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存废之争折射中国大学改革之困
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211工程”、“985工程”,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热议。虽然教育部已经回应了公众的一些关切,但关于这两个工程的存废之争依旧持续受到人们关注。专家认为,这折射出中国大学改革之路依旧困难重重,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依旧任重道远。
“211工程”、“985工程”分别是中国在上个世纪末先后提出的高校重点建设工程,前者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目前总共有112所高校进入“211”;后者是在“211”范围内进一步甄选世界一流大学,仅有39所高校上榜“985”。
针对废除高校“211”、“985”工程的消息,教育部表示,“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有媒体报道称,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在出席“2014年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研讨会”时明确表示,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
然而,这样的表态并没有消减中国社会关于“211”、“985”工程的存废之争。有专家认为,从教育部的回应来看,不会很快废除,这很符合中国教育界的实际。高等教育仍然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持。但改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很明确的是,会朝着利于增强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方向前进。
在中国,“211”、“985”工程高校拥有国家或者省级政府的专项资助,在办学资源上远远大于其他高校。
在学生就业上,很多中国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外国在华企业也要求必须具备“211”、“985”工程的学历背景。一些求职者虽然研究生学历来自“211”、“985”工程高校,但由于本科不在这个行列,也不能顺利取得求职资格。
吉林大学研究生刘强本科就读于非“211”、“985”工程学校,为了改变自己的“血统”,在读研究生时他特意选择了吉林大学。
刘强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学历层次,也进入全社会认可的名校行列,最终实现好的就业。”
据了解,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之后的第三个国家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已经于2012年启动。计划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部署“2011计划”时曾表示,这是一个干事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分钱的计划,更不是一个划分高校层次的计划,这个计划实施下来,将不会有“2011高校”的概念。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遵循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尽快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对高校的学术能力、教育水平和办学绩效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估。(记者张建 钟群)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华东办事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5月13日,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华东办事处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协会会长窦熙照出席仪式并致辞擘画区域健康产业发展新蓝图,他强调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 5月26-28日,“瓷韵留香”——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青瓷博物馆隆重开幕。
- ・《少林点穴的隐秘力量》纪录片在郑州圆满杀青
- ・北京市侨联召开海外北京会座谈交流会
- ・侨智未来·创新人才发展活动举办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式暨主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
- ・中国大片热映海外!“跟着电影游中国”启动
- ・医生创新之家、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亦
- ・2024首都侨智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经开区举行
- ・侨智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专场活动在北京亦庄举办
-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项目
- ・2012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 ・首届世界香具文化大会暨高峰论坛在浙江龙泉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