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更需品质阅读 "抄书"曾为痛并快乐的记忆
一年一度上海书展开幕,500多家出版社带来约15万种图书,图书品种之丰,超出人们的想象。然而,图书并非书展的唯一主角。在主办方看来,那些活跃于场内外的各种读书活动,致力于品质阅读的各类图书榜单,更应成为今天书展的焦点。
我们经历过图书严重匮乏的年代。曾经,因为缺少书源,“抄书”成为一代人痛并快乐着的阅读记忆。今天,面对如潮水般包围着的各类图书信息,人们似乎很难获得那样的阅读幸福——打动你的心灵,打开世界之窗,甚至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是阅读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2.9个百分点;2013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9.8个百分点。
然而,阅读量的上升并不意味着阅读品质的提升。“微时代”下,被动式的快餐阅读成为时尚。夺人眼球的标题、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新奇的言论等等,获得大量的浏览点击。这种随意式的浏览自然无法入脑、入心,不过是满足一时猎奇,获得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何来心灵的愉悦,更谈不上深阅读之后的思考和精神探索。当阅读只是流于感官刺激或是满足梦幻的想象,这样的阅读唯一的结果是思考的瘫痪、文化精神枯萎。
书香中国,需要有价值的阅读引领,提升阅读品质。这也是今年上海书展主题“为价值搭台,向品质致敬”的深远意义。“微时代”,我们尤其需要读思融合的阅读。关于品质阅读,西方有名言,“由读书搜集知识,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我们古人亦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或是猎奇,阅读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给心灵充分的滋养。
阅读,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看似简单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有价值、有品质的阅读能够改变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甚至影响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走向。当品质阅读成为风尚,反过来,它也将催动我们的出版界提供更有价值的图书,避免娱乐化、游戏化出版现象的泛滥,真正做到启蒙大众,推动文明。郝 洪
《 人民日报 》( 2014年08月13日 13 版)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