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新时: 海外华人担当起多元文化间双向传播使命

来源: 作者:晓卓 点击: 发布时间:2014-11-02 11:49:20

 (10月30日 北京电) 美国汉字书法教育学会主席、中美邮报社长屠新时日前应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的约请,为北京大学高级书法人才研修班作了一个专题讲座;《美国博物馆和大学中的中国书法艺术》,这是他近年来在北大、北师大、人民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的第十次讲学。3个多小时的演讲赢得了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学员们的热烈掌声。      

北大书法所的客座教授屠新时认为,在海外的中国学人和文化传媒人士, 当年是为求学求新知来到海外,今天应担当的重要使命是:“双向”传播和沟通:把中国的文化艺术传播出去,又应努力把各国有价值的信息和客观实在传递回来,让不同文化得以互动,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促进彼此沟通和双赢。此次讲座的起始点是: 知己知彼,才能更多对话。“博物馆的展品, 本身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话语权的表达,中国历代书法名作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丹佛艺术博物馆的展出,本身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传播价值”。作为国内名牌大学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有必要多了解国际文化动态和价值指向,今后更注重和学会去做海外文化话语权的力争和合作协调工作。他在演讲中提出:要有双向思维和包容开放的心态,学人之长,强壮自己;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我们的自强自信和使命感;中华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对话互动,需要我们几代人坚韧的推进。      

屠新时在演讲中还以PPT放映200多张图片,介绍了博物馆内的中国书法珍贵展品,和他十多年来在美国两所大学的书法教学状况;以真实的教学成果和作品,展现书法艺术与文化在海外的独特魅力,展示多元文化之间对话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他向北大书法高级专业研修班学员们召唤:海外书法教育天地广大, 特别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有志者、 勇敢者!”。 讲座之后,王岳川教授高兴地说:“讲座为我们的学员开拓了全球思路和眼界,强化了对自己文化艺术的自信誉自尊,我们的教学很需要。”     

屠新时作为在美国文化创业的海外学人,和太太冯咪咪一起于1994年美国独立节在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创办了《中美邮报》, 今年已经整整20年。在中文传媒工作的同时, 他先后在科罗拉多两所大学创设了《中国书法与文化》,十多年来,成为该校受学生们欢迎的有三个学分的正式选修课程。他以汉字书法为管道和窗口,传播介绍中国文化艺术和30年改革开放的崭新中国,探求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文化与教育传播。他的两幅书法作品被丹佛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览。屠新时还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爱荷华大学等十多所大学举办书法文化讲座, 让洋学生拿起毛笔书写汉字。 他频频飞行于太平洋上空,先后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举办了8次中美师生国际书法交流展。“双向交流,正能量传播;用书法推动民间外交,不辱我们这一代海外学人的文化使命”。这就是屠新时一直坚持和燃烧的旅美中国人的内心责任和激情。                                

(晓卓)

(责任编辑:晓卓)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