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走过的10年路 大学自主招生的十年巨变

来源: 作者:编辑 点击: 发布时间:2012-12-13 10:17:27

  追溯各大学在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的政策演变,无论是学校间的角力、抱团,还是致力于选拔拔尖人才的种种尝试自主招生走过的10年路,也是大学苦苦求索人才培养改革的10年探索。

  2003年,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国内22所高校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其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不超过试点学校当年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故俗称“5%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

  在上海,复旦交大等高校曾各有自己的选才思路。比如,复旦曾圈定三种学生,一种是参加复旦大学自行组织的“保送生暨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拔测试”的学生中的优秀者,一种是部分中学校长推荐的优秀学生,一种是自荐的优秀生。上海交大则通过冬令营进行第一轮选拔,之后再经过面试或测试等方式确定自主招生对象。有资格入围的考生多是学科竞赛的优胜者。

  2006年,复旦、交大两校开始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与2003年22所高校开始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两所高校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而高考(微博)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此举当时被称为“破冰之举”。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复旦大学正式推出了“千分考”。

  仅仅两年之后,富有特色的“单兵作战”,不得不让位于抱团掐尖的高校“联盟”。

  2009年10月清华大学(招生办)与上海交大、中科大、南京大学(招生办)和西安交大协议结成“五校联考”,并在2010年1月16日进行了自主招生选拔的联合笔试,形成了最早的“华约”五校。2010年10月23日和11月20日,浙江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加入了“华约”。

  2010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联合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六所高校同时在招生网上发布公告,宣称七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华约”与“北约”的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当年11月25日,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微博 招生办)等六所高校宣布加入“北约”,“北约”联盟扩充至13所高校。

  2010年11月25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招生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招生办)等八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宣布将合作自主招生,并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同盟”(或称“卓约”)的诞生。之后随着重庆大学(微博 招生办)的加入,“同盟”扩至9校。

  到2010年,全国已有80所一本院校取得自主招生特权。一批重点高校更获权突破5%的名额限制,比例可达10%。

  高校自主招生三大“联盟”形成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争议,甚至被称为“小高考”。

  2011年12月,复旦大学公布《2012年“望道计划”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招生简章》,最大的变化就是该校不再参加“北约”自主招生联考,同年退出“北约”的还有南开。谈及原因时,复旦披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与往年相比,近年联考平均录取率为10%左右,而复旦上一年自主试点联考板块的实际录取率低于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享受到招生优惠政策,只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责任编辑:编辑)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