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保护、挖掘、发展花朝文化的倡议书在京发布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近日,由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香文化促进会、云南民族大学香文化研究院、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北京民俗博物馆、福建省天然香文化协会联合发布的弘扬、保护、挖掘、发展花朝文化的倡议书在京发布。
倡议书内容如下: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传承中华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要求和奋斗目标。
花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厚重的民族情感。花朝文化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天象观测和历法知识,与儒释道三教文化休戚相关,《淮南子·天文训》提及女夷是掌管百谷和草木的天神,成为最早的花神;后来道教的花姑和佛教的迦叶也被奉为花神,明朝时期道家就有“百花神”之说;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花朝节”记载,俗称“百花生日”或“花神节”;至清代中期,杨柳青年画开始出现“花神”组画,以唐宋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确定花神,与十二月令花一一对应,其中的传说和故事更是浪漫风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服饰等均沉淀着博大精深的花朝文化,然而,目前对于花朝文化还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弘扬花朝文化瑰宝、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现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一、共同构建花朝文化史料研究平台。薪火相传,盛世兴花,花朝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辉煌史诗。系统性收集、整理、挖掘有关花朝文化的相关史料和实物,建立中国花朝文化史料档案和数据库,为梳理、总结、研究花朝文化的历史渊源、民俗风情、艺术形式等提供史料支撑,是重构中国花朝文化发展史的基础性、战略性文化工程。
二、共同搭建花朝文化传承展示舞台。文化赋能,科技加持,花朝文化的传承创新,是一部延续文脉的文化大戏。系统研究和有序推进花朝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本土化、国际化大保护视野,制定整体性大保护策略;建设花(朝)文化博物馆和孪生数字博物馆,通过实物展陈相关文物、文献、艺术品等与多媒体、AI、数字视频等现代技术相结合,虚实辉映,互通有无,建成花朝文化科普教育、展览展示、学术交流、文化创新、互动体验的重要平台,不断提升花朝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共同创建花朝文化协同工作专班。九层高台,起于垒土,花朝文化的持续发展,是一场乘势而上的接续奋斗。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支持由北京香文化促进会等单位牵头组建“花朝文化工作委员会”,团结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和其他进步力量,不断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共同促进中国花朝文化繁荣及其事业高质量发展。
弘扬、保护、挖掘、传承、发展花朝文化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是拉力赛,也是接力跑,需要我们群策群力、共襄盛举。让我们切实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努力奋斗,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百集访谈录《健康大讲堂》----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通过代谢活动获取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细胞的功能包括代谢、免疫、修复和再生等。这些功能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细胞的健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