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5年全面实现目标 四川走出特色"两基"路
5年“普初”,10年“普九”,10年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历时25年攻坚克难,四川不仅全面实现“两基”,而且在全国首创“9+3”免费教育计划等——
四川走出特色“两基”路
12月17日,四川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两基”目标,标志着四川基础教育实现重大历史性跨越,具有里程碑意义。
25年的“两基”之路,换来一座座教学楼拔地而起,孩子们的梦想在宽敞校园里放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省接受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总结会上,人们难掩激动,会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感受到四川义务教育的巨变”
“耳闻目睹四川‘两基’工作的辉煌成就,深切感受到四川义务教育的历史巨变。”国家教育督导团检查组组长刘仲说。
自1986年起,我省开始实施“两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5年“普初”,10年“普九”,10年民族地区“两基”攻坚,历时25年攻坚克难。虽遭遇汶川特大地震,但四川强力推进教育灾后重建,使地震灾区学校面貌一新。
分赴9个市州,深入10个县(市、区)及所辖22个乡镇、57所学校督导检查,国检组一路走来,发现处处都是“两基”坚实的脚印和丰硕的成果。
“民族地区孩子们能住上这么好的宿舍,真是不容易!”走进盐源县梅雨中学整洁、温馨的学生宿舍,捏捏摆放在床头的被褥、毛毯,目睹配备齐全的饮水机、脸盆、水壶,国检组专家们对凉山州及盐源县大力发展民族寄宿制教育、实现民族学校的规范化管理等举措大加赞赏。
在汶川县,看着汶川中学漂亮的校舍和浓郁的校园文化,国检组专家们说得最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几个字。
国检组专家们一致认为,在地方经济不很发达、人口较多的现状下,广安市、邻水县的“两基”工作呈现“五大亮点”:教师培训与队伍质量有保障、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化、现代教育手段利用率高、留守儿童帮扶力度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有特色。
富顺县特殊教育学校有残疾儿童100余名,看到新修的教学楼、塑胶操场和干净明亮的学生食堂,国检组专家感到十分欣慰。聋生三年级班正在上数学课,任课教师介绍说,她会手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没有障碍。
走出有四川特色的“两基”之路
我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2008年又遭遇特大地震,“两基”之路每一步走得都不轻松。全省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团结奋斗,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两基”之路,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任务。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整体谋划,全面部署,依法落实“两基”责任,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攻坚合力。为夯实“两基”物质基础,各级政府依法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大力实施各项义务教育工程。
民族教育大发展——实施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和“两基”攻坚计划,让民族地区学校建设整体实现“一无两有”(即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木制课桌凳),民族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19.83%提高到100%。四川在全国首创的“9+3”免费教育计划,进一步深化巩固了民族地区“两基”成果。
控辍保学有实招——阿坝州推行“6+3”办学模式,将所辖牧区县小学毕业生分送到汶川县等4所中学就读。就读学生除享受一次性700元生活设备购置费外,还享受每学年800元交通补助费和每月300元生活补助,开辟出双语教学新途径。
均衡发展有创新——成都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资源配置为核心、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的,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联动发展战略;德阳市旌阳区建立城乡学校合作共建机制,通过城乡教师“手拉手”结对子,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队伍建设有保障——米易县修建11万平方米教师园区,为全县900余名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难题,新建改造农村学校教室周转房872套,缓解农村教师住房难。
素质教育有亮点——南溪区实施“国学南溪”工程,编印12本国学启蒙教材,创编《三字经》校园舞、《千字文》徒手操,开设国学课,举行“诵读经典,淳化道德”等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学素养大幅提升。
扫盲教育有方法——江油市采用移动教室、大棚课堂等方式,把学文化和学技术结合起来,每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万人次。培训的农民每人每年增收4000元左右。
25年“两基”路
第一阶段
1986年至1990年,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第二阶段
1991年至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到2000年底,全省181个县(市、区)中,134个县(市、区)实现“两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3.9%。
2000年,省委省政府启动《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
2001年至2010年,实施“两基”攻坚,实现“两基”人口全覆盖
2004-2007年,国家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我省42个县被列为攻坚县,省政府完善了“两基”攻坚实施规划,确定2010年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2010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规定指标内,如期实现“两基”攻坚规划目标。
四川民族地区教育落后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51个民族县(市)全面实现“普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增加31万人,“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80个百分点,新建、扩建学校总建筑面积达47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在灾后教育恢复重建中,我省按照“坚持科学重建、振兴四川教育”总体要求,强力推进教育灾后重建工作。
目前,全省142个受灾县需恢复重建学校已竣工8283所,占99.52%。
“两基”主要指标
1.普及程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7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1.48%,在校生辍学率分别为0.1%和0.53%。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8.63%、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7.31%,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0.41%,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79%。
2.教师队伍。小学和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2001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校长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比例等指标,均达规定标准。
3.办学条件。小学和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为5.32平方米、7.31平方米,小学和初中生均图书分别为15.5册和25.4册。小学、初中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基本配齐。中小学D级危房已全部拆除。
4.教育经费。2008年至2010年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2年以后教职工工资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5.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课程标准基本开齐各门课程。全省小学、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达规定标准。
6.扫盲工作。2005年,全省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目前,青壮年非文盲率、脱盲人员巩固率等指标均达规定标准。
义务教育主要指标
与2000年相比,我省义务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大幅提升。
普通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提高13.56个百分点。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13个百分点。
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提高2.63平方米。
小学、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是2000年的9.1倍和8倍,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42倍和32倍。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中国石化工程研究会代表团到访慕尼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据德国金丝结中心消息,2024年11月下旬中国石化工程研究会代表团一行到访德国慕尼黑市进行参观与学习,与德方相关部门、企业等开展了多种类型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