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早教的五点根本区别
说起西方的儿童教育,最早给我们的印象是“松”,孩子没压力,随便玩。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在国内不堪重负的孩子和家长来到了西方。但是到了这里之后,发现原来西方早教可绝对不就是仅仅一个松字能涵盖的,甚至说,宽松的表面之下有太多我们过去不曾了解的秘密。
本图片来源CFP
自从女儿几年前开始在加拿大上幼儿园开始,到最近几个月儿子上亲子班、幼儿园,我对加拿大的早教一步一步地了解。了解越多,感觉区别越大。加拿大和中国的早教少有五点根本性的区别:
第一,孩子的主体地位问题。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孩子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他就是什么。而西方教育的理论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的胚胎,自己发展,他什么时间做什么,完全是她自己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正是因为这个大前提的不同,国内的早教方式更多的是重视填鸭,知识成了早教的主体,孩子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而已。而西方的教育,整体上把孩子看成一个个不一样的个体,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取决于他自己是不是准备好了,所以西方早教对于孩子在什么阶段必须达到什么水平没有硬性的要求,只是一个参照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内的早教热衷于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西方幼儿园都是一对一的独立点评。
第二,孩子和大人的关系问题。这个区别实际上根源在于第一点,是因为对孩子地位问题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中国早教既然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那么谁来画?自然是成人了,不是老师就是家长。所以国内的孩子很早就“被教”各种大人认为他这个年龄应该会的东西。不但被教,还要有成果,所以才有各种各样的证书横行于世。而西方早教认为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大人的作用永远是在孩子的身后,在他准备好的时候你才出现,给他提供他所需要的素材和帮助。而同样是学东西,西方的教法更宽松,比如舞蹈的压腿,同龄的别的孩子行了你不行,这很正常。等你准备好了就行了,不必一定靠外力强制你达到别人能够达到的状态。这样的方式从小时候来讲,看似孩子的水平不如中国高,但是保护了孩子的热情,也符合他的内在规律,所以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是国外的孩子越走越远。而我们的孩子即使走得远的,有些是家长压迫和强制的结果,孩子的兴趣大大挫伤。
第三,孩子的独立性问题。正因为西方教育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那么从小,孩子就有义务让自己独立起来。要想独立,必须具备一些条件。比如说,体魄--所以西方的孩子很小所进行的基本都是体育方面的训练,游泳/滑冰/滑雪/体操等等,作为普通人,不但从小开始,而且水平还都相当地高。在这些方面有特长的人,再后来的生活工作中也都相当地受尊重。再比如说,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孩子就要负担自己的生活自理,还要为你所在的集体承担一定的责任。西方教育有很多生存类的训练,都是训练这些能力。还比如,团队合作--只能自己管理自己还是一个低级的独立。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要和别人打交道、让别人接纳你、喜欢你、给你机会,这样你才能生活得更好。从这一点上,西方早教不像我们中国这样把个人的智力因素看得那么重,相反,从幼儿园、学前班开始,尊重、分享、合作、关爱都是他们必须的功课。如果这些功课做得不好,孩子会有受处罚的危险。而孩子功课不好、作业没完成,在西方都不算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四,孩子的学习方法问题。西方教育认为,既然孩子是独立的,那现实生活中的所有资源就都应该为他的独立性服务。怎样做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当然是自己动手体验。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孩子们特别多地被带到大自然中去,用自己的手去感受自然界的东西。用自己的眼睛去直接发现问题,而不是通过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同时,阅读是培养人独立思考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所以,西方最近十几年大大加强了对全民阅读习惯培养的投入。从小开始,不留作业、不做试卷,就是要求每天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时间。我们老祖宗说得的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现行的中国教育体系下有逐渐消失的趋势,反而是西方早教体现的更深刻彻底。
第五,孩子的归属感问题。西方教育非常看重集体(community)这个概念。从小开始,从小处开始,为最小的集体作贡献,从中获得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在他们的教育中,你成为什么样的大人物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为他人服务,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enjoy life 最重要。加拿大也为孩子树立榜样,但是他们的榜样是谁?一位身患绝症被截肢的小伙子,拖着一条假肢步行为癌症基金筹款募捐,最终足迹遍布大半个加拿大,终于在募集了大量资金后离开人世,这是他们的民族英雄。
记得前段时间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被各大网站争相转载。当主持人问他获得今天的成功哪段经历最重要?他的回答是:在幼儿园的经历最重要,在那里,我学会了亲近大自然、学会了不说谎话、和别人分享,这些都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看似需要无限高智商的诺贝尔奖,获奖者恰恰没有觉得智商是最重要的。
有人说,成年的问题源自于童年。目前如此多的大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这,算不算是教育的成功?如果不算,我们的早教是不是要做些反思呢?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龙影业株式会社代表团访问中国国际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4月18日上午,龙影业株式会社代表姜亮旭(KANG YANG WOOK)、制片人朴英民(FRANK PARK)、奥美高财团权东日副会长等人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龙影业株式会社代表团访问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
- ・2025第四届中国·邱县食品博览会圆满举办
- ・数字人民币全球化布局与中国自贸区升级战略-2025
- ・加纳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国际中文日”活动
- ・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 ・“魅力中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联合国中文日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大型公益合唱汇启
- ・深圳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专访集团董事长闫立金:展望中马数字经济合作新愿景
- ・丝路集团董事长出席“2025年未来网络安全峰会(FO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