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相结合助寒门学子“脱贫”“智富”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2-12-11 18:33:35

资助育人相结合助寒门学子“脱贫”“智富”


“面对困难不能等、靠、要,通过做助管工作,不仅能解决我的肚子问题,还能让我更自强、自信,充实了头脑。”拿到第一个月的勤工助学工资后,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物理系的小郑同学兴奋地说。在学校的帮助下,小郑进入新东方做兼职工作,既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也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

据介绍,五年来,首都师范大学资助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的同时,深入挖掘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资助网络模式,在通过奖、勤、助、贷、补、减免多元资助体系,实现对困难生全覆盖资助的同时,努力打造特色工作,促进学生和资助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资助实现“全覆盖”

天冷了,送毛衣;过节了,送车票;庆开斋,免餐费;开学了,送图书;“不能回乡过三十,学校就是你的家”等一系列“人性化”的资助服务项目,让特殊群体的学生感到温暖。

据介绍,首师大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手段,以奖、助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困难补助、专项补贴等为辅助措施的多元化、分层次、全覆盖的资助服务机制。

每年,学校有55%以上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内奖学金等各种奖学金。5年来,获国家奖学金136人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042人次,校内奖学金28870人次。

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学校都会开通“绿色通道”,为贫困学生现场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确保每个新生都能顺利入校,五年来累计共为3000余名困难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近2000万元。

来自新疆的贫困生小马说:“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助学贷款后,心里非常踏实。家里负担减轻了,我也能安心在校学习了。学校提供的200元‘爱心补助’,更让我感受到了温暖。”2010年,学校还增加了赠送手机和话费的内容。

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发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每年为4000多人次提供岗位,工作实践不仅帮助贫困同学解决了部分生活的困难,而且也增长了能力。

五年来,首师大多元资助体系累计资助了困难生达8000余人次。以2009年为例:各类助学金、困难补贴和减免学费共计392.835万元。实现了对占全校学生数近16%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全覆盖的同时,没有一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

资助育人“润物无声”

在资助育人方面,首师大形成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四结合”方式,即与立学教育结合、与感恩教育相结合、与自强教育相结合、与诚信教育相结合。

与立学教育结合,树“青春榜样”,催学子奋进。首师大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内奖学金评比表彰为契机,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展板、广播等形式,宣传获奖学生的先进事迹。五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2007年国家奖学金获奖者米谷出席了教育部国奖颁奖典礼并作为获奖代表作了主题发言;2009年一场“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吸引全校同学关注;2010年一本汇集了当年26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事迹汇编《青春榜样》在同学中广泛流传,这本“绿宝书”不仅激发了获奖同学的更大学习热情,还又一次掀起了校园崇尚学习,追逐勤奋学习之星的热潮;2012年学校发起的“寻找身边的青春榜样”的网上投票活动,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又丰富了“青春榜样”系列活动的形式,更加贴近学生,营造了学子自觉奋进学习榜样的良好氛围。

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建学生社团,育社会责任。学校发挥师范特色,通过组建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受助学生责任意识和回报意识。曾获“星巴克助学金”的80名师范生自发组成了“励星社”,利用课余时间,为打工子弟小学进行义务支教,为社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义务家教服务;已经成立了5年的“学子阳光助困协会”都是享受了希望工程捐助的孩子组成的,他们利用周末和假期,去看望和照料空巢老人,参加各种义务宣传活动等,同学们虽然每年都更替,但是回报社会的行动不曾停止,他们通过助学项目不仅得到了资助,也收获了感恩和爱心的成长;2011年,学校成立了由所有贫困生组成的“大学生服务团”和“爱心接力社”秉承“受助感恩,回报社会”的宗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自助互助活动,与社区共建开展助老助残项目,为社区离退休老师提供上门服务,为社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免费家教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与自强教育相结合,拓勤助渠道,铺就业之路。学校努力开拓校内外勤工助学渠道,树立学生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每年拿出近400个校内勤助岗位面向校园招聘。已成立20多年的“蓝鸟家教中心”每天日访客量达到近200人次,它已经成为校外勤工助学的主战场。资助中心还主动走出去,联系北京新东方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发挥学校师范生优势,集中开发了假期勤工助学项目。仅2010年暑假“新东方项目”一期就有近百名同学走上教师和助教的岗位。据不完全统计,约70%以上的贫困生有过教育教学的经历。外语学院的小王同学说:“无论做家教、还是在教育机构做勤助,收获的不仅是金钱,更锻炼了能力,积累了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求职就业奠定了基础。”

与诚信教育相结合,聘“成长导师”,促全面成才。学校聘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北京银行万寿路支行副行长为大学生成长导师,定期来校开展诚信大讲堂,配合开展诚信主题征文、案例教育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邀请潘石屹、阿丘、张越等知名人士来学校讲述他们的奋斗历程,引导大学生用智慧和汗水创造财富,用诚实劳动来播种希望;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师德标兵作报告,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为从事教师事业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一位来自湖南的信工学院的小陈同学算过一笔账:他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每年可以贷5000元学费和900元住宿费,享受国家助学每年获得3200元,他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校还给他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每月有300元固定收入。不小心成了“万元户”的他,不仅不用再为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发愁,还能给正上高中的妹妹寄去生活费。关键他有更多时间安心学习,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他曾获全国计算机仿真设计大赛一等奖,北京数学竞赛一等奖,还被保送上了研究生。他说:“学校的资助政策不仅让我脱贫,还让我‘智富’,为我的成长扫清了障碍。”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