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广播电视"禁用网词"不是"一棍子打死"
人民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 贺迎春)十动然拒、喜大普奔、人艰不拆、不明觉厉……这些耳熟能详的网络新词因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一纸禁令,今后可能不能上电视了。《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表示,“禁用”的是不合符语言结构规律的部分,并不是把所有的网络语言都“一棍子打死”,不会影响到语言的创新。
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
大众传媒在语言规范上应作表率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表示,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担负着引领、示范的职责,应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该带头规范使用语言的表率。“我很希望象热爱我们祖国一样,热爱我们的母语,尊重我们的母语。”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认为,网络,给普通民众提供了充分展示语言智慧的平台,网络新词空前活跃,形成“井喷”之势。然而,网络语言“良莠不齐”,会呈现出“混乱”“杂乱”状态。对不合符语言内部结构规律的部分,客观上存在“规范”的需求。现在出台措施,无疑对混乱的网络语言起到一定“规范”作用,其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禁用”不会影响语言的创新
周洪波认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是针对大众传媒的。网络新词在大众传媒不能使用,并不意味着在生活中不能用。“生活当中,包括朋友的聚会聊天当中,网络的私密空间的调侃之中,用这些网词应该是可以的,这个要看场合。”
针对部分网民认为禁令可能会影响语言的创新的担忧,黄安靖表示,“禁用”的是不合符语言结构规律的部分,并不是把所有的网络语言都“一棍子打死”。对不合规律的东西进行干预,是为了促使语言更加健康地发展,不仅不影响“创新”,反而有利于“创新”。
规范目的是为了发展
周洪波表示,往往语言新的现象都出自于个人的创新之中,对语言现象,要容纳它,观察它,进行分析、引导。最终话语权还在大众使用当中。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发展中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对这个问题,不进行规范不行,但过份规范也不行。关键是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为了语言健康发展。”
“喜大普奔”还要观察 “人艰不拆”肯定短命
周洪波认为,汉语从方言词吸收营养,从外语词里吸收营养,也可以从网络词语里吸收营养。“比如‘晒’,晒证件、晒幸福的这个新的义项,现代汉语词典已经作为一个新的义项也收进去了。”“‘喜大普奔’能不能收录还要观察,像‘人艰不拆’肯定是短命,昙花一现的。”
黄安靖认为,网络语言中,不符合“汉语特点”的部分,是需要规范的。比如“细思恐极”、“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是网民“随意撕拼”而成,表意含混,“网下” 人群很难明白它的准确意思。语言具有“全民性”,只有被全社会普遍接受,才能成为语汇系统中的一员。对于网络语言中,符合“汉语特点”的部分,是对语言的创新,是应该被鼓励的,当然不是规范的对象。如“大数据”“失联”“云”“碎片化” “萌萌哒” “断舍离” “高大上”等等。
(责任编辑:编辑)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和巴基斯坦北京妇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1日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与北京巴基斯坦妇女协会(PWAB)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Dil se Pakistan”的筹款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