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仅靠“出圈”是不够的
不久前,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在众多海内外佳片中,“传统文化”元素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和《京剧搜孤救孤》两部传统艺术题材影片出现在了展映名单上。令人欣喜的是,两部传统戏曲题材影片不仅上座率颇高,还在口碑上收获众多年轻观众好评,成为传统文化“出圈”又一例证。
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不少相关题材的作品、节目成功“出圈”,吸粉无数。从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中秋奇妙夜》到三星堆出土文物引发高度关注,从各地定期举办汉服文化节等国风活动再到各种文博文创产品成为网红受人追捧,国风、国潮早已不再是小众圈子的喜好,而已然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
当然,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出圈”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复兴走深、走实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与探索。
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国风题材意外“破圈”的背后是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必然趋势。五千年华夏文明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并将到2025年全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大国策提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趋势更是时代使命。
但目前来看,依然有很多人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很多优秀的传统艺术现场门可罗雀,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无人问津,亟待更多的有心人去发现和传播。传承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是要让“流量”成为引子,借助这些IP和网红的力量进一步跟进做好持续性的普及宣传,吸引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去深入了解自身民族文化体系中的瑰宝,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长久活力。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能只看一时一刻,只有整体系统的研究和推广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同时,传承传统文化也要注意甄别精华与糟粕,要坚决反对“女德”等传统糟粕借由复兴名义死灰复燃。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全面“复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优秀”的限定绝不能省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杜绝封建糟粕改头换面卷土重来,另一方面也要反对一些人对传统文化囫囵吞枣、粗制滥造的行为,谨防其滥用流量误导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多地开展民俗文化活动,用传统的方式解锁了中秋假期。而在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不少地方也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国风主题活动和艺术演出,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已成为了很多人的假期打卡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靠偶尔的“出圈”,只有让更多优质的艺术和内容走到大众身边,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是长远之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三分钟!首医研究生带你走进学术盛 11月13日下午,首都医科大学2024年研究生三分钟学术演讲比赛决赛在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举行。本次比赛由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思想工作部主办,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