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观察:“报”将永存 纸或有变
“作为内容的新闻报道,将永远存在。作为传播介质的纸张,可能发生变化。“报”不是因“纸”而生,也不会因“纸”而歇。
新闻人,无论是报人、广播人、电视人,还是网络人,做出最优秀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任务。成功的传播者,一定既是优秀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善于利用新型传播介质的高超融合者”
报纸的生死问题,新闻界已经热议多年。去年岁末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之后,决定停办新闻晚报。全国报界感同身受,报纸的生死问题终于由议论变为现实,由外国进入中国。虽然停办新闻晚报只是一个报业集团避免内部竞争的决定。
其实,报纸之为物,可以一拆为二:报与纸。报即新闻报道,是内容;纸即承载内容的介质,是渠道。不管传播技术如何发展,传播介质——渠道如何变化,报,即新闻报道的内容将永远存在,永远需要。而纸,即传播介质、传播渠道,则一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变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传播技术的进步史。而每一次传播技术的进步,都深刻地影响着、甚至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结绳记事太过久远,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已经难以寻迹。
目前有实物可考的最早传播介质,当推甲骨。用甲骨记文,彻底改变了口口相传的传播内容易变性和传播范围狭小性。甲骨文改变人类社会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是今人难以想象的。
此后,竹简记书、纸张发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乃至于电波、视频、激光照排、网络传播等等,传播介质或者说传播渠道,不断推陈出新,或者新旧并存,但是传播的内容,特别是优秀的内容,却一仍其旧,永远流传。如孔夫子的《论语》,最早记于竹简,但是即使在网络时代,论语仍然一字不改,照样流行,甚至解读论语,都成了一门时髦的学问。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必需品。至于承载新闻报道的介质是纸张、是电波、是视频,还是网络,可以另论。比如竹简,虽然承载过中华文明的经典《论语》,但是今天人们已经不可能拿着竹简去阅读了,除非作为工艺品去欣赏。同样,线装书也已经成为一种带有艺术品性质的存在,不再是承载内容的常规介质。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作为内容的新闻报道,将永远存在。作为传播介质的纸张,可能发生变化。“报”不是因“纸”而生,也不会因“纸”而歇。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社会联系的越来越紧密、社会文明的越来越进步,人类社会对新闻报道的内容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即使是最新的传播介质,网络,也有固定终端与移动终端之分,移动终端还有手机与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机之不同。传播形式则有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等。技术发展的趋势表明,传播介质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更迭正方兴未艾,突飞猛进,将永无止境。
与此相应的另一个问题,新闻传播业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
一些相信新媒体万能的人,主张内容为王已经过时,渠道为王正当其时。
从传播的角度讲,内容永远是第一位,渠道是为内容服务的。传播技术的创新,有利于把内容传播得更快、更广、更远。传播技术发展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最新最佳的传播渠道,都只是决定如何把内容传播出去,而渠道中流的是清泉、是浊水还是污水,则是由水质——内容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渠道可以是金,内容永远为王。
网络的优势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互动强、链接广。但是,优势其实也可能是劣势。传播快使得真假混杂,泥沙俱下;容量大使得人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去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强大的互动性则使信息的确定性难以存在,对信息的分析解读矛盾杂乱。这就需要职业新闻人对信息进行选择、核实和解读。选择社会广泛关注或者应该关注而尚未关注的信息,这就是进行议程设置。核实信息的真假,以建立网络时代极其稀缺的公信力。解读信息内在的、背后的、隐含的意味,这就是进行舆论引导。这种选择、核实和解读的工作,任何个人都难以胜任,需要专业的团队才能承担。谁的选择能够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谁的核实能够做到准确无误,谁的解读能够让受众析疑解惑,谁就能够在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即使是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也无生存发展之忧。
新闻人,无论是报人、广播人、电视人,还是网络人,做出最优秀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任务。至于利用什么介质来传播,是纸张、电波、视频,还是网络,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什么好使用什么。第一个使用新介质的是勇敢者,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成功的传播者,一定既是优秀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善于利用新型传播介质的高超融合者。
(责任编辑:谢国明)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乒乓共筑文化桥梁,德国带动中欧合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据德国慕尼黑金丝结中心消息,2025年4月22日,德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前世界冠军约尔格·罗斯科普夫(Jörg Roßkopf)应德国文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乒乓共筑文化桥梁,德国带动中欧合作
- ・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庆祝4月23日国家主权日和儿童节
-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推动中国参与拉合尔2025健康、工
- ・龙影业株式会社代表团访问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
- ・2025第四届中国·邱县食品博览会圆满举办
- ・数字人民币全球化布局与中国自贸区升级战略-2025
- ・加纳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2025年“国际中文日”活动
- ・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 ・“魅力中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联合国中文日
- ・乐韵歌盛世 金声颂中华2025京津冀大型公益合唱汇启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