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人士看全面深化改革:公平,让信心释放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3-11-13 10:21:43
【十八大一年来】

  改变,如期而至。“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如是明确。不久前,教育部公布的多个省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察反馈意见显示:学校基本达到了评估标准,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改革,没有止境。电子学籍全国联网,北京中高考改革先行试水,“史上最严减负令”触动神经……

  国兴重教。从免费义务教育到提高生均经费,从保障留守儿童的入学到万众期盼的“异地高考”,从修缮中小学校舍到配置先进教学设施,从增加困难群体考生的入学机会到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一点点铺就的公平、均衡之路,正在悄然改变中国教育的面貌。

  创新,让教育更均衡

  10月25日上午,在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梅冲小学的“在线课堂”上,14名小学生正跟随10多公里外实验小学教师金明学唱“小鸡的一家”。金老师在电视的那头弹琴、演唱,孩子们在这头载歌载舞,梅冲小学教师李荣春则在一旁辅助教学,一会儿为孩子们递上话筒,一会儿为孩子们拿出打击乐器。

  一名孩子在安徽省合肥市高刘镇高刘学区乡村学校少年宫美术班里向老师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金明告诉记者:“以前的梅冲小学开不出音乐课,现在通过‘在线课堂’,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镇的音乐教学资源。”

  “在线课堂”,正在安徽迅速推广。“以前家长争相把孩子送往中心小学,现在有了‘在线课堂’,很多家长乐于让孩子留下来了。”李荣春告诉记者。

  看着今天的山西平遥岳壁三中,人们已想象不出它先前的落寞。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70%外流,在校学生仅170多人。

  “现在学生回来了,老师们笑了,学校里有了生气,教室里有了书声。省级示范高中平遥一中录取人数从2009年以前的零增加到36人,还有61人被市级示范高中平遥二中录取。”岳壁三中校长张明星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晋中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提高质量等方式促进教育均衡、公平,特别是办好农村教育,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话语坚定。

  有学上,免费学,上好学,刻下的是两个字:公平。而教育公平,正是一个人感受社会的起点。

  变革,使课堂更精彩

  今年6月底,众多媒体将目光投向陕西西安,中考中首次出现了综合素质考试科目,考试成绩的50%记入中考总成绩。

  也是在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阐明了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和评价要求。新的评价内容和指标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既关注共同基础,又关注兴趣特长;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益。

  “教师摒弃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观固有的‘分数’‘应试’‘填鸭’‘相同’关键词,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审美’‘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是当务之急。”有着20多年校长经历的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唐盛昌心情迫切。

  同样的教室,会有怎样的不同?

  “老师讲得精彩,怎么换不来学生的精彩?哪里出了问题?”正是追寻着这个问题,广东深圳新安中学教师吴泓走出了语文教育的新路。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也是真诚的阅读者,之后你们再提出问题。学问学问,是你们来问,最后还得你们自己来学。”开课之初,吴泓就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再单纯教书,在和学生的对话中也是一个受教者,那是学习者的喜悦。

  在考试的日子里,北京崇文小学的体育馆成了游园大世界,灯谜悬挂、积木在地、奖品诱人,自己选择、自己取舍。一年级学生于静涵和妈妈相视而笑,击掌示意——“耶!”

  “以这种形式进行一年级学生学业展,就是指导教师、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设宽松的支持性环境,而不是仅用分数作为衡量标准。‘乐考’就是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对学习生活、校园生活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动力。”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表示。

  “如果说,过去10年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设计与思想发动,那么,新的课程改革将更多地仰赖于‘自下而上’的广大教师作为‘草根改革’的课堂创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说。

  魄力,让改革抵人心

  各地高考加分项目不断“瘦身”,加分乱象得以清理;北京中高考率先出台改革方案,英语分值降低、增加优质高中学位供给、减少特长生入学比例——拒绝观望的魄力,让改革直抵人心。

  “这释放出三方面信号:一是‘以生为本’,给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权;二是立足全局宏观调控,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三是减压增效,加强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

  “考试招生综合改革的推进,既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也需要基于全局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以及坚持不懈扎实推进的智慧和作为,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做出‘攻坚战’的努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高校,从民意到舆论,都在向着有利于推进这一改革大局的方向努力。”于涵如是说。

  知难而进,不容迟疑。

  异地高考前路艰辛,但探索不曾止步。6月7日,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如期进行。今年是“异地高考”开放的第一年,数据显示,约有4500名考生“异地高考”。根据《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首次有非京籍考生参加。

  “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是破冰之举,为广大在京随迁子女考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在北京报考高职院校。同时,这也意味着后续政策会不断跟进,以后随迁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准备或参加考试。”北京丰台二中副校长陈维贤表示。

  “‘异地高考’涉及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制度、高考招生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的调整,是跨区域、跨领域、跨部委的综合性改革,只有加强统筹研究和协同改革,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深知其中艰难。(光明日报记者靳晓燕晋浩天)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