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际化何时开始最合适?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08-20 11:13:32

      3岁的小朋友,除了普通话、粤语、英语外,幼儿园读完后还会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碰到这样的“外语神童”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日前,佛山一家新成立的国际幼儿园负责人却说,培养“外语神童”没有问题,该国际班和现有的幼儿园双语班不同,除了中文、英语为主流教学语言外,还安排专门的西班牙语教师以分流的形式带领幼儿小组学习,从而使得“幼儿能够满怀信心和能力以中文、英语和西班牙语进行交谈和沟通”。目前该幼儿园正在进行招生,吸引了众多家长前去报名。
  据了解,虽然这类培养“外语神童”的幼儿园还为数不多,但是以“双语”教学为主的国际幼儿园,在珠江三角洲触目可见。在今天,出国留学已经成为挡不住的浪潮,国际化教育在国内不断升温,随着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的先后开办,国际教育似乎已蔚然成风。基础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的需求。不仅高中国际班的需求大大增加,普通幼儿园国际班也让众多家长趋之若鹜。
  在广州,我们却看到,在办得红红火火的国际幼儿园之后,似乎孩子的国际化教育嘎然而止。许多从国际幼儿园毕业后的孩子,大多数进入公办学校,由于义务教育的特殊性,国际教育大部分都中断了。升入高中,学生为了出国留学直接就读高中的国际班,既要过英语大关,又要巩固基础知识,还要做课外实践活动,学业压力比高考还大。这些学生从国内高考走向“洋高考”,造成的后果是许多学生考上了国外大学,却因长期应试教育与国际不接轨,“留不住”而回到国内。
  基础教育国际化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否是“禁区”?中国基础教育如何国际化?而收费高昂民办国际学校鱼龙混杂究竟该如何选择?为此记者与三位教育专家面对面进行了采访。
  ■主持
  ■嘉宾
  ◎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旅美教育家聂爱军
  ◎国家教育部原副总督学、国家民办教育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郭福昌
  ◎IB(国际文凭组织)评审和培训员杜文泉
  目前的教育国际化是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
  南方日报:中国义务教育初中小学阶段在国际教育方面是“禁区”吗?
  聂爱军:中国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其实应该划分为两个层次: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就目前来看,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教育,他们开办的国际班基本上都停留在高中阶段,而小学与初中由于尚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完成基础教育规定的硬性指标,可以说在这个阶段办国际教育是一个禁区。
  南方日报: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如何?
  聂爱军:可以用“乱象丛生”这四个字加以概括,其一,除了针对外籍和港澳台籍开办的国际学校外,目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少之又少。有些所谓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其实并未取得任何国际教学的办学资质,他们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英语特色和外教教学上,而这不等同于国际化。
  其二,即便是部分采用国际课程体系的国际学校国际班,其目的仍然是为了让学生应对考试,而不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情怀、国际素养的个体,这实际上是国际教育被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
  南方日报:为何说,目前的教育国际化是被应试教育“异化”的产物?
  聂爱军: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国际教育,据调查,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随着家长学历的普遍提高和视野的拓宽,许多广州家长在中国基础教育之外对国际教育提出了要求,然而,对于国际化的认识他们仅局限于出国留学、英语教学、外教授课这三个层次上。英语教学和外教绝不等于国际化。一些教育机构不负责任的宣传,误导了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化的发展。
  南方日报:您觉得基础教育国际化该有怎样的思路?
  聂爱军:我对基础教育国际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在整合东西方教育的基础上,它率先跨越“禁区”,让国际教育从义务教育阶段、甚至是学前开始。这方面北京、上海已有不少学校开始做了,但广州还很少。
  南方日报:广州基础教育国际化离北京和上海有多远?
  聂爱军: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首都北京已有一二十年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外国人办的国际学校到后来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陆续开办起国际班,北京的国际教育无论从历史、层次、种类、参与人数以及办学成就上来看,都远远领先于广州。而广州开办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历史仅仅局限于近几年,不仅同北京、上海差距很大,相较于同省的深圳也有一定的距离。

    执行好素质教育 与国际接轨无障碍
  南方日报:国际教育能否跨越“禁区”从义务阶段开始?
  郭福昌:如果把素质教育执行到位,国际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存在“禁区”的,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差别,素质教育的国际化恰好代表了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在于今天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成了走过场的形式。
  南方日报:您认为素质教育与国际教育一脉相承?
  郭福昌:是的,将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知识点和国际课程融合,这听起来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并不处于黑与白、是与非、好与坏的对立面,反之,二者之间有许多交叉、重合、统一的地方。
  中国现在的教育方针对素质教育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三是能够培养学生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四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五是培养学生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其实和国际教育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南方日报:您觉得推行素质教育十多年来,是否有学校与国际教育接轨?
  郭福昌:其实我在广州考察就看到这样的学校,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开始,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聚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导入国际课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构建“全人体系”,让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而其每天与外教开放式交流,每周安排实践活动,每周安排设计技术课程(有专门的课室),每月走进社区服务,每个学期出省进行综合实践,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等模式则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遗憾的是这种学校还太少了。
  南方日报:现在大多数人把国际教育仅看成外语的学习,专家们却认为是一种误区?
  杜文泉:是的,国际化教育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种手段,但不是目的,国际化教育的目的是以语言为工具更好地交流沟通,达到了解外国文化的目的。我理解基础教育国际化就是基于全球的素质教育下对学习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从而达到与国际的接轨。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真正按素质教育理念来实施,然后加强语言教育,就不存在任何“禁区”的。
  南方日报:你认为作为西方教育认可的IB课程与国内提倡的素质教育有没有两样?
  杜文泉:IB课程的理论基础就是西方教育学提倡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一个人需要多方面的能力,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突破某一方面。课程就是按照这个要求来设计,如果达标了就可以成为上大学的重要依据。现在英美各国名校都承认该课程的,实践证明IB课程合格的学生,在上大学后都发展不错。我看国内提出素质教育的内容与IB课程要求各种能力基本吻合。如果搞好了素质教育,其实就与基础教育国际化接轨了。

     用“三环原理”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国际化
  南方日报:义务教育阶段能否实现中西教育合璧?
  杜文泉:我认为用“三环原理”可以突破的双语交互使用和教学交流。从更高层面上看,双语教育是整个学校的文化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框架性政策。第三个环是对孩子进行“双综能力”的培养。“双综能力”是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如果对中西教育作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教育类似于西医,分学科、分专业、分领域进行教学,专业知识很扎实,理论建构很完整,但缺乏对整体学科交叉教学和整合教学的关注。西方教育在中小幼阶段更多强调整体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行寻找答案,判断答案的真伪,对结果进行反思总结,这一类教学模式,恰恰像中医。
  “三环原理”最重要的是三个环的交集部分,“三环原理”要求三个环互为依存,互不偏废,均衡发展,确保孩子不仅关注短期的升学考虑,同时关注中长期甚至一生的发展的奠基,这个培养模式不是基于孩子出国的需要,是基于人的一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和素质需求。
  南方日报:您认为家长愿意接受“三环原理”?
  杜文泉:是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国际化之所以发展受限,其实还源于中国家长既对国际教育有要求,又希望孩子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既对中国传统教育抱有幻想又希望尝试国际教育;既希望孩子将来能出国留学,又不舍得放弃中考、高考。“三环原理”的创新性提出,正好解决了家长们的这些难题。
  南方日报:中西方文化的兼顾是否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杜文泉:如果以探究式课程下重组中国义务教育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他们会比传统教育下的学生更轻松、快乐地成长。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将两种课程体系机械地叠加,而是打通其中的重叠处,按照探究式课程的要求,将义务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打乱、重组,并研发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标准和课程体系。
  南方日报:您能否举例说明?
  杜文泉:比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我是谁”这个跨学科主题时,为了解自己的情况,会涉及很多数学的知识,例如身高的读数、体重的读数,包括身体的成长所带来的数字变化;语文知识,学习有关自己的课文、写有关自己的小短文;英语知识,身体各个部位的英文单词,如何用英文表达自己。这些都是一年级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此外,通过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们还将掌握化学知识,身体微量元素的多少等;生物知识,生物进化和人体的生理构造等以及美术知识、体育知识等贯穿,从而完成了中西教育的无缝融合。

    选择国际学校应注重口碑、师资和硬件
  南方日报:广州民办国际学校有什么样类型的?
  杜文泉:广州国际教育的学校有三种情况,一种纯粹的国际学校,这种学校完全使用国外教材,只招收外籍人士子女;第二种国际学校也主要使用国外课程体系,但会增加一些中国元素课程;第三种则是所谓的走“双轨制”的学校,这些学校基本上使用国内人教版教材,同步国内教育的同时,也会开设一些所谓的特色国外课程,有的学校则是另外开设类似的国际课程班、国际超常班来实现这样的教育。
  南方日报:基础教育阶段究竟选择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国际学校?
  杜文泉:中国和外国的教育体系哪个更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适不适合在小学时就选择国际教育,这主要取决于家长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面临负担比较重的学业压力,对孩子充满信心,为其日后做了留学规划。同时,家庭又有经济能力,选择那种课程体系得到境外教育体系认可的国际学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在这其中最怕的是“虎头蛇尾”,如果家长还没有充分想好,让孩子从小上国际学校,但后面又因为种种原因想进入国内学校的话,可能会遇到孩子成绩跟不上等问题。所以家长要充分考虑清楚。
  南方日报:您建议家长最好选择什么样的学校?
  杜文泉:选择国际学校、国际班,经济水平是道坎,选择这些国际学校以及国际班,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水平是否能够负担。收费主要是因为师资设备投入,有些学校外教是主力,除了语文课和个别科目由中国老师任教外,其余全部是外教。而给他们开的工资是和国外基本一样的,那这个成本肯定高,而且需要引进原版的外国书籍以及教具、实现小班化教学。这类学校可能教学效果最好。而所谓的“双轨制”、开设国际班进行国际教育的学校费用相对会便宜些。
  南方日报:我看那些“双轨制”、开设国际班学校费用也不会便宜很多。
  杜文泉:确实,国际学校费用都不斐。因为成本在那里。如果让外教参与到每个学科中,这样的外教不仅仅是懂语言就行了,还要有其他学科知识,所以工资就较高。看一所国际学校好不好,要看他外教的数量,另外还要看中方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否中西合璧。因为中国的老师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并不了解国际化教育理论,我每年都要按IB课程要求为广州各大国际学校培训中方教师,这方面投入得多的学校,一般质量都不会差。但人力资源成本高了自然就贵。
  南方日报:在国际学校是不是和一些家长想象的那样无学习压力?
  杜文泉:学生也会有考试以及家庭作业。只不过家庭作业不多,形式也会多样一些。老师会为孩子设计比较有趣味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不知不觉中记忆,还会设置一些长期的作业,比如让孩子先上网搜索了解有哪些爬行类动物、选择自己喜欢的介绍以及做一些服装,第三天交作业展示。在此过程中,既锻炼孩子做计划、上网搜索做研究、报告的能力,也通过游戏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小学阶段比较强调孩子身心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主要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而初中阶段就是学习方法的培养,好的国际学校,你要看它初中阶段的教育理念是否是能力素养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的训练。
  南方日报:除了看学校外教数量和中方老师是否经过西方课程培训外,还应该注重哪些方面?
  杜文泉:不能只关注外教人数,口碑很重要。在选择学校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一些学校也有可能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这时只能是看学校的口碑,以及找曾经或正在此学校就读的学生或学生家长了解。家长不要光看学校有多少外教,还要看这些外教有无资质,教学水平怎样,学校是否舍得为教育投入等等,当然一般的家庭鉴定这些可能有一定难度,家庭可以请一些教育工作者或专业人士帮忙参谋、把关。
  南方日报:很多人认为硬件非常重要,但我总觉得每个学校硬件好像都差不多?
  杜文泉: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条件都不错,但是你仔细观察教室的设备设施就会发现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按国外学校要求的学习中心理论来配备教室设备,你就会看到,教室里不仅有多种图书,每人一台的电脑,还有墙壁上是展示学习的成果和探讨的内容。有的国际学校甚至按学科特点来布置教室,学生在各种氛围的教室中流动上课。
  小班化教育也非常重要,IB课程规定,一个班级不能超过26个学生。只有小规模的班级每个学生才能得到能力的更好挖掘,才能培养学生开朗、活泼、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以及团队精神、动手能力、责任心、爱心等,这些在成功路上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记者刘茜 实习生 向婉莹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