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 慢生活游等新方式渐多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4-10-08 12:17:49

      和以往一样,今年的黄金周又是一个出游高峰。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纳入监测的124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169.2万人次,同比增长3.8%。和以往不同,今年游客出游更加理性,纷纷选择错峰出游、到新型景区休闲等方式,让旅途少了一份闹心,多了一份舒心。

    错峰出发,不“凑热闹”

    “提前两天出发,一点也不挤,玩得非常开心。”今年国庆节,北京朝阳区居民王琳琳提前策划了一场旅游。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出游高峰,她和同伴9月27日出发,10月3日返回北京,路上、景点客流都不多,“有些景点人数寥寥,感觉像是包场,非常舒服。”

    以前黄金周,道路、景区人满为患,不少游客抱怨:黄金周简直堵成“一锅粥”。相比往年,今年国庆期间,游客想出不少妙招应对拥堵,错峰出行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国家旅游局7日发布的旅游市场信息显示,从“十一”黄金周7天的市场表现和监测数据来看,游客选择出行时间、目的地更加理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许多家庭选择城市周边游,出行时间多为假期中段,避开了高速公路出行高峰。

    缓解拥堵,景区也都在采取更加有效的道路管理方式。九寨沟、黄山、峨眉山等传统热门景点通过推出分时段进入、车辆限行、景点志愿者引导等多种方式分流,有效避免了拥堵。

    日益丰富的旅游产品,为游客的多元化选择提供了条件,很多游客选择不在“十一”期间到传统热门景区“凑热闹”,而是瞄准了更加个性化的新型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等产品逐步完善,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旅游节打出生态旅游牌,在6个区县分不同主题开展活动;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周开幕,改变了非遗项目静态陈列模式,增强了体验性、互动性;浙江的乡村旅游受到游客青睐,湖州的德清、安吉,丽水的遂昌,杭州的余杭等地都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大连市推出了“海岛观光+体验渔家风味+吃住渔家”的二日、三日主打旅游产品。

    “以前说到旅游,大多是到一些传统的景区游山玩水。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上海市杨浦区居民郝丽丽说,利用“十一”长假,自驾到上海周边的古镇、农家乐,感受农家文化,体验乡村慢生活,也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

    高铁轮船,出游多元

    近几年,自驾游快速发展,自驾出游成为“十一”期间的主力军。国家旅游局旅游市场信息显示,长假的第二、三天,广西阳朔迎来自驾游的高峰,至4日达到高位;四川九寨沟长假期间共接待自助、自驾游客近11万人次,占旅游接待人数的65%以上。

    然而,自驾游的高峰也带来各地不同程度的拥堵。为了让出游更加顺利,今年“十一”期间,不少游客也尝试了更多的出行方式。

    高铁游成为人们主要出游方式。福建与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中部城市群以及京津冀等中远程旅游市场通过高铁加速融合,形成了三大“高铁旅游圈”。

    水上旅游线路受到游客高度关注。三峡旅游人数同比增长接近100%;国际邮轮出行航期次数不断增加,出行游客同比去年增长50%以上。

    随着给予我国游客免签和落地签资格国家和地区的增多,游客出境旅游更加便利。“十一”假期作为传统的旅游旺季,出境游客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仍是游客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韩国、泰国、日本是接待中国游客最多的国家。超过半数旅游者选择自由行方式出行,国外的休闲型海岛成为市场热点。济州岛、普吉岛、巴厘岛为最受欢迎的海岛。

    据台旅会通报,1—6日大陆游客团体游入境2.67万人次,同比增长50.28%。赴台自由行游客10月1日突破1.4万人,同比增长55%,创下当日最高纪录。

    欣赏美景,留下文明

    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旅途中的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别人带来困扰的同时,也不利于自己更好地欣赏当地美景、感受当地文化。

    随着文明旅游宣传的持续深入、法律制度的有效规范、旅游企业的积极引导、媒体社会的共同监督以及游客素质的不断提高,今年“十一”假期,文明旅游的理念初步形成。

    北京市组织16区县、3000多名文明引导员开展了假日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云南省各级旅游部门采取了“行前说明、行中引导、重要环节及时提醒”等措施,加强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倡导游客追求旅游品质、争做文明使者。

    武汉市旅游局和武汉晚报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家“文明旅游银行”,游客参加“银行”成员组织的文明旅游团,全程文明旅游就能获得积分和免费旅游名额等优惠,甚至可成为“武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

    成都市旅游局在全市开展“文明与旅游同行”的主题活动,提醒游客安全出行、文明旅游,并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黄山风景区从“做文明开车人、做文明行路人、做文明乘车人、做文明旅游人、做文明倡导人”五个方面入手,共创文明和谐有序的出行环境。与此相应的,游客文明出游意识普遍提高,不文明旅游行为有所减少。

    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后垃圾清运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近三成;上海外滩游客文明有序旅游,垃圾明显减少;在各地景区,乱刻乱画的现象也已经少了很多。

    在海外,国人整体素质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中国游客能够基本遵守国际文明准则,自觉学习和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注意行为规范,改善了中国游客的国际形象。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