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国步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国步伐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二
创造伟业,是人类书写历史的方式,也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2011年,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里程碑。
尽管百年梦想已成现实,但中国人对义务教育的期待和追求并没有止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如何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依然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命题。
问题的价值在于激发理念,而理念的价值在于指引行动。党的十六大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逐渐上升为改革共识,由此产生改变现实的巨大力量。
均衡是一个方向,确立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
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在打响“普九”最后一场攻坚战时,也迫切需要回答一些新问题:“普九”之后,义务教育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发展目标是什么?
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是关系国家未来的战略性思考: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对公平抱有极大期待,而教育发展存在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另一方面,世界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追求普及之上的均衡。
办好每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教育的福祉,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将“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次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升为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想。
短短3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从部门决策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此后,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
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教育部2006年6月在成都、2009年11月在邯郸先后召开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法定责任。”
2010年7月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缩小教育发展校际、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具体思路和办法。
由于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国家确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2011年3月和7月,教育部分别与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根据“一省一案”原则,各地确定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承诺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还与各地市或县、市、区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同推进机制,有效落实了各级政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法定职责。
根据教育部与各地签署的备忘录,到2015年,我国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为了如期实现预定目标,国务院不久前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责任。这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为义务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注入了强大动力。
均衡是一个过程,逐步改变基础教育发展面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理念到行动,始终方向明确、步履坚定,走出一条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的发展道路。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国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民心工程——
2001年至2005年,实施两期“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约430亿元,全国纳入危房改造的中小学超过6万所,基本消除了当时存在的中小学危房。
2004年至2007年,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工程项目覆盖中西部950多个县,满足了200万名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197万名学生的寄宿需求;投入110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通过配备卫星教学收视系统、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环境。
2007年,启动“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3年中投入120亿元,重点支持6000多所农村初中改善宿舍、食堂和厕所等生活设施。
2009年,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程实施3年多来,平均每年有1亿平方米的高质量校舍竣工……
这些堪载史册的“国字号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地缩小了义务教育的区域、城乡以及校际差距。“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一样漂亮”,这是在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动人景象!
与此同时,国家逐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4年,针对西部困难家庭学生推行“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7年,免除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用;2008年,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同时要求各地对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免除学杂费和借读费。
“学校漂亮了,上学免费了!”一句简单的感慨,传达了亿万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感受,也成为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佳注解。
但这远不是均衡发展的全部内涵。在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国家自2006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以及“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显著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能带出一个好班级。当数十万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扎根农村学校,他们就是推动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前线、最坚实、最持久的力量。
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也激发了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领先的江苏早在2007年就提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要做到“六个一样”: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截至目前,全省77个县(市、区)通过了江苏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的评估验收,义务教育总体实现基本均衡。
辽宁省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重点取消“校中校”,改造城区薄弱学校,建设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校校通;实行城乡划分大学区,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定期交流,实施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本科生计划。
新疆则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区、州、县及项目学校“四级联动”工作格局。现在,通过有线电视、卫星数据广播和互联网三条链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传输,全区中小学都可以从“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库”获取资源。
均衡是一种价值,科学指引基础教育改革之路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年多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步入深水区的基础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明确解决哪些问题,更需要确定应该秉持何种价值以及如何体现该价值。
在谈及“择校热”、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重等难题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一个结合点,抓住了均衡,也就抓住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和义务教育的质量。
显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个行动过程,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因为它包含了公平、公正的社会需求,是一把无处不在的“尺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均衡发展是一次深刻变革,它必然涉及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必然存在重重障碍与阻力。
以“择校热”现象为例,近年来,通过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动县域内教师校长合理流动、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优化学校资源配置等办法,一些地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些地方尚未根本好转,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触及既有利益格局。
江苏盐城曾是一个择校成风的城市,2010年,盐城市委、市政府狠下决心治理择校,以行政力推的方式清理“国有民办”改制学校,同时开始科学划分施教区。盐城市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多次承诺“不打招呼,不批条子”,并对各级党政机关下了死命令:不得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递条子。不到3年,盐城基本实现“零择校”目标,成为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没有“条子生”和“缴费择校生”的城市。
真正有效的改革,往往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不是简单地剔除“问题”。面对名校、优质学校存在的现实,不少地方出现了“削峰填谷”还是“填谷扬峰”的争论。对此,教育部明确表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是要千校一面,而是要在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鼓励各个学校办出特色、风格,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促均衡、在均衡中促发展。
北京、杭州、沈阳、温州等地先后推行集团化办学,以名校带动弱校,在保持各校特色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集团内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效地推进了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如果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实现师资均衡就是最艰难的挑战,也是最关键的发力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少地方先行先试,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湖北一直在探索建立农村教师队伍补充、培训、交流、保障和评价新机制。从今年开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进教师,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省里设立农村义务教育教师专项编制;录用教师的工资由省级财政统一承担。
针对农村教师紧缺难题,福建有了“五个一批”,即通过师范院校培养一批“一专多能”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一批、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和“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计划”补充一批、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培训一批、采取“走教”一批等形式,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今年教师节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教师工作大会,并发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等方面全面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教育是一国之基,而义务教育则是教育之基。从梦想到现实,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朝气蓬勃;从普及到均衡,中国义务教育在追赶世界义务教育发展步伐的同时,也筑起了这个伟大民族走向振兴的坚实根基。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中国石化工程研究会代表团到访慕尼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据德国金丝结中心消息,2024年11月下旬中国石化工程研究会代表团一行到访德国慕尼黑市进行参观与学习,与德方相关部门、企业等开展了多种类型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