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启蒙作用不可轻视
北京大学教授 张颐武
近日,有地方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删去了旧体诗词,据称是为了给学生减负。这件事成了社会焦点,引发了争议。我认为,这个举动有其唐突和粗疏之处。这件事也反映了公众和社会对中华文化传统的高度兴趣,及有的部门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缺乏状况的忽视。
今天看来,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一个背诵古诗词的潮流,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这应该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一部分。诗词既要从小学习,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
诗教传统
在中华文化中,“诗教”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诗教”的说法是以“温文敦厚”的儒家价值观为基础,但学诗作为接触文化的启蒙训练则不可缺少。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一方面,诗词源远流长,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中笔下,是所谓“活的经典”。流传至今的许多成语警句都来自诗词。人们也公认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划时代的文学高峰。从屈原到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大诗人是中国文化中具有高度标志性和象征性的人物。中国文学最独特的成就正是以深蕴中国人审美意趣、价值观和独到语言魅力的诗词。
古典诗词也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它比儒释道思想更为深入人心。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中国语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而且,每个国人都非常熟悉一些诗词名句。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普通人,也能脱口而出“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在现代中国人面临民族危亡时刻,用以激励和鼓舞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奋斗。而像“司空见惯”“落花流水”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诗人创作的结晶,苏轼的《水调歌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中国人审美理想的极致。这些诗词经典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国人所高度熟悉。
这种“熟悉”其实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启蒙教育中,诗歌作用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文化中,“诗教”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诗教”的说法是以“温文敦厚”的儒家价值观为基础,但学诗作为接触文化的启蒙训练则不可缺少。
诗词启蒙
将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这些古代经典诗词,学的时候未必轻松,一旦背下来化成自己的东西,就会一辈子受用。
古代读书人接触文化,启蒙时最重要的基础训练是“对对子”,这种训练可以从一开始就掌握中文基本特色,也是接触中国诗歌的基础。传统的开蒙教材就包括《千家诗》,像《唐诗三百首》这样脍炙人口的选本更是明清时代的启蒙读本。《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的著名篇章,通过一个丫鬟的学诗经验提供了以诗作为启蒙教育的范本。香菱的老师是林黛玉,而黛玉的教学以阅读感悟和实际创作练习为基础,充分发掘了香菱的聪慧和才情。
在现代中国,用古典诗词进行启蒙教育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个掌故值得一叙。上世纪30年代初,陈寅恪先生拟出的清华大学国文试题,出了一副对子,以“孙行者”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据说标准答案是“胡适之”,有位同学答“祖冲之”也受到好评,当然这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和媒体争论。陈寅恪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强调对对子训练的重要意义,大概有几点:甲、对子可以测试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乙、对子可以测试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丙、对子可以测试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
其实,诗词是接触汉语特性最直接和最生动有效的方式,陈寅恪先生的尝试可以看成是对基础教育的期望,他对于对对子意义的强调正是通过对对子学诗词,是抓住了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
实际上,将文字较为容易理解,又脍炙人口、广泛流行的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现代小学语文课本,一方面,要有今天的现代白话文;另一方面,一些诗词并不难懂,将其选入课本是非常适宜的。而且由于诗词的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易于背诵,往往能让学生背下来,一生受益。
事实也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今天一些名篇之所以家喻户晓,往往并非文学爱好者的传播,而是学校教育中背诵要求的结果。许多人都有感受,在小时候背诵古典诗词相对吃力,但小时候背下来的东西终身不忘,并且化为自己无意识的一部分,其实就是潜移默化的中华文化精神感悟和中国的诗意境界感悟。这些古代经典诗词,学的时候未必轻松,一旦背下来化成自己的东西,就会一辈子受用。
未必负担
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来传承中华文化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背诵古典诗词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诵现代白话文章或新诗,却未必会更难。
今天的社会剧烈变化,古典诗词的学习更加凸显出重要性。不少已经成为文化经典、广为流传的诗词具有永恒的价值,而且可以看到经典的原貌。小学时在学校学一些浅近易懂、生动活泼的诗词,也是对兴趣的培养陶冶。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也有很多压力,但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来传承中华文化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背诵古典诗词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诵现代白话文章或新诗,却未必会更难。因为古典诗词有格律、讲平仄、强调声韵之美,虽然古代的发音和现在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对整齐的句子、独到的意境使得古典诗词反而更容易背诵。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课本中选择一些现代作家的作品,反而需要做一些改写,因为有些内容对少年儿童来说可能太难了。白话文往往是句子易懂,整篇文章的内涵、段落的意义反而很难把握。一些浅近的古典诗词,看起来容易懂,却又常读常新。小时候背诵理解不深,经过多少年反复吟诵,每一次都觉得有无穷的意味。刚接触时层次低,感悟能力差,但也能知道一些,及至后来,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能够发现其深意。小时候懂一些,长大成人后通过自己的阅历再来感悟,往往更能感受诗词之美。所以,诗词既要从小学习,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
经典传承
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经典的唐诗选本,一讲起来,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实里面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
学习古典诗词,是领悟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方式,让少年儿童通过对母语之美的感悟,进一步产生对自己民族的深刻认同感。这对于全球化冲击下的少年儿童建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有重要意义,这些意义无需讨论。
当然,学诗有两个原则,一是在小学阶段,不宜学太深奥的诗词,唐诗宋词元曲里都有一些容易懂、有意境、文字优美的作品。二是在小学阶段,老师应该对声律等知识有所讲解,这是中国文化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讲诗词,往往着眼于意境的阐发,对声律技巧性的因素注意不够。实际上,这些知识对于欣赏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看,一方面,少年儿童要多学一些浅近生动的诗词曲作品,弄懂意思,学会欣赏。另一方面,应该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代经典诗词,初时可以不求甚解。背下来的东西记得深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实际上,现在大家常接触的诗词,往往也是小学学的那些首,这是很不够的。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经典的唐诗选本,一讲起来,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实里面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
此外,多读经典诗词也是提高文字水平的好办法,早学一点,多学一些,只有好处。现在一些人文字水平不高,写的文章乏味,套话空话连篇,都和文字的感觉与文字的意识有很大关系。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感受红色江山 2025年1月19日人民经济理论创始人崔士忠应中红网创始人、总编辑江山老师之邀,参加中红网举办的2025年第1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暨健康中国座谈会》;并现场颁发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 “追梦中华·侨创未来”2024海外华文媒体北京采访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