一对也成不了,她觉得这样就很好。鞋店生意淡了,空闲时间正好做直播,收入不高,每月三四千,但县城消费也不高。“在县城压力要小一点。”吴姐有两个孩子,大的在成都读大学,小的正上高中,她早早就给孩子买好了房子,两套加起来一共一百万元出头。
解决了房子大事,吴姐觉得现在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当网络红娘,赚多赚少都无所谓。”
夜市一坐至少3小时
在曹县,走访多了,会发现很多人都像“吴姐”这样,喜欢县城里的慢节奏。再说起“北上广曹”的调侃时,南湖公园里看孩子的王先生会接上一句,“你们来晚了,这都多长时间的事了,当时央视都来采访啦。”
曹县恢复了平静,但有关曹县出圈的内容很容易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在县城一家烧烤店,四名曹县人喝完一轮啤酒就夸起了曹县:“曹县确实牛,你看咱这里啥没有?人家做电商卖汉服的,不比那在北京上海的混得好?” 当然,你也能在曹县听到“吐槽”的声音。公园里,几位老人说起曹县火了时,也会说几句,“网上太夸大了,这曹县红不红,得让老百姓得到好处才行。”
但谈到曹县这几年的发展,谈到曹县生活压力小的时候,当地人都比较认可,很多人表示,留在这里正是看中了县城的慢节奏生活,而有些年轻人则回到家乡,试图从这种慢生活里寻找生意。
天还没黑,县城清菏路边的夜市就陆续有店铺开张了。“太阳下山就是信号,酒杯一端咱就得干。”夜市一家名为“文武喝大排档”的标语格外引人注意。小摊老板是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正忙着烧烤。小伙名叫张乾坤,河南人,今年24岁。因为媳妇是曹县的,他觉得自己算是半个曹县人。
今年6月份之前,张乾坤和妻子还在郑州打工,他当厨师,妻子做些零工。曹县火了之后,他瞄准了这里的人气,和亲戚一起摆起夜摊。“河南那边喝,一般到不了太晚,咱这边一坐最少3个小时,能一直喝到凌晨四五点钟。”
夜市很热闹,但都是人家的摊子在卖货。一个月前,张乾坤刚开始摆摊就遇冷了,一晚上卖了一两百块钱,亏了三百多块。“想过这样的结果,倒也没灰心,别人能干,咱也能干。”坚持了一段时间,人气逐渐上来了,张乾坤说,现在一晚的营业额能达到两三千了。
生意变火爆,靠的不只是勤奋和手艺,还有自己的小诀窍。“吸引年轻人得有新意。”文武喝大排档,顾名思义,这里撸串喝酒分为武喝和文喝。张乾坤的亲戚谢颂文拿了三个杯子,依次从小到大排列好。“文喝是用最小的杯子,大概能装半瓶多啤酒;另外两个杯子是武喝,中号的能装一瓶,大号能装两瓶啤酒。”谢颂文称,“咱山东人都很豪爽,选武喝的比较多。”
张乾坤和妻子,两位20岁出头的年轻人能吃苦又肯干,天天从晚上7点多摆摊,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才回去。辛苦是手段,慢生活才是他们向往的节奏。在他们的摊位上,就写着这样一句话:“慢节奏的生活和慢慢的我”。
张乾坤从14岁初中毕业就开始出去打工,辗转去过上海、广州、北京、郑州等大城市,感受过城市的快节奏,始终没找到归属感。这次来到曹县,不只是被这里的人气吸引,也想感受一下县城的慢节奏生活。
虽然现在很辛苦,两人却没想过放弃,他们想为“文喝武喝”这个招牌积攒人气,为以后开店做准备,“希望能在这个县城立足。”
比大城市好赚钱
跟张乾坤有同样想法、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尤其是曹县出圈之后。“现在我们办公室每天都能接到十来个电话,想咨询这边的创业政策、创业环境,寻找一些创业场地。”曹县返乡创业办办公室主任王向彬明显感受到了这两年来,大家返乡的热情高了。2017年以来,曹县共有8.62万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03万家。
大家为啥想返乡?王向彬说,这跟曹县出圈不无关系,也跟当地扶持政策和创业环境有关,当然更多人看重的是这里有干事的氛围,无论你白手起家,还是带着资金来投资,在这里都能找到事干。
在外面闯荡了16年的王群决定把生意重心移到老家大集镇。大集镇是当地有名的电商小镇,曹县有名的汉服表演服主要从这里加工销售到全国。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十家店,有九家是干服饰的。
王群在青岛干进口生意,三年前,在大集镇盘了几个网店,开始卖表演服。“就是玩着干,主要精力还是在青岛。旺季的时候回来个20多天。”
王群说话干练,对生意有清晰的思路。以前在外地干,利润很高,但这几年,她越来越感觉大城市里的钱难赚了,利润薄了。“做生意你就得来回转变思路,不能觉得农村落后。农村商机比大城市好。这里的家庭作坊运作得好,一年赚五六十万甚至上百万也很正常,但要是在大城市,一年赚一百万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资本和管理成本。”
其实,王群此前也对家里的产业前景犹豫过,这让她至今很后悔。一次是2018年,当时她家的房子估价到了360万,“我应该把它卖了回来投演出服,当时害怕赔钱,房产比较保值,但是现在房子跌到320万。如果当时我拿100万来投资,现在得做多大!”
2020年,王群本想回家投产做大合唱等表演服装,“后来老家人劝我别撤回来,万一赔了怎么办?这也让我很后悔。”以至于今年“六一”,王群的店早早就卖断了货。“前段时间和老家的人吃饭,他们动辄说这个挣了一百万,那个挣了两百万,我又动心了,把重心移过来还不晚。”
在外闯荡这么多年,今年王群第一次在家里待这么久——50多天,她看好家乡的表演服产业。“之前干的时候,很多人说,这个行业早就饱和了,但回过头再看,依然很火爆,未来几年应该也没问题,父母都比较重视素质教育,孩子表演、穿个汉服,都舍得投资。”
王群的信心还来自家乡的产业基础和干事氛围。“老家人有生意理念,干劲很足。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在做演出服这一行,没有一个闲人。在曹县真要俯下身子,认准一行,研究明白了,都能赚到钱,都有黄金在等着。”这些年,当地演出服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从选料、裁剪,到成品,足不出镇。
“这边家庭作坊还比较多,管理等各方面还需要提升。我们在外面这么多年,经历比较丰富,在生意模式、管理上还是有优势的。”这次回来,王群做了很细致的考察。“必须摸清了,不是说这款好,我就仿制,要找到这款为什么火爆的点,创造更好的款式。”
目前,王群已经做了六七款表演服,她说还要不停地投入、更新,“以后每个月都回来,希望把它做大。”
把杠子馍卖到全国
“六一”表演服的销售旺季已经过去,大集镇的商户来不及休息,又开始了下一轮备货。如果疫情防控形势比较好,今年国庆节、元旦,还会迎来一波表演服销售高峰。大集镇代表了曹县的一种快节奏生活,“没时间留给你偷懒,你不做,生意就是人家的。”
最近,大集镇的范群英开始着手扩大杠子馍的生产规模。200平米的生产小车间已没法满足网上订单。“有个聊城的客户,一天都能要几千斤杠子馍。”
范群英今年44岁,他已经做了25年以上的馒头了。下午两点,他和妻子刚把170多单的货发出去。他从17岁就开始做馒头,早起晚睡,特别累,“只是为了谋生,无奈选择了这个。”那时他打死也想不到会把自家的馒头卖向全国。
范群英曾在外面漂泊了8年,河北、宁夏、广东都跑过。这些年的漂泊让他觉得,在外边永远只能挣个零花钱,不能挣大钱。2016年,范群英返乡,在镇上开了家馍店。一个馒头小店,怎么能把馒头卖到全国?这是范群英想都不敢想的事。大集镇到处都是做电商的,四五年前,范群英就想,要是能通过网络把馒头卖到全国就好了。2019年前后,他在一家平台上搜了一下,突然发现馒头也能网购了,“我就放心地开始着手做这个事了。”
“我这个年纪,以前没接触过网络,不会干就得问,咋办证件,怎么上传,都是别人指点,也走了不少弯路。”刚开始做,范群英先从别人店里买了一单,“看看什么模式,它的规格多大,用啥包装的,这些都是学过来的。”
2019年年底,范群英的网上杠子馍店开业了,第一天只有一两个单,“一个星期后,订单就上来了,这是我第一次尝到触网的惊喜。”开馒头店不大用客服,顾客觉得好吃就买,不好吃就罢,平时范群英做馒头,妻子下单发货,俩人还能应付得来。
今年五月份,曹县火出圈的时候,范群英还不知道,是女儿看到后提醒他,“爸爸,曹县火了,你知道吗?我说因为啥火了,她说你别管因为啥,你在咱家店名前加上‘曹县’两个字就行。”另外,不断闻名而来的外地媒体也提醒范群英,曹县出圈了,“一天都能招待十几波。”
眼下,范群英的网店一年营业额有130多万,每年能卖出上百万个馒头。生意越做越好,店面很快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我这个店在镇上条件算很好了,但是要做大,就必须做到规模化、标准化。这样你就有资质跟人家合作,走进商超了。”
范群英要把规模扩大到1000平米,做直播带货。“现在参观渠道、直播间、品尝间都规划好了,到时候全过程都透明。”在考察过程中,范群英发现有些店馒头口感一般,销量却很好,“人家会运营,我们俩都不会,走上正轨以后,有了运营团队,我们的销量就不一样了。”
如今,范群英已经实现了梦想,通过电商把馒头销往了全国,现在他又不满足于仅把馒头卖出去,而是有了更长远的目标,想通过加盟等形式把店面开向全国,做出自己的品牌。
火烧夫妻的出圈梦
曹县出圈到底给当地人带来了什么?短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变化,就像很难有人注意到吴姐从带货直播变成了网络红娘,清菏路夜市上多了一个文喝武喝店,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这里的人。正如曹县有爱云仓创始人兼总经理李字雷所说的,曹县火了,圈子里的人经常探讨,怎么用好这波流量,思考行业怎么发展。
有爱云仓是曹县一个仓储式的直播基地,仓库就是直播间,主播们都集中在这个开放空间带货。今年5月8日,直播基地开业正好赶上了曹县爆火。直播间也都打上了曹县标签,蹭上了这一波流量红利。
三个多月过去了,再次来到这里,仓库衣服已经换上了秋冬款,中午仓库有些闷热,一排排货架之间,挤满了主播,很多人卖货卖得热火朝天,连风扇也顾不上吹了。“最初只有十来个人,现在每天得有三四十人在线直播。”李字雷说。
放眼望去,这里的主播男女老少都有,都来自方圆百十公里,有的喜欢给人带货,有人把它当成职业,但无论什么动机,直播基地都对他们敞开了大门,培训免费,吃住免费,货卖完再结账,不用担心自己压货,卖多少赚多少的钱。李字雷说,最初他只是单打独斗,后来发现,想要做成规模就要抱团发展,争取更大的优势资源,开放式的仓储直播就这么开业了。
5月份以来,来当地参观考察的团多了起来,李字雷创办的直播基地也成了必须打卡的地方。很多县区对这种模式都很感兴趣,邀请李字雷去开分仓。
交流多了,李字雷对直播基地的下一步方向也有了思路。毕竟这里不是杭州的九堡,直播带货链条已非常成熟,这里也没有头部主播,多是草根。眼下云仓卖的都是品牌尾货,以高性价比来吸引客户,以货品来提升主播的流量。
“主播来来去去换了很多,能坚持下来的,每天最少也有两三百元收入。”同样,直播基地也有了一定起色,原来每个月换一批货,现在五天就得进一批货。“流量带起来后,肯定要做一些新品。”李字雷说,毕竟曹县服饰产业有优势,后期要逐渐进些当地的新品,把曹县品牌卖出去。
曹县出圈,给李字雷带来了一次审视自己的机会。而对于大集镇的“火烧夫妻”来说,他们因为曹县出圈也成了当地的“大网红”。
在大集镇中心的商业街区,做火烧、卷饼的陈丽和丈夫每天都来出摊。在这里干了五六年,他们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出圈。五月份,各地媒体奔向曹县大集镇,大家的焦点都在表演服、汉服,如果不出意外,很难有人发现这对做火烧的夫妻。
那就自己推销自己。一天上午,陈丽等来了这样的机会,当媒体镜头拍摄曹县闹市的时候,46岁的陈丽热情地招起了手,拉记者聊了起来。有关他们的报道不久发了出来,陈丽和丈夫边摆摊做火烧,边直播的事也传开了,不少人知道了他们的网名“火烧夫妻”。
陈丽至今还会说起这件事,这给他们的小摊带来了人气和生意,更重要的是,这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表演,喜欢站在镜头前面,人越多越好。我要拍抖音,那个动作、表演、表情得带出来。”
陈丽的丈夫是个稍微内敛的人。他笑着评价陈丽:“用咱农村话说就是脸皮厚。”开始他不愿意拍,后来在媳妇的“逼迫”之下,经历了几次早上还在被窝里就被拉起来拍段子的事后,他现在也放开了。俩人配合拍的段子倒也能得到上千人点赞。
“你看这个是安徽的大主播,上百万粉丝,都关注我了。你们也帮忙多给我宣传宣传。”陈丽爽朗地说。被媒体报道后,俩人琢磨着,以后可以边直播边做饼,两不误。“现在俺这个网不行,没法播,急死人了,得想办法把网弄好。”
路边的人支起了招,“你可以用那种移动的WiFi盒子。”“那个得多少钱,贵不贵?”陈丽热切地咨询起来。
临近傍晚,大集镇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大家忙活了一天,开始享受一下慢生活的节奏了。大街小巷烟火气十足,“火烧夫妻”顾不得再闲聊,低头忙活起来。
(责任编辑:本台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世界和平 健康中国”2025春 2025年1月10日,由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主办的“世界和平 健康中国”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演播大厅圆满录制成功。本次春节联欢晚会旨在通过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世界和平 健康中国”2025春节联欢晚会在京录制
-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在山东潍坊市落地合作
- ・第五届《国乐飘香》春晚圆满成功录制以“传承·创新”绽
- ・凝心聚力·梦想启航 汇诚智远新年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 ・灵蛇献瑞 盛世欢歌----2025春晚综艺专场成功举
- ・新年·新愿·新程”——2025年《诵读中国》春节特别
-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与山东省贸促会共谋合作新机遇
- ・《凝聚杏林力量,弘扬中医文化》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20
- ・2025年《让世界听到草原的声音》春节联欢晚会播出预
- ・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主席一行到访巴拿马驻上海领事馆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