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是所有人共同的语言
中国的打工群体,在西方媒体以及国内的大量打工文学作品里,往往是被视为受压榨的一方。很多文章都在计算,工人要工作多久,赚来的钱才够买一件他们自己制作的产品,比如,有人统计,一个初级组装生产线的工人,组装一台iPhone手机,要倾其2个半月的工资才够买上一台。
华裔女作家张彤禾(Leslie T. Chang)说,这是个冷冰冰的数字,就像在谈论随时可能被替换掉的微小手机零件,似乎谈论的不是一个人,也是某些人带有优越感的惯性“怜悯”。“我们总对工厂女工感到内疚……这是一种比较自恋的想法,认为是我们的力量在操控地球另一端的年轻人走进血汗工厂……事实上,中国工人不是被我们对iPod的渴望驱逐进工厂的。他们自己选择进入工厂,去赚钱,去学习新的技能,以及看看这个世界。”
她觉得,事情应该没那么简单。如果都像新闻上写的那样,中国就不会有一亿五千万人愿意离开家乡进城工作。为此,2004年,张彤禾第一次进入东莞,花了三年时间,跟踪采访调查,与两位年轻的工厂女孩吕清敏、伍春明成为好友,写出了《打工女孩》(Factory Girls),这本书今年3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中文简体版。
在跟踪采访中,她发现很少有女工会真正关心自己工厂生产的产品是什么,或者能否买得起她参与生产的iPhone手机或者Coach包。她听到更多的是——这个月赚了多少钱?我什么时候准备嫁人?应该跳槽还是留在同一个工厂?我需要多少钱才够买辆车、买房子,或足以送我的孩子上好的小学?她在那个地方学了什么技能,如何被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快问快答
K:是什么促使你写《打工女孩》?
C: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的那些女孩有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我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但我更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在东莞这个遍布工厂的城市,我是个外人,但我遇到的每个人也都一样。我想,正是这种共同的身份,让我们相互敞开了心扉。
K:你在书中记录的事情都发生在十年前,现在回头来看,会不会过时?
C:我承认,迁移流动这个趋势会有一点改变,但是十年过去了,基本上有一个概念还是没有变,就是大家都想从农村出来,到城市找工作、扎根生活。可能以前大家一窝蜂都往沿海城市跑,但现在像一些内地城市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些省的农村人口就会去离家较近的城市打工。但无论如何,从农村到城市,仍然是最主要的流向,也给很多人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K:美国的年轻打工者情况和中国比,有什么不同?
C:在美国,住农村的人已经很少了。通常住在农村的人也不会想要去城市。这点跟中国很不同,中国住在农村的,并不是因为自我选择,而是由出生地决定,如果你给他一个机会出来,他肯定想出来。但是美国的情况不一样,住乡村是自己个人的选择,你如果给他一个好的机会住纽约,他都不一定愿意去。
K:有人说你对中国打工群体想得太乐观了,文中反映的女孩生活最后结局都很不错。是不是样本选择有问题?
C:我一开始想写两个女孩,就想找具有典型特征的,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没有受太多教育,家里条件也不好,这两个女孩都符合这个要求。当然,她们很开朗,有向上的精神。其实在东莞,我见过的大部分人都很精彩。她们在流水线上工作,因为学了点东西,然后转去做行政或者业务。向上的精神,在东莞这个地方特别浓。其实我写的两个女孩也没有真正成功,只能说她们的生活比从前要精彩丰富了很多。比如刚出来她只是想要多赚点钱,帮助爸爸妈妈,但是到后来,她开始思考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快乐、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生活。她能想那么多,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成功!
K:那有没有碰到反面并不乐观的例子?
C:当然有!很多来城市的女孩,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就“漂”走消失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失败!你在城里漂,找不到目标,最后失去了方向,或者再回农村,对她们就是失败!因为这个时代已经让她们失去了回到土地的选择,社会不需要她们回去种地。我觉得农村年轻人真正回到传统农耕是非常难的。
K: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农村女孩最关心的问题是自己该如何改变?
C:我觉得一个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努力工作,就已经在改变了,出走,就是改变的第一步!只是她们自己没有意识到,或者说她们潜意识还想改变更多。中国现在普遍有一个状况,每个人身上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但往往自己意识不到。如果你回头看十年前的你,或者十年前的中国,肯定会吓一大跳。
K:你觉得吸引农村女孩到城市的改变驱动力是什么?
C: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工者大部分是因为家里真的没有钱,无法生活下去,她们就出来了。但是现在农村的状况好了,不太可能饿到没饭吃。她们缺少的是机会,又多少读过一些书,但家里没有活是适合干的,所以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就梦想去城市发展。这不再是一个探险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逻辑里很正常的做法。城市,在一个农村人眼里,代表希望、梦想、发展、繁荣。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2024-2025中俄文化年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深入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期间确定的2024-2025为中俄文化年,2024年11月23日下午,在全俄公共组织俄罗斯总统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