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曾刊发过中山市万有引力书店结业时的致读者信,今欲以万有引
2005年7月15日,我们接手经营不善的中山书城。那是与市政府相隔不到500米的一幢六层旧楼,当地人一度叫它竹苑市场。接手之后,我们迅速扩充图书品种,改善书店布局,做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优惠促销与文化活动,仅仅3个多月,书店就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2005到2010年,是我们发展最快的几年,每年的营业额都呈两位数增长,盈利算是不错。书店因此得以不断更新,添置了许多书架,地面铺上了木地板;书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逐渐超过十多万个品种。
我们对图书的质量要求高。比如古籍类图书,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名社图书在我们店占到一半以上。外国文学也主要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名社图书。三联图书的品种非常齐全。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一直摆在我们的书架上。此外,我们还努力去发现一些没有进入排行榜的好书,以保持与其他书店的差异化。一些在别的书店找不到的书,在我们这里却可以找到。这样,读者开始对我们有了认可,名声也渐渐传开了。
“万有引力书店”这个名字,是到2011年6月才正式出现,这是我年轻时就想好的书店名。那时候想,以后如果有点钱,就开一家书店了此余生。这个名字格局并不算大,但我喜欢“万有引力”这四字的简洁单纯,也喜欢我自己赋予它的内在含义:希望读者被书吸引,就如同人被地球吸引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在知名度、客流量与营业额都不断增长的同时,书店开始有了隐忧。网上书店的声势越来越大,实体书店开始感受到冲击。要保持增长,必须花更多心思。我们不断地做尝试,比如:设了一个70多平方米的店中店——“微书店”,里面精选了一部分书,并配上了小沙发与茶几,配上咖啡;我们划了一块位置专卖出版社的库存折价书,叫“书之墟”;我们特意去珠三角淘了几万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的旧书回来做旧书展,价格非常便宜;我们还不定期选择一些主题做小型主题书展,让读者得到阅读的延伸及新的视角……高峰时期,我们发展了近两万名会员,会员的消费占到营业额的一半。
但网店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初期,被蚕食的是畅销书品种。原先每种畅销书,我们书店几个月加起来能卖三五百本,2005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卖了上千本,但是2011年以后,畅销书能卖过100本就谢天谢地了。2008年至2009年,网上书店的品种与折扣优势逐渐凸现,实体书店的非畅销书品种也开始沦陷。2010年之后,一些网商进入图书业,不管不顾地挑起图书价格大战,其结果,不仅实体书店销售额大受影响,而且产生了更大的负面作用,即更多读者对图书价格变得敏感起来。网店使劲压低图书折扣,而出版方又要保证利润,于是只有提书价,书价一上升,读者更加敏感,更加会选择从网上低价买书。于是,我们亲眼看到,来书店拍照及抄书名的人越来越多,而消费的人越来越少。
卖书本是微利行业,经营费一旦增长过快,利润便开始捉襟见肘。经营费用主要是人工成本与租金成本,人工成本不论,因为物价上涨,大家都需要涨工资,但租金成本却是我们一直希望控制的,只可惜成效甚微。2013年是租约到期的前一年,我们打报告给业主,希望续约,但鉴于当前图书行业的艰难现状,以及书店的积极的社会文化效应,希望能略降租金。谈了大半年,无果而终。今年年初,我们退而求其次,不求降租,只求不涨租金,依然没能谈妥。
我们也想过搬迁,但实在找不到好地方。更重要的是,搬迁的费用与新开一家书店无异。但在书店行业目前的惨淡状况下,再投钱开书店,不等于自己找赔吗?
于是,只有告别。
(作者为万有引力书店副总经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2日 24 版)
(责任编辑:廖剑涛)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辽宁东戴河新区管委会与健康中国工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8日上午,辽宁东戴河新区管委会与健康中国工程中医传承创新研究院在东戴河新区带土移植转化中心一楼路演厅隆重举行签约仪式。一、强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