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被变革与守旧撕扯 纸媒走下坡路出路何在
最后一次采访、最后一次编前会、最后一次拼版……2013年12月31日,经历了最后的5个小时,《新闻晚报》成为过去时。
这是上海报业集团自成立以来,第一张休刊的报纸,它的命运,引发公众对传统媒体生死存亡的探讨。而就在这张报纸休刊的几天前,一场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现状的讨论已经开始。
2013年岁末,在由正知书院主办的2013首届传播创新峰会上,数十位传播界及企业界人士聚在一处,以“大时代,小时代——传播剧变期的彷徨与应对”为主题,探讨传播趋势。
“2013年互联网广告投放规模已经超过了纸媒,全国40%的报刊亭已经不存在了。”活动开始时,主持人王凯如是说。王凯所依据的,是一份由正知书院制作的2013年度传播报告。
在这样一个时代,作为“瞭望者”的传播业,正经历着变革:传统媒体式微,新媒体突起,自媒体绽放,不断冲击甚至颠覆着传播业的形态及思维,变革与守旧不断拉锯。
说起传统媒体式微,其表现之一,就是看纸质书、读传统报纸的人越来越少。更令人失落的是,“2013年,传统媒体人的‘逃亡’规模很大,而且鲜有反向‘逃亡’的例子。”在《中国周刊》总编辑朱学东眼中,人才流向就是行业兴衰的一个重要指标。
纸媒在走下坡路,出路何在?《IT经理世界》的出版人黎争认为,在恐慌之前,首先要明白,互联网究竟如何颠覆了传统媒体。他说:“第一,它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原来只要做好内容,有发行就能换来广告。现在,这个商业模式难以持续。第二,整个纸媒的运营管理体系被颠覆。大部分传统媒体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1980年代,没办法跟现在的互联网公司的管理体系比。”
黎争认为,面对现状,传统媒体的从业者需要有两种变化,首先,心态要变化,用危机感替代恐惧感。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时,恐惧只会令人惊慌失措。他举例说:“几年前第一波APP冲击的时候,很多媒体在做APP,但是多数是盲目的。”其次,要以用户替代自我。“早期,纸媒从业者的生产体系是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为标准的,但互联网却逼迫媒体人必须以用户需要的方式去创造内容,这个难度更大。”
面对中国传统媒体的危机,有人问道:“中国现在注册的报纸有两三千种,如果让它们处于真正的‘市场’中,有多少还能存活下来?”
问号之下,大家给出的答案是: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永远都是制胜的法宝。虽然纸媒不能再回到巅峰,但更多人表示,对于新闻本身来讲,这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商业价值》的发行人刘湘明说:“在过去,一篇文章发表后,你并不知道它是被人阅读了,还是被直接扔到了废纸篓。但现在有了新媒体手段,一切都可以量化了。我们的杂志改版,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看在移动客户端上,什么样的文章被看得最多。”刘湘明认为,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内容调整有帮助。
博融文化投资总裁朱德付持同一观点。作为一个曾经在传统媒体工作多年的媒体人,他不无伤感:“我们这一代媒体人,曾经在大变革时代里尽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中国传统媒体人的基本生态,使它有了荣誉。尽管现在没有了,但这只是一种告别,告别的是形式、是辉煌和光荣。仍要坚守的核心,是内容以及新闻使命。”
(责任编辑:张黎姣)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什么是文化? 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时,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