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事件引反思:中国幼儿教育需更多“关爱”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2-10-31 11:30:15

 

  新华网合肥10月30日电(记者蔡敏、杨丁淼)近期连续曝出的幼儿园教师向儿童施暴事件,引发中国社会深刻反思幼儿教育事业亟需更多关爱,加大扶持填补幼教资源空缺,改变学前教育观念,甚至引虐童罪入刑法等呼声渐高。

  近日,山西女童被老师“打70多个巴掌”的事件尚未平息,又传出浙江温岭女教师将孩子“揪耳朵离地”“扔入垃圾桶”等照片。接连两起虐童事件让中国社会忧心忡忡。

  在安徽省合肥市一所幼儿园门口,孩子家长杜松康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在外地上班,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但是最近的事件让他决定每个周末回来看看孩子。

  杜松康说:“网络曝光的是我们能看到的,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想到可能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罪恶正在发生,不由地感到后怕。”

  合肥市金星幼儿园园长李华表示,此类事件发生,首先是师德教育的缺失。这一点上教育主管部门的督查、幼儿园管理者的责任心至关重要。

  “园长如果从老师入职到教学过程中的考查严格把关的话,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干这项工作,‘爱孩子’是前提,而这种爱是能够在日常教学中看出来的,对孩子的热情回应,给孩子的拥抱……这些细节,都可以掌握一个老师的品行。目前很多投资集团看中了幼教市场这块大蛋糕开始办幼儿园,但对师德培养难免参差不齐。”李华说。

  虐童事件更引发人们反思中国公共幼教资源的匮乏。

  山西太原涉事幼儿园没有办学资质,温岭幼儿园的虐童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在中国,目前这样的“黑户”幼儿园和“无证上岗”的教师不在少数。一边是民办幼儿园爆发式增长下管理不到位,另一边是公办幼儿园供不应求的无奈格局。

  随机采访中国幼儿的家长,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公办幼儿园,因为它经费充足、硬件好、师资条件好。但是把孩子送进数量有限的公办幼儿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长期从事幼教工作、不愿提及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很多民办幼儿园,老师没有编制,前几年连劳动合同都不签,说被开除就被开除。相当一部分人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元,甚至还没有保姆收入高。

  “目前,幼师可以说是最需要人才却最留不住人才的岗位,要求老师会弹、会跳、会写、会画,但是收入却和付出不成正比,长此以往,越是有能力的人越不会在这个领域干很久。园方招人标准也只能随之降低。”她说。

  长期关注留守儿童研究的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指出,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入园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中很多人都在“黑户”幼儿园上学。

  “如果教育资源长期得不到平衡,行政监管经常缺位,法制的阳光照射不到,缺少教育公平的幼教体系内就有可能产生虐童行为。”王开玉说。

  还有舆论指出,一些虐童现象的产生也反映出应试教育指挥棒下,中国学前教育过于功利。

  据了解,山西老师“打70多个耳光”的直接原因竟只是孩子做不出一道算术题。在中国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情绪下,农村地区中小学体罚现象更为普遍,有的家长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才”的荒诞逻辑,甚至嘱咐老师,“孩子不听话就打,都是为了孩子好”。

  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超前教育受到家长们的追捧也是幼儿园出现体罚现象的温床。

  王开玉认为,中国学前教育必须尽早摆脱“应试”影响,加强对生命尊重和敬畏的教育。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并从职业规范、法律与制度层面解决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政府则要加大投入,保障和提高幼师的收入待遇。

  此外,据了解,中国禁止虐待儿童的法律规定很多,但是对于什么是虐待儿童法律定性却不清晰,很多人不知道虐待儿童的边界。

  法律界人士呼吁,中国刑法应尽快增设独立的虐待儿童罪罪名,放宽虐待儿童的入罪标准,将没有造成死伤但是性质恶劣的虐童行为予以犯罪化。

  “如何尽快从过失中深刻反思,并找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才能回应人们的质疑和期待。”王开玉说。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